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06-26 08:22:45

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 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如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 即自主、合作、探究。其中,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曾经有一度, 小组合作学习风靡课改中的课堂, 很多公开课、观摩课都将小组合作作为必备的要求和评分的一个标准, 也曾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一度的新鲜和热闹。这种新鲜和热闹曾经给我们教师带来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以为抓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的“ 春天”。但在实践过程中, 这样做的弊端很快就显而易见。于是,我们也逐渐调整了心态, 我们的心情也逐渐由狂热变得冷静,由浮躁变得平实. 既看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 也看到了许多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教师定位不准、合作时机不当、分组不科学、合作时间不足、对小组评价不全面等方面。怎样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所见所闻所思谈谈感受。

一、 定位教师角色

现在许多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教师的角色定位都不够准确。虽然我们再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这并不代表让学生放任自流, 顺着学生没完没了地“ 跑野马”, 此时学生更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那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做到“ 研备结合, 参于合作”。“ 研备结合”, 就是指教师备课时要研究好小组要怎样具体合作,包括这节课在哪合作比较合适、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过程等, 并提供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即使这样, 在教学中也还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教师还要“ 参于合作”, 要始终把自己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学生小组学习中, 在知识上、技术上给予援助, 但不可以暗示解题途径。教师应以平静的心情听学生发言, 如有说错, 先让其他学生更正与补充; 仍有错, 教师再发言。学生回答正确的应予以赞赏; 学生意见对立时, 鼓励成员把不同意见表达清楚。此时教师应该是合作氛围的创设者、合作参与的示范者、合作学习的指导者。

二、 选择适当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合作时机把握得不准而造成合作学习无效。如:有的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的目标太简单,学生根本没有研讨的必要;有的问题又过多或过难,学生无从下手;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该讲授的地方组织合作学习,又犯了“谈讲色变” 的老毛病;还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恰当的合作学习的时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二是学生在思考问题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时采用合作学习;三是在问题知识面涉及广,学生回答的不全面,思维出现了困难时;四是学生意见不统一时;五是问题解法多样时;六是动手实验操作时。另外,在合作形式上,对于检查性合作(如检查预习、朗读等)、感悟交流性合作(如解读课文时的交流)等这些简单的小组合作学习,宜于同桌这种小范围的学习,省时省力;当学生自主学习后遇到困难和障碍时,则需“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宜于采用四人以上小组合作学习。

三、科学组建小组

(1)合理组合。一是小组人数结构的合理。一般以2-4人为宜,可同桌二人一组,也可以前后桌四人一组,既节约时空,又方便灵巧。二是认知结构的合理。这一点还可分为两种情况:a.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的原则。“组内异质”,指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给学生编为1、2、3、4号,既便于分类指导,也可以使组内每个人都有机会可说,不留死角。“组间同质”是指全班每个小组大致在相同的水平和性质上展开合作学习,既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的辅导。b.构建“兴趣组”,即将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为一组。例如在研究“蚕宝宝成长的条件”时,由学生根据研究兴趣组成小组,有温度组、空气组、水分组等。

(2)明确分工。在合理构建小组的基础上,如果不作任何安排,小组内成员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因此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

等。尤其要选好组长,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合作学习只能是徒有其名,事倍功半。同时,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角色互换,让每个学生尝试体验不同角色的魅力及不同的成功体验,促

进其参与意识。

四、合作时间充足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的时问就是知识、能力和本领。因而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绝不能吝惜时间,绝不能在合作学习时间不到便“啪!啪!”击掌两声叫停,此时学生可能学习兴致正浓。长此以往,学生对小组学习活动会失去兴趣。作为教师,不要在这时担心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倒是要注意怎样培养好学生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我想,在良好的小组学习活动习惯下,学生会珍惜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绝不会浪费时间。即使有时遇到一两组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在下面做轻声的提醒--下课后可再与同学或教师交流。这样既顾全了大局,没有浪费大家的时间,也没有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采用多元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评价时要“突出两个结合”,即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评价学生

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关注每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对于集体的评价,可经常开展评选“先进小组”、“和谐小队”等活动;个人评价,可开展“问题专家”、“最佳辩手” 等活动,使课堂真正走向“快乐的课堂”、“成长的课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

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越是班级规模大、人数多的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合作学习一定不要全盘推给学生。正如北京小学的李明新校长说:任何时候,教学都是“主动”和“受动” 的过程。教学的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整堂课的思想和行为的担当体,尤其是在小学,失去教师的作用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们的课堂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能马上有效,我们的教学形式也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那么,小

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如何提高其有效性?这一新的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亟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共同创造出高质量的课堂,润泽出高质量的生命。

上一篇:小学生应走进生活学语文 下一篇:论语文教学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