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的报道思维与突破

时间:2022-04-15 04:51:19

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的报道思维与突破

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是网络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做好重大主题网络报道报道,不仅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成为重点新闻网站树立权威形象,提升舆论引导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新华网在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中积极实践、主动作为,逐步积累了经验,摸索出一些规律。

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强调的三种报道思维

着眼策划,体现超前思维。主题性报道的重要性决定了对其进行超前策划的必要性。当前,网络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媒体尽力“拼新闻”“抢新闻”,力求推出人无我有的独家精品,这就需要在策划中做足文章,最大限度地吸引网民目光。尤其在“同题作文”下,谁能主动策划,谁站得高,谁角度新,使报道更有贴近性,谁就能赢得网民的欢迎。新华网在历次重大报道中,策划先行,全网建立了编委会宏观整体策划、各编辑部中观引导策划、编辑人员微观操作的三级策划机制。每年“两会”,新华网都要提前一个月进行包括特色策划、深度策划、互动策划、访谈策划、直播策划、外宣策划等一系列的策划,通过有组织、有创新的报道策划,使主题报道产生聚合效应、规模效应、辐射效应和品牌效应。

着眼创新,体现求异思维。重大主题报道反映的往往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如果不思创新,很容易高高在上,流于常规。模式化、概念化的报道已经无法适应网民需求,必须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提高网络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在互联网上,新闻资源趋于相同,形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引人入胜的形式,即使是好的报道内容,传播效果也要大打折扣。为此,新华网注重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积极探索突破传统的呈现形式,力求以独特的视角开展报道,使重大主题报道“不同凡响”。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新华网接连推出各种创新形式,仅首创的报道形式就达8种,其中首创的FLASH和图片相结合的图片深度报道方式,以图片讲故事,在故事中表达思想,将图片报道推向新高度;首创推出“奥运书场”栏目,以评书说新闻,借传统曲艺写新篇奥运,古韵新风,传统活用,受到网民欢迎。

着眼全局,体现宏观思维。重大主题意义重大,因此,重大报道常常是集中的、大规模的战役性报道。对于这类报道,就需要强化宏观思维,反映到报道内容上,既不能是零碎的,也不能是间断的,而要对报道主题进行跨时空、立体的解读,反映到报道形式上,要对各报道形式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为多维整合平台的作用,使各种报道形式做到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总体来说,要通盘布局,有效深化报道内容和层次,引导网民感悟重大主题的深远意义和丰富内涵。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力求的五项突破

规模制胜,提升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的竞争力。报道规模是增强报道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重大主题报道如果零打碎敲,很难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要在传播渠道多元、信息公开的形势下引领网络舆论,首先必须在规模效应、密集报道上下功夫,确立重点新闻网站的传播数量的相对强势,从而形成报道的阵势、声势和气势。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新华网以专题页面组合群的规模报道方式,集纳文字、图片、音视频、论坛、博客、播客、短信、手机报、电子杂志等30余种报道形式,几乎呈现互联网所能表现的所有网络报道手段,形成规模庞大的奥运报道“矩阵”,对北京奥运会进行全角度、全方位立体播报。据监测,奥运官方网站、国际新闻中心官方网站70%的图片稿件转载自新华网,大多数文字稿件来源于新华网。各大商业网站第一时间转发新华网奥运信息并将重点稿件置于头条等重要位置,新华网报道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时效制胜,提升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传播力。传播学有一个规律,先进入人脑的信息,需要再费7倍功率才能否定原有信息,重建新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同样遵循这一传播规律。目前,时效比拼,已成为网络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各网站“以秒为单位”高频度更新信息,力求与新闻事件同步,先声夺人。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网络媒体最成功的突破点就是做到了快速充分、及时透明地公开信息。5月12日,新华网在全球网站中发出汶川地震的第一条快讯后。24小时不间断通过英、法、俄、阿等各语种滚动播报最重要消息,境内外中外网络媒体大量引用新华网的信息。快速出击使我们的报道始终占据着网络主导地位,不仅向全世界传播真实的声音,而且有效树立了中国政府开放、务实的形象。

联动制胜,提升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的穿透力。重大主题网络报道不同于一般报道,报道的频次和密度是任何单一形式都难以完成的,需要多形式、多手段、多语种、多平动传播,协同作战,形成大手笔、大气魄、大容量。新华网在重大报道中注重做好以下联动:一是中文与外文联动。不仅推出大型中文专题,而且制作英文、俄文、西文、法文、阿拉伯文等外文专题同时开展报道。二是有线报道与无线报道联动。新华网除在有线网络报道中采取文字直播、访谈、即时连线等各种形式联动报道外,还结合移动新媒体的随身性、个性化特点,利用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专刊等无线报道手段播报相关资讯。汶川地震发生后,新华网充分发挥无线报道在特殊情况下的独特传播优势,编辑创办免费手机报特刊,第一时间将四川当地的灾情、救援情况、赈灾情况以及地震知识传播给全国2000多万手机用户,新华短信在“关键时刻发挥了的关键作用”。三是充分依托新华社报道力量,与新华社国内外分社联动互动。在奥运开幕式报道中,新华网就与新华社驻北京场内场外100多个报道点,以及驻国内外分社记者全球连线,同步报道开幕式盛况。四是新华网与各承建的网站联动。每次重大主题报道,新华网承建的中国政府网、中国文明网、中国平安网、中华新闻传媒网等都立足各自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专题等不同形式进行了报道,更广泛地形成网络新闻报道的合力,取得了强势传播效果。

