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07 11:30:24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篇1

从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角度讲,2011年版课标与实验稿课标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验稿课标重在引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改变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以及重知识,轻能力的评价方式;2011年版课标则是在总结十年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重在根据时代需求和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如何更有效的进行教学,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民族精神、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2011年版课标就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分学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使教与学更具有操作性。

2011年版课标从“前言”到“附录”很多地方都作了修订,与实验稿课标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突出的特点。

第一,2011年版语文课标坚持德育为先,强调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注重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011年版课标在“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等部分20余次提到“民族文化”,如:“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把“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由原来的120篇增加到现在的136篇;还增加了“书法课”,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并规定了每天练字的时间。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在写好硬笔汉字的同时,要“兼修毛笔”的新要求:三到四年级的学生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2011年版课标强调学生“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要“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些体现了2011年版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2011年版语文课标注意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出恰当的教学建议,强调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011版课标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多次强调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并“加强平时练笔指导”。

2011年版课标强调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以上内容的修改和增加,都说明2011年版课标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综合素养的提高,而不是让学生仅仅掌握一些“死的”语文知识。

第三,2011年版课标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教学建议,操作性更强。

2011年版课标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如:针对阅读教学中仍有教师“模式化”讲解或教师不敢大胆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以及学生小组讨论“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2011年版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针对学生朗读时唱读、拖腔的问题,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针对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两张皮”和作文书写潦草的现象,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2011年版课标与“实验稿”课标相比,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更加明确、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如:对于识字、写字教学,2011年版课标规定了不同学段的识字、写字量,还提供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常用字表”;对于写作教学,明确指出: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三学段为“习作”,第四学段是“写作”,并建议“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对于口语交际教学,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

在“评价建议”中2011年版课标不仅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而且根据各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的不同,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各方面的评价,都就每一学段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评价建议。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篇2

近日,宝带实验小学全体语文教师系统地学习了《苏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讨论稿)(下面简称《建议》),每一位教师都为之深深吸引与感动。教师们不仅感慨《建议》里崭新的教学理念,更为《建议》里那切实可行的操作叫好。在今天这样一个学术讲究百家争鸣,教学追求百花齐放的新形势下,我们理性地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的这份《建议》正是及时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并针对性、细致地帮助一线语文教师罗列出小学阶段语文知识、能力发展总目标,进行了具体明确、操作性极强的指导,使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好课标的精神,有效指导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读着读着,我们心潮澎湃,内心激荡起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独特情怀。

一、编写《建议》,指引方向,还教学一条大道

蓦然回首,新课程实施了十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告诉了我们语文教学前进的方向,但教学过程该怎样展开?只看课程标准,里面的操作性显然不够强。所以,因为理解得不够透彻、不够准确,课堂偏失的现象也很多。而这些教学建议,是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借鉴了课改的成功经验,吸收了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凝聚了众多引领者的智慧,从“准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业务素养”三个方面展开,叙述具体,操作性强,易于教师领会与接受。它正如一夜春风,刮到了课堂上迫切要落实或者容易被忽略的地方,给人启迪,指引方向,还语文教学一条大道。

二、依托《建议》,走出迷茫,引教学一泓清泉

《建议》中这样分析现状: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课标研究不深入,对教材研读不透彻,教学目标意识淡薄,教学内容不够丰实。这些话语正是说到教师的心坎里去了。

《建议》中还这样指出:由于新课程强调不刻意讲授系统的语文知识,因此课标对于年段目标的陈述较笼统也较模糊;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没有明确清晰的语文知识、能力等素养发展体系,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语文课程目标缺少准确的认识与把握,只是带领学生读读背背课文,抄抄写写词语,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等素养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与发展。针对这些情况,整天忙忙碌碌的教师,有时候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教师感觉眼前的《建议》详细地罗列了各个年段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目标。从“拼音”到“识字写字”,从“阅读”到“写作”,从“口语交际”到“综合性学习”,目标明确,条理清晰,体现了整体性与阶段性和谐统一,形成了理论性与操作性的完美融合。

手捧《建议》,细细嚼来,教师的脑海如一泓清泉流过,从字里行间,从条条目标中,教师倍感胸中有标,胸中有人,胸中有法。

三、活用《建议》,提高效益,垒教学一座殿堂

《建议》第二大点的开篇这样写道:语文教学应强化效率意识,努力优化教学目标,精心删选教学内容,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教材等教学资源,加强语文实践,关注学生思维训练与发展,重视学习方法、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的培养,追求“简约、务本、求实、灵动、科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境界。

作为在课堂教学的一线语文教师,我们深知,第3点更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操作。把握《建议》,活用《建议》,呈现精彩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教师最大的愿望。

1.字如其人,“多识少写,识写分流”――识字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的书写功能有淡化趋势,人们的书写能力正在下降。作为人类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教师,特别是担负着基础教育任务的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认为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注重学生的写字教学至关重要。

