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时间:2022-09-07 08:43:40

【摘要】总部经济正是产业集群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具有郊游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

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摘要:本文从波特教授的产业集群理论出发,结合总部经济的理论,针对京津两地的总部经济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本文从京津两地经济规模、区位优势、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发展京津双中心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 中心城市 总部经济

一、产业集群与总部经济

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从整体出发挖掘特定区域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突破了企业和单一产业的边界,着眼于一个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企业、相关机构、政府、民间组织等的互动。这样使他们能够从一个区域整体来系统思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来考察可能构成特定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考虑临近地区间的竞争与合作,而不仅仅局限于考虑一些个别产业和狭小地理空间的利益。

总部经济正是产业集群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具有郊游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加快城市国际化发展。

二、总部经济条件分析

(一)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世界经济中心如香港、新加坡等地聚集了众多的公司总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城市天然的区位条件。这些城市天然的港口,为总部物流提供了便利。另外。便利的交通运输。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也是决定总部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便利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公司总部与公司内其他分部、子公司、加工基地之间的各种联系,这能够使公司主要决策者与相关人员之间有良好接触,掌握公司运营脉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得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性价值活动的创造

提高城市的人力素质,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该城市创业发展。是该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国际化人才和开放式的知识创新氛围。丰富的人力资本和教育资源,可以满足公司总部知识密集型价值创造活动的特定需要。纽约、香港、新加坡以及上海等城市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吸引大批集团公司总部所需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入驻,这是其发展总部经济具有的优厚条件,

(三)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

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应覆盖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事实上。国际化程度高、对公司总部吸引力强的城市,服务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在70%以上,比如香港,它的服务业比重已达到了82%。高度发达的服务业、连贯性的鼓励竞争制度、完整的服务业发展战略,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与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区域经济发展当中,由于不平衡增长模式的存在,集中投资可以生产高的投资效果,促进各类产业迅速发展,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把投资集中在一个地区,特别是城市中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可以促进城市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三、京津发展双中心总部经济条件分析

(一)京津两地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人力资源丰富

北京市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已连续第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3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2479.3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6425.6亿元,增长12.3%。2007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6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万人。2007年天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市经济连续第5年在高增长平台上快速、稳定运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86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2891.33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2024.09亿元,增长14.0%。2007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15万人。两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5.69%。

京津两地高校、科研院所数量众多,2007年两地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28所,在校生93.9万人。毕业生22.1万人:在学研究生21.7万人。再加上每年进京津的外地高校毕业生,京津地区的高级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总部经济储备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二)京津两地存在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

京津地区在空间上存在天然的密切联系,两地相距150公里左右。北京地处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要道。紧邻天津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场之一,公路网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天津地处中国北方海岸的中部。不仅毗邻首都,还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拥有北方最大的天然港口――天津港。京津地区公路交通网络发达,2008年建成通车的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和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加上新建的京津南、北二条高速公路以及原有的京津公路和铁路,2008年京津之间将有6条快速通道。尤其是京津城际铁路的建成通车,形成了京津半小时经济圈,对于京津两地日后的进一步密切合作奠定了基础。国家发改委在文件《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5―2020)》中,明确提出2010年“建成北京一天津一塘沽城际轨道交通线,构建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主轴”。便利的交通运输、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也是决定总部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便利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公司总部与公司内其他分部、子公司、加工基地之间的各种联系。这能够使公司主要决策者与相关人员之间有良好接触,掌握公司运营脉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以金融业为例

随着京津高速铁路的开通,京津两地可以在半小时内相互到达,两地的联系进一步拉近了。北京作为全国金融管理、决策和信息中心发展金融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北京是国内大型金融机构总部的密集地,总部在北京的金融机构占据了全国金融资源的绝大部分:工、农、中、建四大

银行的总部都设在北京,他们的业务占据了中国银行业业务总量的大半壁江山。天津不仅有发达的工业,是北方制造中心,而且有北方第一大港之称,是北方最大的物流中心;不仅历史上是中国北方的经济金融中心,有上百年的金融积淀,而且目前的金融业也较发达。国家明确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这些政策上的倾斜支持实际上也是一种比较优势,天津金融业的发展可以从产权制度、经营体制、组织体系、金融监管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大力开发新的、更能适应市场需求、引导市场需求的金融工具、金融技术,更好地控制金融风险。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两地可以充分利用各自在金融领域的明显优势,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为区域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环渤海经济

“十一五”规划给京津区域一体化带来新动力。与以往五年计划不同。“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突出跨区域规划的作用,并以京津和长三角两大都市经济圈开展规划试点。这种区域规划的重要目的在于超越行政区划的视角,在更大范围内整合或再配置资源,增强地区间在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关键产业、人力资源、金融服务、制度建设等一系列领域的合作,推进区域合理分工和经济一体化。从京津三地实际的发展来看,打破分割,走合作之路,已日益形成共识。并在一些领域取得突破。如京津机场的联合、首钢的外迁。国家的规划试点和三地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构成新时期京津加强区域合作的新动力。

第一,政府和企业要遵循大城市经济发展规律,顺应总部经济的发展趋势。总部经济是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全球竞争带来的经济形态的新变化。这种变化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津有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这一变化趋势,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相关的决策。尤其是在对待区内老企业外迁问题上,不能违背总部经济的发展规律。比如。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许多位于北京城区的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但是作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支撑当地经济总量和解决当地就业的主要力量,在外迁过程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障碍。北京各级政府应该遵循大城市经济发展规律,顺应总部经济的发展趋势,解放思想,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促进城市经济形态的转变。允许甚至是鼓励企业将生产加工基地迁往郊区县甚至外地,而将企业总部留在城区。

第二,快京津区域经济协作体系建设步伐,做好与周边区域的资源整合。良好的区域协作是总部经济形成的关键条件。京津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应该发挥区域协作的巨大潜力。把在京津地区构建生产加工基地、完善总部经济链条作为重要任务去抓。京津地区一直被普遍认为是我国最好的城市发展平台。但是在以往特殊经济体制下。环渤海区域协作进展缓慢,区域各主要城市长期各自为政,缺乏联合,产业项目、基础设施、港口建设存在无序竞争。目前,环渤海经济圈更多地还停留在概念上,急需相关政策、规划的协调,以加强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在机制、产业、物流等方面的合作,完善京津总部经济的发展条件。

上一篇:增值税转型的探讨 下一篇:大国优势、边界效应与后发大国产业发展的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