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转型的探讨

时间:2022-06-27 05:01:40

增值税转型的探讨

为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税制,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务院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所谓增值税转型就是把我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扩大增值税的扣税范围,使我国增值税制度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过度。

一、增值税的特点

(一)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

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即征税对象为生产、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在我国各税种中。增值税占据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增值税收入超过1.5万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31%。作为国家积极财政政策之一的增值税转型改革也始终为人们所关注。

在生产型增值税税制下,企业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增值税税金不允许税前扣除,只能计人固定资产价值,通过逐年计提折旧的方式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存在着对固定资产部分重复征税的问题,即在计算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时,只允许在销项税额中抵扣外购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的已纳税额。不允许扣除外购的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额。就整个社会来看,由于作为增值税课税对象的增值额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所以,称为生产型的增值税。而消费型增值税则是在计算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时,允许在销项税额中扣除外购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同定资产的已纳税额。就整个社会而言。相当于只对消费资料征税,所以。称为消费型的增值税。我国已于2004年7月1日起将东北等地区作为消费型增值税试点,使其减少税负,扩大了资本投入和设备更新。

(二)增值税实行税款抵扣制,采用规范化的间接计算法计税

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是以不含增值税的价格为计税依据,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分别注明不含增值税税款的价格和增值税税款,这样使得价税分离。我国也采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项税一进项税。企业按期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如:购买货物时支付117元(买价100元,税率为17%,增值税17元),销售时收款351元(销售额300元,税率为17%,增值税51元),实行税款抵扣制下。只对其中的新增价值200元征收34元的税款。即按全部销售额300元计税为51元,可将其在购买时支付的增值税17元扣除,实际应交税金为34元,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以避免出现重复征税的现象,体现了对新增价值征税的原则。税款随货物销售逐环节转移,而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全部税款。

(三)对不同经营规模的纳税人采用不同的计税方法

现行增值税将纳税人按经营规模及会计核算是否健全与否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一般纳税人采用两档税率,分别为17%、13%,以简化计税方法,公平税负:对小规模纳税人则实行简易征收的方法,按销售额和3%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

消费型增值税扩大了增值税的扣税范围,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纳税人外购和自制的不动产不在扣除范围之内。为预防出现税收漏洞,将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明确排除在可抵扣的设备范围之外。 同时,作为转型改革的配套措施,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不再区分工业和商业;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三、增值税改革的目的、作用

(一)规范税制,避免重复征税,降低税负

在生产型增值税税制下。存在着对固定资产部分重复征税的问题,造成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较高。有专家测算,税率为17%的生产型增值税,相当于税率为23%的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在消除重复征税、健全税收制度的同时,由于增加了进项税额的抵扣,会使纳税人当期应缴纳的税额减少,税收负担下降。增值税转型实际上是给企业减负,将对企业投资产生扩大扣税范围和降低税负的双重激励作用。

(二)鼓励资本性投资,促进技术更新,促进企业发展

我国于1993年年底颁布、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生产型增值税制度,增值税在我国开征不过20年,现在已是我国第一大税种。长期以来。生产型增值税对确保财政收入增长与抑制投资膨胀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对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不能抵扣这一要求限制了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及中国经济周期性回落的压力,生产型增值税的问题及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已经刻不容缓。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增值税转型改革,是基于为提振经济而及时做出的决定。增值税转型是鼓励企业设备更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增值税转型可通过避免企业设备购置的重复征税,鼓励投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国务院把增值税转型作为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十大措施之一。全面施行增值税转型必将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利润的增加,短期可为企业减负,长期可刺激投资,增值税转型对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而拉动内需,扩大消费,降低金融危机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增值税转型中规定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利于促进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这一举措振兴了我国制造业,推动了企业设备国产化进程。购进机器设备允许抵扣进项税对制造业如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钢铁生产等行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尤其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其允许抵扣外购设备的进项税额比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通过扩大抵扣范围,降低税负,促进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相应提高消化原材料涨价成本的能力,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会缓解物价上涨矛盾,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积累,扩大企业的需求。其次,将小规模纳税人标准降低为工业年应税销售额50万元(以前为100万元)、商业年应税销售额80万元(以前为180万元),并将以前的增值税征收率工业6%和商业4%统一调低至

3%,体现了公平税负的原则,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产业导向性,表明了国家扶持工业建设的决心。

(四)增值税转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环境

消费型增值税为了进一步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促进节能减排,调整和完善了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政策,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整合。如对销售再生水、提供污水处理劳务免征增值税:对销售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50%的政策:对生产原料中搀兑采矿选矿废渣、冶炼废渣、化工废渣和其他废渣达到一定比例的产品也规定了相应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同时。为了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增值税转型中调整了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政策。取消了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凭废旧物资发票抵扣增值税进项税的规定,对回收单位恢复照税。利废企业凭对方开具的专用发票抵扣税款,2010年底以前对符合条件的一般纳税人销售再生资源缴纳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政策。进一步规范了废旧物资回收经营行业发展。

另外,对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选产品恢复按17%税率征税。也有利于矿产品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进一步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现行消费型增值税的相关规定和系列优惠措施则体现了国家对于资源性产品的保护倾向,有利于公平税负。规范税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体现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要求,达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效果。

四、增值税转型的发展趋势

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转型,主要针对第二产业的机器设备实施税前抵扣。随着固定资产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后,只允许扣除固定资产中所购进的机器设备的进项税,而占比较大的厂房建筑物却不能抵扣。建造房屋、销售不动产、交通企业等服务业都属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企业建造厂房、提供运输、邮电等服务所需购进货物时缴纳的税款也不能进行税前抵扣,同时还要对其全额收入征收相应比例的营业税。因此,营业税对企业构成了一种成本。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可见,此次增值税转型并不彻底。而增值税改革的第二步,就是要把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全部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财政部表示,2009年1月1日增值税转型实施后,以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将成为增值税改革下一步的重点。这项改革一旦开展,将消除营业税重复征收的问题。同时,争取尽快将增值税暂行条例上升为增值税法。规范征纳行为。

综上所述,随着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税收负担降低,对缴纳增值税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影响也不同。对于需要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购进大量机器、机械等设备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增值税减负效应会非常明显,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因减负效应将会增加,此举将利于企业的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而对于不需要购进大量机器、机械等设备的行业和企业,比如商业行业,增值税税负就不会有明显变化。对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的降低也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切实的发展机遇。因此,企业需要统筹考虑各项税收政策对企业的税负影响,把税收安排与财务预算管理两者结合起来通盘考虑。通过合理规划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在税收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上一篇:工会组织在构建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谐劳资关系中... 下一篇: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