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建议》中指出:重视写字教学,遵循“多识少写,识写分流”的原则,只要求认读的生字,学生只要准确认读、识记即可,不提默写要求;要求书写的生字,应训练到位,指导学生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清楚。写字教学力求在课内完成,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字形结构,把字写正确、规范、工整。中年级开始指导学生用钢笔书写;结合教材要求,指导学生学写毛笔字。识字写字教学要注重形象性、趣味性,运用直观手段或借助文本图片,采用猜谜、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生字要在不同的情境、时间反复出现,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准确识记与书写;学生写字易出现反复的现象,教师应不厌其烦地进行引导与指导,“反复抓,抓反复”,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这样的做法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这告诉了我们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从想学、乐学到主动学习。教学中设置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编字谜识字、编儿歌识字、加减法识字等。同时,还要善于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自主识字,读读背背中自主识字,读读画画中自主识字。创设“游戏乐园”,巩固识字,在欢快的气氛中自主地学习。教师接受这样的识字写字教学,学生欢迎并享受这样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是扎实有效的。

2.课凝其神,“以人为本,科学务实”――阅读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费时多而收效微,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

《建议》中这样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要努力摒弃繁琐、低效等弊端,把握语文教学本质与规律,突显语文学科的本体地位与核心价值,提高阅读教学效益。这些建议,正是弥补了以往阅读教学要求的不足,贴近了真实的阅读教学课堂。

“阅读教学”中,能从“务本、简约、科学、求实”四个方面来要求阅读教学,很全面,也很实在。现代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每个人都必须经过自己创造、理解、构建、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教学中,我们要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这样,学生才能站在语文学习的最前沿,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也让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呈现出简约而不简单的态势。

3.文显其魂,“来源生活,高于生活”――习作教学流淌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在《建议》中,编者觉得习作教学中,学生首先是“敢于表达”,其次是“善于表达”,然后教师发挥做好批改和反馈指导的作用,最后还要讲究一定的数量和速度。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理念是大致相同的,后者的表述更简练,更易于操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这一作文难题,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当前的学生并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丰富多彩,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但是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却思想缺乏、毫无个性、语言枯燥、技法雷同,呈现出一种“虚伪的生活”状态。

“生活是创作之源”,看似平淡的生活有阳光也有风雨,有温情也有冷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帮助学生锻炼一双能发现精彩瞬间的慧眼,使他们从平凡细微处感受生活的善恶美丑,写出的作品才有真情实感,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四、完善《建议》,承载希望,展教学一片晴空

读完《建议》,掩纸沉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路走来,经历了几个阶段,发展到今天,正逐步走向成熟。众多的语文教学专家为我们的一线老师出谋划策,搭建舞台,功不可没。

目前《建议》还是讨论稿,我们以自己的教学实际提一点建议:在这份优化了课标精神理念,详尽了教学精髓经验在《建议》里,如果能够把目前最前沿的教学实例加入到具体的理念中,相信一定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入深处。

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是完善《建议》的实践者、操作者,我们都承载着语文教学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展语文教学一片晴空!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篇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自2001年出台至今已十年,这十年是语文课改深入长足发展的十年,是语文教学稳步前进的十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积累经验的十年。十年的检验证实语文课程改革是成功的,语文课程标准应该具有中国时代精神与学科特色,一成不变绝对不行,再次改革势在必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终于出炉了,它的出现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仔细研读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不难发现,里面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与语文学科的独特属性。本文将比较2001年版与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附录2”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部分,谈点拙见。

一、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文字内容表述更严谨,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特点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学科的这一课程性质决定着语文学科本身就是讲究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的一门学科。而语文课程标准作为纲领性的文件,更是秉承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文字表述更注意细节。

例一: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

将大写的“九”改成阿拉伯数字“9”,看似多余,但在笔者看来,这恰恰体现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语言使用严谨的特点。为了使中文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趋于统一规范,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国家出版局、原国家标准局等中央七部门于1987年1月1日联合颁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试用几年后,在试行的基础上,经过研究、修订,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并于1996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中明确指出记录非物理量时,有两种情况:

(1)一般情况下,应该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1.35元,1480人)。

(2)整数一到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间,可以使用汉字,但要注意保持局部体例的一致。

从2011年版课程标准看,不论属于哪一种都应该使用阿拉伯数字9,这样更规范。

例二: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2011年版建议阅读“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

我们看到,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去掉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的书名号。这一细微的改变也是有着充分理由依据的。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后来,考虑到标点符号用法的社会影响较大,1994年,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提议下,《标点符号用法》改制为国家标准(GB/T15834―1995),于1995年12月13日。《标点符号用法》中规定:“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而“安徒生童话”与“格林童话”并不是句子内部词语的停顿,故不该使用顿号,此其一。“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从书名号正确用法这个角度看,以安徒生童话为例,“安徒生童话”在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似乎被界定成了一本书,但是,如果“安徒生童话”就是指《安徒生的童话全集》,那也是一套书共四册,再从现实角度来看,各大书店多出售《安徒生童话全集》,即使是有《安徒生童话》这本书,两个不同的版本里面选择的童话中也几乎没有一样的,笔者认为,这不会是编者推荐的初衷的。所以,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安徒生童话”与“格林童话”上面的书名号去掉也是应该的。

