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策略谈

时间:2022-06-23 06:50:17

古诗教学策略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54-01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从教以来我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情有独钟。十几年的经验下来,我觉得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1.诵读断句是学习古诗的基础

词是构成诗的最基本要素,词的表象组合构成了诗的意境,理解了词语,也就找到了通向诗的意境的大门。要领会诗的意境,必须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断句的形式把词的表象建立起联系。在古诗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诵读断句。诵读不是泛读,而是渗透在某种目的之中。因为古诗中所描述的景,人,情距今时代遥远,字里行间洋溢着及其深厚的感情,寥寥数据,却勾画出内情外景等诸多意境。价值时代差异,学生很难理解诗人作诗时的意境和诗中的感情。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之中了解诗词的时代背景,人物环境,通过诵读,融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诗词的意境之中。而断句是作为理解诗句的手段而使用的。一句诗往往内涵深奥,通过适当的断句,分步骤,分层次的理解诗的大意,能起到减缓学习难度的作用,同时也可较好的展示诗的韵律美。如柳宗元的

2.释词解句是学习古诗的关键

学习古诗,意在鉴赏,重在熏陶。要学会从作者诗句的字里行间悟出诗文的内含。释词解句是最关键的一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阅读注释,翻译诗句,理解诗意。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驰骋想象,质疑问难。教者适时点拨,从而使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第一句时,"独在异乡为异客"两个"异"字为什么会做不同的解释呢?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称为"异客"呢?解决这些问题便是质疑解句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作者思念亲人的内心感受出发,联系时代背景、人物环境、内心感情串联质疑,统筹解释,便会分散教学难度,增进理解效果,在释词解句的同时,还应注意不能把对古诗的赏析停留在感性领悟阶段上,要从感知形象的外部形态上升到理解形象的内在意义的高度上,对诗词的意境美有所发现,让学生通过解句,把握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中领悟古诗本意和深远意蕴,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3.感悟诗情是学习古诗的核心

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的古诗是积累审美经验的绝佳材料。通过诵读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对于小学古诗教学来说应该尤为重要。一首诗,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然后在理解诗句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这是重点,也是古诗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如教学《梅花》时,我反复引导学生吟诵,学生就很自然地联想出了"墙角"、"梅花"是身入逆境中的品行高洁之士,并将凌寒怒放理解为一个人顽强的斗争精神的象征,由此受到坚强意识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概念的、外在的、强加的,而是形象的、内在的。

3.体情入境是学习古诗的保证

一首古诗,学生通过自我诵读断句、释词解句对诗词本身有了一定的印象,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串讲古诗全文,让学生进一步挖掘诗句的意境,实现入情入境的目的。首先要让学生进入境界,运用读诗看画,设计电影蒙太奇、音乐渲染等方法,将学生带入诗词的意境中,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其诗情画意,必增强意境感、形象感、色彩感,深化诗的意境美的理解。其次,引导学生驰骋想象,自我设计诗词所表现的意境。第三,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以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语言,串讲古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诗人的思想感情相对比,深化理解深度,自我鉴赏,自我陶冶,自我感悟,达到思想的升华。

总之,古诗――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的内涵。一线的语文教师尤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引导学生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与喜,让这古典文学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生命中。

作者简介:

刘安(1974-),汉族,吉林省乾安县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

刘淑萍(1973-),汉族,吉林省乾安县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上一篇:浅谈高三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 下一篇:初中语文讲授中若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