深度制胜,提升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的思辨力。重大主题报道的影响力大小,不是取决于信息量的多少和篇幅的长短,而是取决于深度和高度。重大报道的深度主要通过以下方面体现:

有效的内容整合。在报道中注重逻辑梳理和服务信息的整合提供。比如针对一个重大主题,将各种新闻信息、专家意见、媒体观点、网民视角融为一体,以“政府视角”指导、以“专家视角”解读、以“新闻视角”看变化、以“网民视角”引共鸣。

客观的网络言论。网络言论对主题新闻进行深入解读,是以平民视角、网络语言,将笔触伸向百姓生活,一般来说观点鲜明,真切、形象,效果不亚于长篇大论。网络言论对主题新 闻进行深入解读,帮助网民了解新闻事件的深层内涵,在网上舆论引导中起到先锋作用。

优秀的原创报道。原创就是独家,独家就是与众不同。在网络新闻同质化的情况下,网络媒体要想吸引更多网民关注,就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制作一些有分量的原创报道,编辑出有特色的稿件。在近期报道中新华网开设各类原创栏目,比如在奥运报道中,由10多位注册非注册记者、30多位评论员、近20位网络主播、30位论坛版主组建的新华网原创报道方阵,汇聚《小豆侃奥运》、《乾进奥运》、《小余读报》、奥运解码等10多个原创栏目,以完全与传统记者不同的姿态推出大量原创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被各大媒体广泛引用。

互动制胜,提升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互动是网络媒体的突出优势。在以严肃面孔示人的重大主题报道中,常变常新的互动手法成为强有力的舆论引导手段。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更多网民借助互联网表达意见。但是,网络民意如果不加以引导,网上的互动往往很难产生集中的主题,形不成主流的声音。对于重大主题的新闻报道,新闻网站必须运用各种流行的网络手段,主动出击,设置议题,才能取得好的效果。2005年“两会”期间,新华网将总理记者招待会作为充分发挥网络互动优势的难得机会,主动确立了“倡议向总理提问”的互动主题,短短三天内,网民给总理提了800多个问题,新华网将大量网民提出的问题编辑成专题稿件,在新华网首页显著位置展示,从而把广大网民的意愿直接传达到国家最高决策殿堂,架起了党和政府与民众沟通的网络桥梁。

重大主题新闻报道需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新闻规律与传播规律的关系。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是宣传工作的重要部分。但作为网络报道的重要方面,重大主题报道必须按照网络传播规律办事,按照网络新闻标准选择报道内容。汶川大地震网络新闻报道之所以赢得国内舆论、国际舆论的普遍赞扬,最重要的就是因为网络报道把“以事为本”和“以人为本”高度结合,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地震、救援等连续不断地进行了全面的、立体化的客观报道,完全按照网络新闻传播规律进行了网络报道。

气势宏大与贴近网民的关系。重大主题网络报道的定位决定了报道风格必然要气势恢弘,能“压得住”,但同时也要避免这种大主题容易带来的“大而全”、“大而硬”的弊病。重大主题报道要通过独具特色的网络创意、新颖的表现形式运用,在宏大中体现亲和。如新华网曾与其它网站合作,在“两会”期间开通网络游戏平台推出“两会科举”网络游戏,这一形式贴近年轻人的需求心理,吸引了大批年轻网民参与。

重大主题集中报道与日常报道的关系。集中时段、集中人力、集中各类’报道资源对重大活动作连续的新闻报道,有利于深化报道主题,强化舆论导向作用。但对于重大主题报道仅靠集中报道是不够的。做好重大主题报道,需要在日常报道中积累一定的舆论氛围,做好前期舆论准备,在集中的报道结束后,还要抓好后续报道,做到“长流水、不断线”。日常报道与集中报道的有机结合,对于巩固重大主题新闻报道的整体成效有着重要意义。

动态更新与集纳整合的关系。时效是重大主题报道的重要因素,为追求时效性而进行频繁的动态更新,只能支离破碎地展示重大主题活动的各个片断,很难让网民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重大主题报道尤其要注重集纳整合信息,从不同信息找出关联,聚焦热点。在整合中既要横向地集纳各类信息源,又能纵向保留事件发展,满足广大受众对新闻事件多方面的需求,使得信息海量的优势得以体现。

上一篇:互联网地图之争 下一篇:书画家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