二、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更重视中国的文化教育与阅读内容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阅读“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而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变成了“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从排列顺序中可以看出,2011年版课程标准将“中国古今寓言”放在了第一位上推荐,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从表述中还可以看出,同是国外寓言,但编者保留推荐《伊索寓言》一书而删掉了俄罗斯寓言作家的《克雷洛夫寓言》,并不是因为推荐两部外国寓言重复。仔细研读这两部书,不难发现,《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它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利于小学生学习与理解。《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作者借这些故事或教导人们要正直、勤勉;或劝人不要骄傲、不要说谎;或说明办事要按照规律,量力而行等,小读者通过阅读可以受到相应的教育。相比较而言,俄罗斯的《克雷洛夫寓言》,则因为克雷洛夫接受俄国社会先进思想的影响,紧密关注祖国的现实生活,并将自己的民主思想反映在作品中。所以他的作品主要内容是揭露沙皇(《狗鱼》揭露沙皇专制制度下法律维护统治者的虚伪本质)、反映剥削(反映1812年卫国战争的著名寓言《狼落狗舍》不仅揭露了侵略者的狰狞面目,更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奋起打击侵略者的坚定决心和伟大力量)、反映现象(这一类寓言也多是批判揭露统治者)。这些寓言对于小学生来说,远离时代,远离生活,他们难于准确理解,所以也就失去了寓言本身应该有的熏陶作用。除此之外,建议中还删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新增添了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可能也是考虑到作品内容、小学生的接受程度、作品在文学上的地位与作品普及性等因素。再者,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新增加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无论从体裁还是题材上都可以看出也是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特点,这些作品篇幅短小,节奏明快,音韵讲究,朗朗上口,适于诵读,内容也适合小孩子阅读。

三、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有着非常浓郁的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色彩

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学生阅读“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阅读中则表述为:“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另外,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长篇文学名著中增加了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从这些新增添的文学作品内容本身来看,显而易见地,爱国主义教育似乎成为了语文课程的一块主阵地。回观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语文教育的这一特点的界定正好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政治性。作为教育者,本人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并不持完全否定态度,但是,值得商榷。语文像其他学科一样,承担着教书育人的教育职能,可是过度的强化其政治功能,是否会使语文学科失去它本身具有的独特魅力。

四、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语文阅读多元发展的大繁荣局面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前言指出:“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阔的心态、创新的思维……”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也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这一宗旨。200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建议中指出“建议教师从矛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的阅读范围。而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则建议“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这样的建议,似乎可以隐隐让我们感受到语文课外读物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随着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民间网络文学也涌现出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它们虽然没有获“茅盾文学奖”或其他任何奖项,却是非常值得孩子们阅读的作品。通过多元作品的阅读与无形中的比较,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自然得到提升,认知也会更全面更理性。

从“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这一新增加的建议,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阅读不只是为语文服务,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特点中的“工具性”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孩子可以通过语文阅读,丰富阅读内容,增长见识,了解其他行业与专业的历史与发展前景。“语文课程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一任务在阅读自然科学等普及性读物的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以上变化,都意味着语文阅读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阅读是孩子们人生的必修课,阅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多元阅读会使孩子们受益终生。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篇4

关键词: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16-03

从目前和长期发展来说,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1]。专业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部分,以表达科技概念、理论与事实为主要目的,遵守科技英语的语法体系和翻译方法,特别注重客观事实和真理,表达准确、精练和正式。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熟悉专业语言的英语表达;对专业主干课程和一些专业应用领域的相关英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掌握阅读专业英文资料的技巧,具有一定中英文互译的能力,从而达到从容阅读和领会一般难度的专业资料的水平,较准确地完成专业知识的中英文对译。

建筑类专业是我国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大部分理工科院校均开设建筑类专业,而专业英语又是每个建筑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建筑类专业的特点比较鲜明,相应的专业英语也具有自身的特点。这类英语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涉及面相对狭窄,与建筑类专业内容配合密切,后缀构词法应用广泛,合成词较多。另外,这类专业又与其他门类专业具有很强的交叉性,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与城市规划、建筑结构、材料、设备、施工以及管理、经济等诸多领域息息相关,相应的建筑类专业英语涉及的范围也相对宽泛,专业词汇量和信息量非常多[2]。

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并且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的接轨,建筑行业的国际化趋势尤为明显。而对于建筑类专业来说,绝大部分专业资料和信息都以英语形式出现。行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使得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尤为重要,甚至一些企业要求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融入到相关专业的英语工作中,这就要求建筑类专业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要有较高的水平,因此在校阶段我们就需要对这一类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

基于建筑类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针对在大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状及该类专业英语的定位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现状

