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者如何逐利避险

时间:2022-06-24 02:50:42

海外投资者如何逐利避险

股市阴晴不定,令喜好炒股票的香港投资者备受煎熬。存款零利息再现,又让食息族深感头痛。面对不断攀升的通胀率,香港投资者不得不到处寻觅负利率时代保值资产的投资渠道。他们的投资之道或许有值得借鉴之处。

事隔多年,香港再度进入零息时代。美联储不断降息,香港银行跟随下调利率。目前,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5000港元以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只有象征性的0.01%(存款在5000港元以下则为0),这意味着,1万港元存款1年只能得到安慰性质的1港元利息。一向以利率较高吸引客户的中小银行,小额存款利率也只有0.05%,大额存款利率最高也只有0.25%。定期存款的利率也没什么吸引力,100万港元存一年,各银行最高的利率水平不过1.55%。

与此同时,香港自去年开始出现通胀,2008年政府预计通胀率可能达到4.5%,很明显出现了负利率,市民的“血汗钱”开始被蚕食。

如何抗击负利率早已成为香港媒体关注的话题。

对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的人来说,股市和期市有着无穷的魅力。不过,在步入熊市的股市里淘金,无异于刀口舔血。即使是高息股,也难以抵挡大市下行的拖累,红利收入怎抵得过市值的缩水?虽然负利率往往使资金流入商品市场,但金价、油价连创历史新高,商品市场日显风高浪急。

对能承受较高风险的投资者,有专家建议可投资于具有投资级别的国际债券基金,并选择投资于非美元和不受次贷直接影响的国家债券,这类债券的回报率可达3%至4%。而看好商品市场且具有足够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则可选择商品基金。商品基金今年一季度的回报率平均达到了10%以上,但由于商品基金已累积了一定升幅,所以宜分段买人。

对风险承受能力偏弱的人士来说,尤其是退休人士,不管什么投资渠道,保本自然是首要条件。把钱存在银行,安全性最高,可现在利率几乎“低无可低”,“食息一族”只能另谋出路,寻找适当的高息产品。

换升值货币 赚息赚价

继2007年升值6.5%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今年以来的升幅已有4%,兑美元已跌破7大关。人民币升值已是全球共识,与美元挂钩的港币则日渐缩水。对香港人来说,目前最牢靠的投资保值方法莫过于买人民币。不过,在香港,人民币定期存款年利率很低,不足1%,甚至低于港币存款,所以现在有很多人亲自前往内地开设人民币账户,以赚取更多的利息。以1年定期存款利率4.14%为例,扣除利息税后还有3.933%。如果人民币升值10%,实际收入将达到13.9%。

除了人民币存款,去年推出的人民币债券也是专家们推荐的投资选择。债券票面年利率虽然只有3%~3.5%,但加上人民币升值幅度,1年回报率估计可达13%以上。不过,人民币债券交投不旺,常常有价无市,只适合于打算持有到期的长线投资者。如果在到期前卖出,未必能保本。

如果不把港币换成人民币,也可选择分享人民币升值好处的产品。富邦银行近日推出首只人民币挂钩港元存款。该产品100%保本,投资期1年,年息最高可达7.25%。不过,能否取得7.25%的回报,要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走势。最理想的情况是,在1年中的每个月,人民币兑美元相对上月升幅达0.1%或以上,便可在到期时取回本金及7.25%的利息;如果大部分月份都有0.1%升幅。但只要其中1个月升幅低于0.1%,到期时利息便只有6.25%;如果其中1个月升幅变趺幅,下趺0.009%至0.1%,到期时利息便降至5.25%;如果人民币进一步下跌,但跌幅少于0.2%(即0.11~0.19%),到期时利息只有4.25%;最差的情况是,如果其中1个月或以上的跌幅达0.2%,到期时将没有任何利息,但可取回本金。该存款的最低存款额为10万港元,买入及取回本金时均以港元结算。

