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批评学科的现实处境与对策

时间:2022-06-26 07:29:55

音乐批评学科的现实处境与对策

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音乐学的学科地位不断提高、学科体系逐步完善和学术分工越来越细,音乐批评学科地位逐渐凸显,专业学科队伍及学术成果从无到有,音乐批评学科存在的可能性与合理性也越来越得到学界认同。2004年12月,中国音乐评论学会成立,组建了相对稳定的学术队伍,标志着中国音乐批评的专业化和学术化进程向前迈进了一步。然而也不得不承认,在音乐学学科体系中,相对于其他分支学科而言,音乐批评还属于非常弱小的成员。主要表现在:学科理论不健全,学术队伍薄弱,学术成果较少,学术地位较低,社会影响力不大。

为了引起学术界对音乐批评的重视,加强音乐批评家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品位的音乐批评成果的产生,从根本上改变音乐批评的落后现状,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于2007年6月9日至13日分别在南京艺术学院和安徽九华山召开了第二届年会。这次会议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南京艺术学院主办,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承办,《人民音乐》编辑部、《音乐周报》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南京艺术学院《音乐与表演》编辑部联合协办。来自国内及海外的知名批评家参加了本次年会,与会代表就音乐批评的若干理论与实践命题展开讨论,并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一、关于音乐批评的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属于学科的元理论范畴,是音乐批评学科逐步走向成熟的必备条件与重要标志之一。既往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薄弱环节,学术成果较少,研究不够深入,对某些问题难以形成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音乐批评的发展。本次年会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1 音乐批评的学科概念及其属性

杨燕迪提交的书面发言中谈到,音乐评论是评论家用文字表达自己对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的即时体验,音乐评论既是用文字对音乐的解释,又是对音乐的一种超越。在讨论中,杨燕迪主张将音乐评论严格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认为音乐评论就是运用音乐美学及音乐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作为审美评价依据,对音乐创作与表演进行评价;对音乐研究现状及其成果的学术评价属于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范畴,因此不属于音乐批评。居其宏则认为,音乐批评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当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社会音乐生活及当代音乐学术研究及其成果进行理性评价的活动,因此,音乐批评理应包括音乐创作批评、表演批评、思潮批评以及学术批评等。周勤如认为,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评论较为庞杂,这主要是由于他的评论对象、评论者和评论方法的多元交叉造成的。就具体对象而言,评论可以是书评、文评、乐评、表演评论、音像产品及乐器制造评论、社会音乐生活评论、综述性评论、评论的评论(反批评)等等。石惟正认为,音乐生活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理论和音乐评论。音乐评论是音乐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乐评人以发言或者文字的形式公开对当代现实音乐活动的内容、形式、趋势、效果的优劣做出分析、比较和判断,以促进音乐活动的提高和进步,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刘荣在发言中认为,音乐评论与音乐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客观性的品质,同时,音乐评论又有着自己的独立性,不应该成为政治、宗教的附庸。音乐评论可以分为媒介型评论、业外型评论、实践型评论和学理型评论四种。音乐评论要求很高的人文素养,因此,应该淡化音乐评论对音乐学的依附关系,强化其人文属性。

2 音乐批评的意义与价值

健康的音乐批评对音乐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其意义与价值不容小觑。但在音乐学界,一部分学者对音乐评论的学科存在意义提出质疑,认为音乐评论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讨论中,有代表对此表现出深深的担忧和困惑。王次菰诜⒀灾兄赋觯作为直接面向音乐本体的一种理论活动,音乐评论的学科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国的音乐评论长期以来在政治学和人际关系的双重漩涡中一直徘徊不前,至今尚未在音乐学术界取得应有的学科地位。表面上看,音乐批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但缺乏音乐感性经验的音乐批评是难以深入的。是音乐批评的非专业化倾向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作为专业学术团体的中国音乐评论学会,成立已有两年多,至今还没有得到广大音乐学界和有关部门的普遍重视,会员数量和学会自身发展依然面临许多困难。

二、关于音乐批评家队伍建设

对音乐评论的长远发展而言,学科建设是基础,队伍建设是根本。因此,音乐批评的学科建设既包括基本理论研究、音乐批评实践成果的积累,也包括音乐批评队伍的建设。本次年会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 音乐批评家的培养

明言在发言别强调,要重视国内各种媒体中的“乐评人”在音乐批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音乐评论学会应该重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的作用,重视乐评人对大众音乐生活的影响。乐评人是我国当代传媒领域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队伍,常常影响着大众的音乐生活,所以这个群体的社会文化能量不可小觑。但是,这个群体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一些人的精神境界、艺术修养、音乐技能、文字驾驭能力令人堪忧,对此,理论界大多采取忽视或轻视态度,甚至于有人把他们直接等同于“娱记”(即狗仔队)。鉴于此,对当代中国现行的乐评人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明言在发言中还对乐评人培养的具体方法提出自己的设想,包括颁发音乐评论职业证书,在高校开设音乐评论专业,培养专业的音乐评论人才等。陈志音对明言的发言表示赞同,并在乐评人的专业化培养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郭克俭在发言中谈到,对音乐批评家的培养应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是健全的人格,第二是开创意识,第三是专业素养。

王次萑衔,音乐评论是一种综合学术活动,是综合学术素养的最终体现。在这方面积累非常重要,接受大量的音乐作品,多看一些文章,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在听、学当中来提高自己的音乐评论水平。我们在教学当中可以引导学生怎么去写音乐评论,但不是简单地设一个专业、开几门课程就能够解决的。

2 音乐批评家的责任

代表们一致认为,音乐评论家应该密切关注当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实践、社会音乐生活以及音乐理论研究,并将这些领域内的各种现象作为自己的对象,对其中违背音乐创作与音乐研究规律的观念和做法提出批评,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音乐批评家在进行音乐批评时需要处理好音乐批评与批评对象的关系,陈志音认为音乐批评要敢于对音乐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敢于直抒己见。评论家和被评论对象都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艺术家不要受评论家的左右,评论家也不要受艺术家的左右。周勤如认为,批评家应该当好自身角色,建立健康

上一篇:第三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启事 下一篇:伶州鸠与周代的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