一般来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而又简约的教学结构[3]。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说,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稳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学生、教材等之间的横向组合方式;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纵向活动程序[4]。本部分将结合教学模式的定义逐步分析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和教材选用衔接不良。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应包含词汇量的储备、专业资料的搜集及理解、专业文献阅读和专业英语写作几个部分。基于建筑类专业的特殊性,专业英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与其他专业教材相比,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材可以多样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根据目前流行或前沿的研究方向选材,并且应该兼顾词汇、阅读难度等诸多问题。而目前在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领域,普遍存在着教材陈旧的问题。建筑类相关学科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每年出现的新议题、建筑标准及文献不计其数,但是教材的编制却远没有跟上,相关教材中教学文献的编制和选用较为滞后,几年甚至十几年才更新一次。这与人们的普遍认识对专业英语的重视度不够有关,也与大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有关。大学教学中,任课教师通常每年不予更换,由于任课教师的惰性,习惯每年重复讲授同样的内容,不愿意更换教材,会导致新教材无法推向学校,从而使教材的更新速度缓慢,出版社不愿意出版新教材。另一方面,由于现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英文水平不一致,导致教材编写过程中难易程度不容易把握,限制了新教材的发展。基于以上原因,各学校可选教材非常有限,甚至有些学校仍然沿用90年代所编撰的教材。这种现状导致学生获取的知识与现实情况脱节,所学知识失去了时效性,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由于陈旧问题,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与专业课程不同步,学生在没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学习起来就更加困难,无疑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非常不利。

2.基础英语教学组织形式过大。在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基础英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存在基础英语教学组织形式过大的问题,专业英语的发展相对滞后,在建筑类的专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建筑类的专业中,基础英语的课时量非常大,一般开设四个学期,每学期64个学时,并且学分设置较高。这与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方式有关。在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是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方式的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学目标并没有与专业性质关联起来,并没有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规范和限制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从评价指标的角度分析,英语四、六级(CET)考试是被非英语专业广泛接受的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甚至很多用人单位都会用该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英文水平。可是这一评价体系中所涉及的词汇量、阅读水平及速度都是针对于基础英语设定的,与专业英语差距很大。而建筑类专业英语完全没有量化的指标体系,这会造成学生不重视这一类专业英语的学习,过分强调基础英语的重要性。并且,一些学校将英语四、六级的考核结果与学生的学位证关联起来,更加加剧了基础英语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程度,而忽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造成基础英语教学组织形式过大的结果。教育界很早以前就曾注意到这一点,前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曾提出:国家重点大学应该逐渐转向不设公共英语课,学生入学后直接接受双语教学[5],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的考核标准,这只能成为一种空想。

3.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模式陈旧。按照教学模式的几个因素分析,教师是连接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纽带,是最主要的因素。在建筑类的专业中,承担专业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通常是专业课教师。这一类教师通常在相关专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对于专业英语的方向性和实效性把握较准,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一类教师通常不是专业的师范学校毕业生,缺乏教法的专业训练,导致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模式陈旧。这类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将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在教法上不够熟练。目前建筑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非常陈旧,一般仅限于对课文原文的翻译。这种翻译模式一般包含两个版本:专业教师自己翻译课文,逐句讲解;通过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翻译。这两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

4.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学习积极性不高。根据现行的教学计划安排,建筑类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课程安排在这一学期有两个很大的弊端:其一,部分学生选择毕业以后继续读研究生,这一学期正是积极备考的时候,势必会影响正常的课程学习;其二,大四的第二学期课程安排是毕业设计和实习环节,没有补考环节,如果大四第一学期的课程没有通过,将没有补考机会,势必直接影响学生获得学士学位。这两点给任课老师带来一定压力,为保证大部分学生通过考核,试卷则需降低难度,平时成绩部分也要适当放水。学生一旦揣摩透了任课教师的这种心理,将形成一定的恶性循环,学生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地缺课、逃课,教师对于这种现状束手无策,没有考试的威吓,更加不容易规范学生,这给这门课程的教授造成了一定困扰。另外,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在大学阶段的后期,这一阶段学生基本已经通过CET4考试,学生积极性明显不高,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动力很小。

二、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定位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类人才对专业英语的需求日益增强。建筑类专业英语的主要应用大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科研信息获取、研究成果展示和国际交流合作。

所谓科研信息获取具体体现在专业英语搜集和阅读能力方面。世界上科技资料交流主要使用英语,对于建筑类专业来说,绝大部分专业资料和信息都以英语形式出现。研究成果展示主要体现在运用专业英语的写作能力方面。目前建筑类专业,对于已有成果的表达,申报国家奖项、申请专利和发表学术论文一般都要以英文形式表达。建筑类专业85%以上的科技资料都是以英语形式出版的。国际交流合作主要体现在运用专业英语的表达、听说和应变能力方面。

基于以上三点,建筑类专业英语的教学应当定位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两个方面。针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科技文献的方法和阅读习惯。在阅读中获取一定量的专业词汇,逐渐完善专业词汇积累。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科技文献的主要句型,学习科技文献的文章结构,以培养学生的英文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泛读和精读的区别,泛读主要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精度主要是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培养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针对于英文写作,应结合阅读科技文献的过程逐步完成。首先教授学生Summary写法,以已有科技文章为具体实例,实际总结Summary。对比和分析原文的英文摘要,了解英文摘要的具体写法,再精读全文,分析英文文章结构和句型,最终学会英文文章撰写。

