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下的校园文化论文

时间:2022-06-24 06:08:24

传统文化下的校园文化论文

一、中庸之道与脱颖而出

中国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中庸之道是儒家学说中一条基本的原则和道德标准,也成为中国人秉承的一种行为准则。具体说,所谓中庸之道,就是“毋过毋不及”,既不要做过头,也不要做不够,“过犹不及”,要恰到好处。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枪打出头鸟”,这也是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形式。然而,现代高校校园文化越来越崇尚脱颖而出,大学生热衷于展示自我,受到众人瞩目。个性化与自我成为大学生中的核心词汇,他们更倾向张扬自己的青春,不愿再默默无闻。中庸之道与当代高校校园文化显得格格不入。总之,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只独立的文化,正彰显他的叛逆,不断冲击和突破对其有着深远影响的传统文化。

二、校园文化冲击传统文化的归因分析

任何一种文化的变迁与演进,都会遭遇一些冲突与激荡。但是,高校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这种种冲突表现得尤为突出,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校园文化,甚至以一种与传统文化截然相反的姿态彰显他的特点。二者的对立从某种程度上说会对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必须正视目前出现的冲突现状。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量。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外延。校园文化的外延界定是冲突存在的溯源途径之一。对于校园文化外延的界定,目前学界的普遍观点有这样几种:第一,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第二,校园文化是高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的文化氛围,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教风、作风和整体素质[2]。第三,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及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等精神内容的总和[3]。无论哪种界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认为校园文化是官方的,只包括积极面的文化形态。这种界定是不全面的。任何一种群体文化,都不可能仅仅包括官方倡导和建设的内容,他必须包括非官方的,非主流的,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大学生中形成的蔑视权威、张扬自我、出新立异等思维、行为方式,也应当被包含在高校校园文化里,从这个角度来说,校园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需要强调的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不是学校,而是大学生。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大学生普遍处在18、19到22、23岁的成年初期,他们受到更多的是当代流行文化和市场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他们出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进行的如火如荼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自由和海量信息。使他们敢为人先,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对传统说不。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思想仍然不成熟,在面对海量信息冲击的时候,甄别能力有限。这就使得青年人聚集的大学校园文化良莠不齐,在对待“过时”的传统文化时,容易出现不理智的抵触,造成高校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撞。

(三)高校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背景。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农业经济形态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深深地受着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经济形态的影响。而高校校园文化产生的基础是现代工业社会,二者的生长背景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校校园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市场经济中有着明显与农业经济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而这一些更易被青年人所接受。不同背景下的两种文化态势,不可避免会出现差异甚至冲突。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适应性能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并发挥巨大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是万能的,冲突和不适依然会存在。在高校里,这种冲突表现得更加明显。

三、在冲突中构建新型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青年前沿文化的代表,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最为强烈,二者既相互冲撞,又相互融合。二者之间的冲突使本就不成熟的大学生更为困惑,甚至无所适从,给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困境。必须正视冲突,找到二者最佳的结合点,构建新型高校校园文化。

(一)重视非正式性校园文化建设。长久以来,我们忽视了非正式的校园文化建设。所谓非正式校园文化是指非官方的,大学生群体内部所形成的,最能代表青年人思想行为方式的文化。非正式文化并非都是积极、健康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同一所高校走出来的大学生,他们的行为作风、学习工作态度、世界观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有的高校的学生工作更主动,新事物更易上手,有的则不然。这一些区别甚至届届相传。可以说,高校校园的非正式校园文化对此影响颇深。有时候,非正式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甚至大过主流文化。因此,必须重视非主流校园文化的建设。从侧面引导,多途径结合,渗透式牵引等多种方法将非正式性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轨道中来。

(二)针对青年特点,坚持学生主体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是青年人聚集的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是青年人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独立的文化态势。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不是一句空口号,要将其落到实处,必须在这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给予大学生足够的空间发展他们喜爱的校园文化形式;第二,尊重大学生的喜好,适时加以引导;第三,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避免强加给学生的文化价值形态,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只有这样的校园文化,才是充满活力,适应冲突的,才能使学生从内心省视与接纳传统文化。

(三)正视冲突,构建海纳百川,适应性强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已经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正视冲突,绝不能避开他。高校校园文化长久以来都被定性为只有积极面的文化形态,人们对他的消极面避而不谈,长此以往,高校校园文化的适应度会非常低。并且,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接纳度也会相应降低。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正视冲突,客观对待传统文化缺陷,构建一个包容性和适应性强的文化氛围非常重要。校园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既有积极意义的扬弃,又有消极意义的逆反。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冲突中构建新型高校校园文化,才能让高校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作者:任小琴 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下一篇: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