买高患产品保本至上

在香港银行存款,除了可选择活期、定期形式,还有很多名为存款证、结构性存款的产品可以选择。存款证、结构性存款利率水平比活期、定期存款高,但也有一定的风险。

存款证,是由香港持牌银行发行,向投资者定期提供固定利息的投资产品,存款证和定期存款非常相似,都是定期收取利息,并可取回本金。但存款证的起存金额比较高,很多银行要求最低投资额为10万港元或等值外币。在每季、每年等事先约定的时间发放利息。存款证利率有固定利息和浮动利息,其中定息存款证买入后利率不会改变,直至期满为止。浮息存款证则随市场利率,如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或银行最优惠利率的变动而变动。香港银行发行的存款证多以港元和美元为主,也有些银行提供其他币种的存款证,比如汇丰银行的外币存款证还包括澳元、加拿大元、欧元、英镑。一般来说,外币存款证的利率比港元存款证高。虽说利率比定期存款高,但不少存款证都附有“可赎回”条款,即银行有权中途赎回,投资者将只能取回本金和期间的利息。对银行来说,赎回机制是一个保障。银行如果订出过高的存款证利率,在存续期内如果市场利率下跌。银行便可以提早赎回存款证,减少利息支出。对投资者来说,赎回就意味着无法获得全部利息,要为资金重新寻找投资出路。可以说,提早赎回权完全掌握在银行手中,是存款证的最大缺点。提早赎回期一般是一年,但有些只有3个月,投资者享受高息的时间可能很短。投资者买入存款证后,如果中间要兑现,可以售给银行,但价格可能低于买入时,得不偿失。

从本质上来说,存款证属于债券的一种,是发债主体向投资者借钱。然后定期付息,只是当发债主体是银行时便叫做存款证。

比如,交银香港前期推出的存款证,最低投资额为5万港元,投资期3年,每季派息,票面息率为每年2.66%,高于定期存款息率。不过,银行有权选择在9个月后的每3个派息期赎回全部存款。

结构性存款,也是银行推出的高息产品。与存款证有些相似,利息比定存高,入场费也比较高,起码要5万港元或等值外币。近期推出的结构性存款都是保本产品。

比如,大新银行推出的可赎回目标存款,存款期2年9个月,年利率2.3%,每季派息,最低存款额为5万港元。银行享有提早赎回权,有权选择在每季的派息期赎回全部存款。

中银香港的6个月晋息存款也为每季派息产品,最低存款额为5万港元。如果通过网上认购,第一季的年利率为1.22%,第二季的年利率为1.5%,利息率略高于该行的定存利率(10万港元以下的S个月和6个月定存年利率为0.5%和0.55%)。银行可以在3个月后的第一个派息期提前赎回存款。

有些结构性存款,则与外币汇率挂钩,只有达到一定条件才可获高息。不过,汇率波动无常,随时都可能“赚息蚀价”。

比如,南洋商业银行的6个月汇率区间澳元存款,存款货币则是高息货币――澳元。该产品存款期6个月,最低投资额1万澳元,第1个月和第6个月派息。首月派息年利率为24%,其后的派息则要看基准货币澳元/美元能否处于事先确定的“汇率区间”。如果5个月的观察期里都处于区间内,便可获得年利率9%。如果观察期内任何时间等于或超越区间的上下限,则5个月没有利息回报,也就是说,投资者存6个月只获得2%的低息。

银行的这些高息产品都有一个认购期,一般额满即止。如果市场上没有此类产品可供选择的话,银行针对认购新股资金提供的定期存款优惠,也可以媲美上述保本高息产品。

每当有新股发行,很多银行会作出推广活动。如果以新股认购退款开立定期存款,可享受额外年利率或特高年利率优惠,一般比定存利率高近一个百分点。一般新股退票定存优惠的存款期较短,1至3个月居多,可赚取的利息不多。但如果不断享受此种优惠,累积起来,利率回报也很不错。

上一篇:低风险里求收益 下一篇:宏观调控面临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