三、建筑类专业英语建议

针对于建筑类专业英语的教学定位,即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两个方面,对建筑类专业英语课程从课程设置、教师元素和学生元素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课程设置,重新整合教材。针对于建筑类专业英语教材过于陈旧的现状,应科学合理地整合教材,注入新鲜血液,关注专业发展前沿课题,在教材中加入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实效性的科技文献,并加入一些鲜活的实例,随着专业的发展定期更新教材,不断改版。这样一方面丰富了教材,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摒除教师连年使用同一本教材,不需重新备课的弊端。教师也可不拘泥于教材,可以自主选择一些热点话题和先进的科技成果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就摒除了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的问题。建立建筑类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明确该类专业英语学习的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将该套大纲应用于整个行业,形成统一化的标准,并联合相应的用人单位,逐步认可这一评价体系,作为选拔人才的一个影响因素。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这一门课的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整教学安排,将这一门课提到大三学年。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补考机会,一方面减轻任课教师的压力,一方面对学生造成威慑,起到一定的强制作用。在本科教学中,增加双语教学课程的比例,相应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

2.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应注重提高专业英语任课教师的英文水平,鼓励教师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另一方面,应加强教师教法和授课技巧的培养,定期组织培训,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在设置课堂教学方面,注重转换师生角色,策划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把教学过程分成两大部分,以教师为主体的部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部分。例如,在以教师为主体的部分,教师掌握主动权,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节选具有代表性的课文章节作为范文,以专业知识为背景,讲解专业英语特点、语言结构、专业术语、经典句式、必要的语法分析、常用的翻译技巧等内容,完成主要教学内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部分,学生可自主选择议题,议题可以是当下热点专业议题,可以是科技论文,也可以是课本上的范文。学生主导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分组讨论、集中讲解、报告形式、讲演形式都可以实施。再如,将课程设置分成一系列的与建筑相关的议题,每一次课都作为一次议题来进行。教师主导的部分,教师根据每一次的议题选择素材,做实例性的讲解,把课文作为示例穿插其中,讲授专业英语的相关内容。学生根据每一节课的议题提前准备资料,每节课分派几个学生做presentation,之后将学生分成几组,分组对该议题进行讨论,每组得出结论,选择学生代表陈述结论,并鼓励学生以英语作答。为提高趣味性,还可设置奖励性环节,哪一组提前完成讨论结果,或得到的结论获得一致性好评,可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等。另外,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即在议题的难易程度上做一个分级,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议题,鼓励学生选择难度稍大的议题。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激起了学生的上进心。

3.增加课外学习机会,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根据有关调查,“比起香港地区和日本的学生,我国高校学生阅读本专业书籍的能力落后了许多。学生课外阅读英文资料的时间平均为5小时,而且在这相对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中,几乎很少有学生将时间花在与专业有关的外文资料上[6]。”该项调查结果可以反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学生接触专业相关资料和相关内容的机会较少;其二,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对于第一类问题,学校应加大学生课外学习的机会,比如增加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的次数和时间,要求本校的硕士生导师定期开设讲座或论坛等,加大图书馆英文资料数量以及英文网络资源购买量。

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的问题,可以设置相应奖学金,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设置鼓励性学分,分配给英文学术活动等。定期组织英文演讲比赛、英文话剧比赛、英文歌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鼓励学生多用英文表达自己,培养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李箭.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讨论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8-10.

[2]黄登峰,张振霞.建筑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12):144-148.

[3]刘宇.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模式析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64-166.

[4]于成永.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模式选择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6,(6):79.

[5]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3-6.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篇5

一、理念更先进

修订后的英语课标体现了哪些课程新理念?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王蔷教授在答中国教育报记者中指出:一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三是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四是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五是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六是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以上6条基本理念涵盖了英语课程的方方面面,涉及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定位。由此可以看到修订后的英语课标理念有着新的意义:

1.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修订稿中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修订稿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不仅体现在基本理念的调整上,也体现在了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各级目标的描述中。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必然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深入过程。修订稿强调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二、目标更清晰

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修订稿在对原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微调的基础上,在技能教学参考中,对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级描述,还明确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列出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423个基本词汇,这些也是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比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这次课标的修订能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三、内容更明确

在二级语言知识的学习标准中,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如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如减少了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和歌谣的数量,将表演英文小话剧修改为简单的角色表演,将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

小学一级二级的目标中作出以下调整:在一级语言技能标准的“读写”要求中,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词句”;在二级标准“说”的要求中,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将二级标准“写”的要求“能模仿范例写句子”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

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表,替换和补充了部分词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量要求增加了弹性(1500-1600个词),提供了1500个词汇的词汇表。对小学阶段的词汇(二级)也提出了弹性的要求。总量要求为600-700个词,词表列出423个的核心词汇,其余由教材编者和教师按话题需要选定。此次修订对词汇表的呈现方式也作了较大调整,未列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

对于词汇为何未列出词性和释义?王蔷教授在答记者问时作如下解读:词汇表中未列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英语单词的词性和词义是在具体语境中体现出来的,许多英语单词具有多种词性和中文释义,列出单词的哪些词性和中文释义缺乏可靠的依据,且中文释义与英语单词并不完全对等。单纯、机械、脱离语境地简单罗列词义和词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不利于语感的形成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其次,标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有可能导致部分教师脱离语境地教授词汇,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再其次,不列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符合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理念,有利于教材编写的灵活性。最后,单词的词性和词义可由教材编写者根据选材的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需要标出。

