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工作的六大举措

时间:2022-06-23 12:34:16

我国经济工作的六大举措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谈――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保持2005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今后长期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确保2005年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要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举措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虽然宏观调控已取得积极成效,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制约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障碍还没有消除。从当前看,进一步加强“三农”等薄弱环节,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抑制物价大幅上涨,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体制机制,都需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充分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一样都将始终贯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过程。在宏观调控的实施中要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抑有扬的原则,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和重点。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运用好价格、税收、利率、财政贴息等经济杠杆。进一步深化改革,把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措施规范化、制度化。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既要合理调控总量,又要优化调整结构。严格把握物价走势,切实把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要抑制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价格上涨,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要加强市场物价监管,搞好价格监测,正确引导社会消费者心理预期。

举措二,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由于农业基础还不牢固,虽然今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方面带有恢复性质,继续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任务非常艰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重视发展农业,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建设,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继续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认真落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要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推动农业技术进村入户。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举措三,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就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健全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要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坚持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相结合,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着力培养各类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节约能源、资源是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缓解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必须扭转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实行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切实做到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要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严格保护和节约用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正确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合理把握城镇化进度,积极稳妥实施城镇化战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举措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一个完整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根据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结合本地经济特色,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促进产业在地区之间合理转移。各地区要积极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增强本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以市场为纽带、以当地经济优势为依托、互利互补的协调发展局面。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企业改组、改造。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研究制定出台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鼓励东部地区继续较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

举措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围绕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调控的有效性和调控手段相互配合的协调性,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理顺经济关系,规范经济秩序,完善经济法律制度,要及时将比较成功的改革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条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化、制度化。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要敢于攻坚,锐意推进,又要兼顾各方、积极稳妥,全面把握好政策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综合配套,统筹协调,使改革措施有机衔接、相互促进、真正落到实处。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首先,加快转变外资增长方式,推动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积极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售价,增加自有品牌的出口,限制资源型和高耗能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其次,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把引进外资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结合起来,鼓励外商投资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参与国企改组改造,参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再次,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和市场开发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推动更多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合作开发能源资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我国有竞争优势的轻工纺织、家用电器、民用船舶、机电等行业以成熟技术和设备向新兴市场转移。要用好世贸规则,减少贸易摩擦,切实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

举措六,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眼于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努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把促进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特别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统筹各方面就业工作,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认真解决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努力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方式,一定要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上一篇:2004宏观调控:“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 下一篇:“两会”关注药价虚高症结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