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典型报道的突破

时间:2022-06-25 12:56:58

加强重大典型宣传,是地市党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打造权威、高端、主流媒体的现实要求。今年2月唐山宋志永等13位农民自发自费赴湖南郴州抗击冰雪灾害的英雄事迹,经唐山劳动日报披露后,他们心系灾区、千里驰援的动人事迹感动了唐山,感动了河北,感动了中国,成为大江南北高度关注的热点。回首这一新闻典型报道的过程,笔者认为地市党报虽然在信息资源、影响范围等方面比不上中央、省级媒体,但只要精心策划、不断创新,同样大有作为。

动作快,注重报道的策划和整合

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唐山13位农民自发自费赴湘抗击冰雪灾害的消息,最早见诸于纸质媒体是唐山劳动日报2月13日一版的消息《我市13名农民自发赴湖南灾区支援电网重建》。在此之前只有郴州新闻网上的一则不足300字的短消息。唐山劳动日报之所以有如此快的速度与报社领导高度的新闻敏感和政治敏锐分不开。唐山13位农民大年三十自发奔赴湖南灾区支援电网重建时,正值春节放假,值班的报社领导接到读者报料时,意识到这一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与蕴藏的政治意义,立刻安排记者采访,同时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2月12日,报社领导决定将记者采写的稿件《我市13名农民自发赴湖南灾区支援电网重建》配发编后及图片安排在一版刊发。而编辑则采取超粗黑字体、大照片、红线单圈的方式将稿件安排在头条下的显著位置。

策划之于新闻,就如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法宝.对于地方党报的典型报道更是如此。从第一篇唐山13位农民赴湘救灾的消息及之后相继推出的报道和专栏、专版,无一不是经过报社相关领导和总编室共同策划苦心“经营”、整合的结果。除了报道动态消息外,更注重提炼、深化报道主题,发挥党报评论优势,无论是通讯的刊发,还是以后主题专版和重要言论的推出,报社领导和参加宣传报道的部室及总编室等有关人员,一起进行了精心策划,不仅开了唐山劳动日报重大典型报道的先河,也使报道的影响力得以增强;不仅群众反响热烈,更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赵勇就此作出批示,号召全市每一名党员、干部和每一个同志都要向他们学习。

文体多,着力发掘人物个性细节

综观这次典型报道,在文体的变化上表现出了多样的特点,有的在时间上跟随;有的在空间上扩展;有的在视点上铺陈。这许许多多的文体根据报道内容的相似性,把一个个元素有机组合起来,彰显表现力,报道鲜活,在整体上和以往常用的单一形式的人物通讯相比更具感染力。

从2月13日到3月27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唐山劳动日报共发表有关宋志永等13位农民自发赴湘救灾的消息、通讯、评论等大小稿件44篇,图片37幅,专版5个,其中评论5篇,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形式灵活多样,大大地增强了报道的视觉冲击力。

多年来典型报道形成了一些模式,比如一说先进人物就是高大全远离人间烟火的样子,牺牲、奉献、亏欠家人等等,这很容易使受众产生抵触情绪,对典型不理解、不接受。而在报道中多采用群众视角,能让普通百姓感到平实亲切,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在采访宋志永等13位农民及其家人时,记者发现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朴素的感恩情怀,“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现在南方遭了雪灾,我们也应该去支援他们!”“大地震那会儿,我家老房的后房山都塌啦。后来全国支援,我们得到了重建物资,这恩情我们不能忘!”……这些感人的细节都被我们的记者捕捉到了。

互动强,推动各方联动立体推进

唐山劳动日报在这次宣传13位农民赴湖南抗击冰雪灾害先进事迹的报道中实现了两个“互动”上的突破:

一、最先报道了唐山13位农民自发赴湖南郴州抗击冰雪灾害的消息,在不同级别的媒体中捷足先登,引起各级媒体的重视,如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河北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先后对此事进行了追踪式报道,达到了以下促上的效果。

二、与郴州日报合作互动,双方不仅资源共享,而且借助网络传输稿件实现了即时报道,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扩大了宣传效果。在宣传之初,唐山劳动日报总编室就与郴州日报总编室联系,双方在宣传唐山13位农民郴州抗灾先进事迹上实现合作,唐山劳动日报向郴州方面提供13位农民的家乡动态及各方面的反应,而郴州日报则派记者专门跟踪唐山13位农民在郴州抗灾的行踪。每天夜间报纸截稿前,双方通过电子邮件传送稿件。而唐山劳动日报特意开辟了专栏《郴州专递》、专版《唐山郴州心相连手相牵》,及时报道13位农民在湖南郴州的抗灾事迹及在当地的反响。

(作者单位:唐山劳动日报总编室)

上一篇:四川报业抗击冰雪灾害报道解读 下一篇:电视民生新闻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