四、要求更具体

新修订的课标对小学阶段课程提出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要求与指导。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二级)英语课程在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话题、功能)各个部分的分级标准。例如,对语法知识标准,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4个时态;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以及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再如,对语言功能知识,标准强调要“恰当理解和表达”。

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二级标准中,增加了“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义”。在学习策略中,补充了“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在二级文化意识的标准中,增加了“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五、可操作性更强

课标在原初中英语技能教学参考表的基础上,独立撰写了小学英语技能教学参考建议。在教学建议别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评价建议别强调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评价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教学建议共8条,是对原教学建议进行了逐条整合和文字修订,力争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有指导性、可操作。同时,语言简洁、逻辑合理。还在附录中提供了教学实例。

修订提出了9条评价建议,同时对案例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补充了大量的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分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呈现,在各自部分又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呈现,特别突出了对小学和初中不同阶段的评价指导。

修订后的课标对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提出4项具体建议: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资源,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师生资源。修订后的课标还调整了对“任务型教学”的表述。在实验稿课标中,任务型教学途径得到了倡导。从近10年实验情况看,一线的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表现出积极了热情,但对于如何实施任务型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问题。一些教师误以为标准只倡导任务型教学,因而忽视使用其他多种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法。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篇6

关注差生是学校教育的天职卢忠魁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宋继伟

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浅谈王瑞年

责任教育是学校的天职刘德金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误区及对策蔺玲玲

英汉广告中拟人辞格的应用及互译问题的探讨周游

法学案例教学初探郭兴

小议对语文课程的认识与语文教育的特点德力格玛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李春瑛

也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许伏玲

小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王丽萍

小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杨英

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包卫东

小议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李牡丹

试论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柳霞

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装扮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王彦华,宋君

浅论新课标下数学"练习设计"的走向吕芬萍

授之于渔而勿施于鱼冯恒,李兴丽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体验学习"王美英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赵瑞梅

拉近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时空孙雪梅

爱是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邢向辉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张宝民

幼儿教学的关键是让孩子玩得尽兴刘淑梅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空间全顺姬

让孩子们的灵感在趣味教学中生成于丹

自主和谐方可创新于常红

课堂应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江峙宏

也谈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邢桂新

把绚丽多彩的世界引入小学生作文王晓艳

生活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胡玉宏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作文教学蔡丽花

对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几点思考朱玉琳

高职院校《劳动合同法》课程的教学探索姚娜

体能训练是幼儿教育的主课题郭仕妍

汉字是历史,是生活,是诗歌,是图画周福艳

浅谈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途径敖日格乐

愉快和谐的体育课堂于德胜

让音乐优美的旋律伴随孩子们健康成长王燕

谈《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开发性使用张其会

小议做好实验教学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张叶

小议构建治理公路运输超载的长效机制乌思

浅析英语听力中的"听技"张学艳浅析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刘力源,LiuLiyuan

浅谈英语自主学习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陈德凤

包豪斯基础课程浅析陈军委

英汉双语教学在《西医外科学》实习阶段应用初探奉典旭,于文,冯雯

大学生英语写作痼疾分析与几点建议孙谊,SunYi

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当代美术教学应有的转变林识小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研究龚晓岚,赵龙厚

浅谈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振东

浅谈高等美术的绘画教学邓晞华,DengXihua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赵龙厚,龚晓岚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刘芳,朱焕勤

再论学生学术个性及其培育金杨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仝慧

文科学生在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解决对策王奎力,WangKuili

以课程文化建设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以厦门双十中学为例李康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刘霞,LiuXia

那些迟开的花儿需要雨露——浅谈后进生转化潘茜茜

浅谈如何做好一名农村班主任施丁文

平凡的红尘,不平凡的爱潘小敏

浅谈对初中生的批评教育方法张上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张文香,马述波

小议如何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陈娟丽

低年级的班主任要有"妙招"凌加其

成人高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浅析黄长久

努力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品牌郭丛光,陈玉梅

浅谈如何给我们班主任减压梁世霞

明确航向破浪前行田学玺

论述班主任角色的转换欧汉炯

有效利用'赏识'进行班级管理任子华,周凤果

小议初中班主任的有效工作策略张上旺

运用"自主教育"理念创建特色学校刘洪文

让孩子们快乐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张体兰

用兴趣引导数学学习杨春玲

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标下教学角色定位叶六一

小议小学语文中的语感培养周平

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古诗词陈筱珑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构建英语教学平台孔建军

将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沈世东

浅析学生解题中的心理障碍及对策彭飞

让课堂教学富有创造性赵青云,马程

游戏在情趣教学中的探索肖玲玲

利用情感教育促进初中历史教学刘华军,LiuHuajun

TPR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张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设计英语七年级(上)Unit5SectionA余红梅

浅谈初中语文词汇教学潘立权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开展愉快的英语教学陈文辉

让小学生终生享用良好行为习惯的资本于风莲,孙丽娜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石秀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秦宝发,陈文利

