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钢铁企业中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探究

时间:2022-06-27 07:10:13

国有钢铁企业中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探究

[摘 要]本文对国有钢铁企业中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国有钢铁企业;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6-0034-02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对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国有钢铁企业的结构性转型,提高了企业对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然而,很多国有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仍旧停留在传统意义的成本控制上,对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缺乏足够深入的认识,制约了钢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1 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主要特征

1.1 以物流供应链总成本最低为根本目标

在企业的物流管理活动中,“效益背反”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在供应链环境下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企业物流供应链中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企业分工以及物流服务水平等都会对物流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与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的联系也是不可分割的,企业在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追求局部物流成本的降低,则很有可能影响到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效率以及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物流供应链的成本管理,是以物流供应链总成本最低为根本目标的,企业应当站在供应链的角度,与上下游企业以及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战略联盟和合作关系,进而实现物流成本降低的重要目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1.2 以供应链上全部物流活动为管理对象

在传统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主要是局限在企业从工厂到客户之间的商品流动领域,即所谓的销售物流和企业内物流,这显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也难以适应企业在新形势下物流成本控制工作的各种要求。物流供应链下的成本管理,除了传统的企业物流管理内容外,成本核算的内容更加广泛,已经涵盖企业供应链上与上下游企业相关的全部物流活动,尤其是将回收物流成本、供应物流成本、废弃物物流成本等纳入到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后,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和成本核算能力将会得到明显提升。

1.3 更加重视物流总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

由于企业的物流成本投入与物流服务水平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性,高水平的物流服务虽然可以带来收入和业务量上的增加,往往需要有更高水平的物流成本投入,但两者并非呈线性关系。因此,物流供应链下的成本管理工作需要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全局出发,在全面分析企业物流流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在各个物流环节物流成本的投入和物流效率、物流效益之间的关系,以求实现整个供应链上物流服务的最优化和综合效益的最高化。

2 影响国有钢铁企业物流供应链成本的主要因素2.1 国有钢铁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不高

对于国有钢铁企业的物流而言,主要涉及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原材料进厂,储存、加工、包装,直到成品出厂等各个环节,包括物料在车间与车间之间、车间与仓库之间以及各个生产工序之间的流转等活动。当前国有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主要是针对运输、包装、库存、装卸、搬运等传统物流作业环节进行局部的管理与控制,加上企业物流组织机构的建设不够完善,物流供应链上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与协调,导致国有钢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本位主义比较严重,割裂了物流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效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钢铁企业物流运行效率的低下。例如,有的国有钢铁企业单纯为了降低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多采取批量采购、集并运输的物流方式,却同时带来了库存成本上升的问题,违背了企业物流系统的“效率背反”关系,从而导致了钢铁企业物流总成本的上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

2.2 国有钢铁企业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整体性、协调性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国有钢铁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缺乏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意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很多物流成本管理人员只知道从自身所处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对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效益不够重视。但是,钢铁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一体化的供需系统,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不重视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容易带来国有钢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出现高库存、低保障度、物流资源利用效力低下等问题,这对国有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目标以及整体经济效益的实现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2.3 国有钢铁企业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较低 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物流业务的难度,减少企业的物流损失,提高作业速度和服务质量,加强钢铁企业对物流作业现场的管理,对钢铁企业在整体上实现物流成本的节约,而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促进物流信息在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有助于企业作业效率、快速响应和物流速度的提升。但是国有钢铁企业受制于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明显偏少,物流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使得企业在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递与应用方面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降低企业物流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2.4 对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价值认识不足,组织设置不合理 近年来,物流成本管理虽然在钢铁行业得到了部分企业的重视,但是国有钢铁企业很少基于供应链角度对物流成本管理工作进行重视,很难从整体上实现物流成本的节约。这主要是因为国有钢铁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物流供应链物成本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价值,影响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以及物流组织管理机构的合理设置,导致企业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徒有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职能。

3 加强国有钢铁企业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3.1 树立物流供应链总成本最低的成本管理理念

对于国有钢铁企业而言,局部范围以及单个企业的物流成本最低并不代表能够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上实现成本最低的目标。国有钢铁企业只有充分树立物流供应链总成本最低的理念,在物流成本控制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各个物流成本控制环节与其他环节之间的联系,将各个物流成本控制的节点有效联系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在整个供应链成本管理上的优势,实现企业物流成本的最大化节约。

3.2 加大信息技术的利用,提高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为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能够实现国有钢铁企业与批发商、供应商之间的有效联结,大大提高物流成本的控制水平。计算机网络可以将高科技的信息沟通和传送系统整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在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之间建立一个信息畅通传递的桥梁,以期提高供应链物流成本的管理效率。

3.3 加强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通常情况下,物流供应链上每个环节物流成本的上升都有可能带来整个供应链上企业竞争力的降低,最终损害到国有钢铁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国有钢铁企业一定要在整个供应链上加强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协作,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供应链物流成本,提供最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水平,从只关注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转变到关注企业内部成本的同时,从企业的单个物流职能部门扩展到整条供应链上所有的物流职能部门,也关注整个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发生的交易成本,加强整个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彼此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进而对物流供应链成本进行最有效的管理。

3.4 建立适用于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体系

国有钢铁企业以单个企业和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为对象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导致了企业只是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或内部职能部门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甚至损害了供应链上合作伙伴企业的利益,导致整条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最终损害国有钢铁企业的自身利益。因此,国有钢铁企业应建立一个以整个供应链为对象的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以期持续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的优势。企业在对物流活动的绩效进行评价时,要查看物流活动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以使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并制定考核标准来评价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以及节点企业本身的运营绩效。

4 结 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有钢铁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的不断恶化,国有钢铁企业只有对物流管理给予更高的重视,加强物流供应链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以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以整个供应链为对象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促进国有钢铁企业物流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流成本的持续节约,才能持续提高国有钢铁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何旭,徐大佑.逆向整合——基于内部供应链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8(6).

[2]叶枫.物流新技术促进供应链资源总成本控制的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李东海,王巍.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第三方物流运输特点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6).

[4]陈虎,葛显龙.集成化服务供应链的物流服务商选择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3).

[5]陈正林.企业物流成本生成机理及其控制途径——神龙公司物流成本控制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1(2).

上一篇:莆田学院二手网站的推广 下一篇:童爱玲:时尚圈中打扮夸张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