快乐教学下的中学数学课黄妙章

让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信息化朴龙彬

小学英语"四化式"单词教学策略金红红

知识是学问,教学是艺术高锦标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罗雪峰

营造充满青春活力的生物课堂姜华

英语的启蒙教学费玉婷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浅议张升

指导学生如何学好数学黄元君

初中英语教学流程中多元技能的同步训练崔希兰

浅谈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张小华,ZhangXiaohua

小学生巩固识字的有效方法孙桂敏,白肇起

反思语文教学构建有效课堂刘子重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于风月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张日昱

语文教学要联系实际生活吕全军

大班环境下小学英语分层教学初探叶海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郑德强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陈锦秀

新课改下浅谈生物课的导入吴玉芳

浅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阮春燕

英语新课标理念下的和谐发展金艳秋

高中生物实验的复习思路探索郑会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路径高玉兰

交流有效信息,演绎精彩英语——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邓凌

论新课程下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李德全

构建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王送

生物教学中的激趣艺术郑堃

围绕主题,问题贯穿,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张琦

良好的习惯是小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刘亭杰

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说"王春艳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征稿启事

从司法考试看电大法学人才的培养郭兴

关注差生是学校教育的天职卢忠魁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宋继伟

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浅谈王瑞年

责任教育是学校的天职刘德金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误区及对策蔺玲玲

英汉广告中拟人辞格的应用及互译问题的探讨周游

法学案例教学初探郭兴

小议对语文课程的认识与语文教育的特点德力格玛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李春瑛

也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许伏玲

小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王丽萍

小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杨英

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包卫东

小议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李牡丹

试论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柳霞

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装扮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王彦华,宋君

浅论新课标下数学"练习设计"的走向吕芬萍

授之于渔而勿施于鱼冯恒,李兴丽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体验学习"王美英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赵瑞梅

拉近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时空孙雪梅

爱是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邢向辉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张宝民

幼儿教学的关键是让孩子玩得尽兴刘淑梅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空间全顺姬

让孩子们的灵感在趣味教学中生成于丹

自主和谐方可创新于常红

课堂应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江峙宏

也谈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邢桂新

把绚丽多彩的世界引入小学生作文王晓艳

生活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胡玉宏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作文教学蔡丽花

对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几点思考朱玉琳

高职院校《劳动合同法》课程的教学探索姚娜

体能训练是幼儿教育的主课题郭仕妍

汉字是历史,是生活,是诗歌,是图画周福艳

浅谈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途径敖日格乐

愉快和谐的体育课堂于德胜

让音乐优美的旋律伴随孩子们健康成长王燕

谈《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开发性使用张其会

小议做好实验教学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张叶

小议构建治理公路运输超载的长效机制乌思

浅析英语听力中的"听技"张学艳

围绕主题,问题贯穿,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张琦

良好的习惯是小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刘亭杰

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说"王春艳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篇7

(一)课程设置

全英语教学不能追求一蹴而就,高校在实行全英语教学前,应认真系统地研究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结合高校的师资水平、学生接受能力,应在课程体系中首先设置双语教学,然后慢慢过渡到全英语教学。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英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听取学生对全英语教学的学习体会和改进意见,定期修改课程设置。

(二)考核体系

全英语教学是手段,教学内容的实施要围绕开展全英教学的目的进行考核,而非绝对意义上的,课堂不能出现中文等形式主义。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激励机制,在全学分制体系下,学生选全英授课方式和中文授课方式的学分一样,而全英课程学习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成绩更低,而学校的奖学金制度、出国申请等都和绩点挂钩,降低了学生选全英课程的积极性。

(三)教师方面

授课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授课教师以板书、PPT等全堂讲解为主,但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全英语课程而言,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教师有扎实的英语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有效参与仍然难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他们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缺乏同时精通专业和英语的教师,年轻教师英语水平较高,相对缺乏教学经验;而资深老教师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但英语水平却相对不高。

(四)学生方面

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英语教学的授课效果,英语水平欠缺阻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互动,学生的求学态度很关键。而目前针对整个班级的全英语教学,肯定无法满足班上所有学生的要求,这是全英课程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二、高校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基础,在双语教学的推进工作中英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英文授课的比重。针对目前全英教学课程效果差的现状采取解决方案。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有差异,对于全部学生采用全英教学的大班制,效果往往较差,但在同样学分要求下,没有学分和成绩上的激励,学生往往不愿意选择难度大,考试成绩偏低的全英语专业课程,建议修满3门以上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同学可抵补专业英语课程的学分。

2.师资队伍建设。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进程中,首先要加强师资的培养,要求英语口语水平较高,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知识、熟悉金融市场运作并且具备一定授课经验的专任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这是双语教学工作推进的关键。针对任课教师英语口语水平是决定全英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全英课程体系的建设,建议学校应适当增加任课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通过到英语母语国家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目前,我校已经走在了前列,除了国家基金委提过的国外访问学者交流项目外,我校还受到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有不少专业教师已经得到资助并获得国外交流机会,除此之外,我校每年还提供很多到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地专业课程学习的机会,大大的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能力。

3.提供答疑交流平台。在全英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通常,任课教师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备课,较中文授课的备课时间也会增加3~5倍,而且教师也希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可能的内容和难度,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扰,提供交流平台在师生沟通、互动过程中非常必要。目前,我校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已经开展定期坐班答疑制度,且教学团队建设平台已经建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平台,随时可以与任课教师保持沟通,互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解惑”职能。

(二)授课教师方面

1.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任课教师要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多读相关的外文专著、学术论文,保持知识结构的新鲜性;同时还要与金融实际结合,做一个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全方位发展的教师。

2.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建议采用小班教学或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学员获得阐述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二是小组讨论增进了学员间的了解;三是小组讨论会促进小组成员的观点相互补充,从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可尝试下面两种教学方式:①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生动的案例和组织课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学生多发言,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②问题导向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均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尽可能低位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造就一种主动探索、不怕失败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生方面

1.科学安排选课内容。随着全学分课程在各大院校逐步实施,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等,在选全英语专业课程时,学生应该清楚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建议大二和大三上学期选择双语类教学课程,大三下学期开始选择全英语专业课程,逐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2.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学习方式。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结果,要保持勤奋,不畏艰难的学习精神,认真完成全英专业课程的预习、复习工作,按规定完成积极利用好学校课程交流的平台,要保持和教师、同学的沟通。建议3~5人自发组成学习团队,相互督促、研讨,共同完成课程的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形成团队意识,也可在讨论交流中更快的成长,相比于个人钻研,会节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篇8

5.对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的调查。学生就业主管部门是沟通就业与培养的桥梁,在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同时,我们也与学生就业主管部门进行了访谈。访谈的就业指导部门的10位人员中,同意开设与不同意开设的比例大约各占到一半。认为要开设的观点,主要集中于社会需求对职业综合素质综合培养的需要;而认为不需要开设的理由在于,希望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选修其他专业课程,拓宽就业渠道。

总之,大学数受访对象还是主张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无数的事例证明,只有科技的发展而没有人文社会科学与之渗透和配合,科技一定条件下可能危害人类和社会,因此科技不是万能的。”职业技能必须与人文素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才能造就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士。

二、“大学语文”课程效应的分析

调查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各方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态度。带着这个调查结果,我们与陕西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的几位教育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

1.对高职“大学语文”的理解。专家认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尚没有转变过来,而对“大学语文”仍停留在公共基础课层面。首先,我国不少的高等职业院校,是从原先的高等专科学校或成人高校转制而成,原来的思维模式存在惯性。其次,在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中,只是将职业院校的录取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录取的,分数低一些而已。第三,职业教育对基础课“够用”的要求确实存在难以核定的标准,因为基础课本身并不直接对应任何职业技能。

同时,争议的原因在于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导致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在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指导下的高职教育,追求的教育目标是“制器”而非“育人”。在课程设计上,关注显性课程,忽视对专业课程中职业文化与人文内涵的理解和开掘。另一方面,人们往往过分地强调其培养人才的特殊技能要求,过多地强调教育教学过程的训练功能和操作功能。有位教授形象地比喻:如果将“文”当做修养,将“武”当做技能,那么社会需要“文武”双全的人才,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武”将。

有专家指出,要用职业教育的视角来看待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大学语文”,就不会存在这样的争辩了。甚至有专家建议将“大学语文”改为对应于某个专业“专业语文”。

2.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虽然说,高职教育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能。但是,“特定职业”只是理论上的说法,正如调研中实业界人士提到的“相同的专业技能,在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有不同的要求”,职业教育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单位的岗位培训。一位教授给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的材料,内容中指出:“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地愉快满意地工作打下基础。为此,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

陕西教育学院一位教授指出:简单地说,高职教育培养的也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课程定位上,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更应该关注“职业人文素养”,而不仅仅是一般的文学素养。陕西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说,目前,我国正式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有上百种之多,教育理念大多从原来的“文学教育”转向“人文教育”。

3.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课程设计。“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课程。到底如何设置“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呢?一位教授说,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依然没有跳出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取向来看,应该是“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而不是普通高等教育传统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概念。

对“大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两种错误的观念:一是将“大学语文”和工作对立起来;一是只强调其工具性,不能和丰富的人生结合起来。这两种观念使得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空洞抽象,说教性强,“大学语文”课堂沉闷、呆板,价值取向不明。

一位教育学教授建议,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应该以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为目标进行专业渗透和课程整合,将“大学语文”改革成类似于“专业英语”的模式,设置若干“专业语文”或“专业文史学”等。

也有教授建议,可以利用“语文”与“人文”在知识上的相互涵盖关系,把“大学语文”课程和人文通识教育结合在一起,将它改造成一门具备全面人文素质教育职能的、具有生态文化特性的综合课程,达到既能满足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节缩课时的目的。

三、讨论与对策建议

经过调研,“大学语文”这样的文化基础课对高职教育是需要的。之所以被边缘化,在于类似的文化基础课缺乏创新,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而且也体现在课程的教学形式等多个方面。

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对于文化基础课应该定位于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的融合。其次,按照专业素养需求导向,创新课程的教材编排内容,按照职业或专业范畴进行编写,而且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文化素养。第三,在开设的课程形式上,一般作为考查课,对于有的专业甚至可以作为选修课对待;在课程的安排上,可作为专业实训或专业课的有效补充,而不是作为专业基础课对待。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按照讲授、导读或者推荐阅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上一篇:线上教学计划范文 下一篇:大学语文的收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