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6-23 11:14:10

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的空间组织形式,不仅包括以加工运销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系统,还包括农民合作社系统和政府公共服务系统。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积极促进农产品运销加工企业的集聚,强化其在产业链中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在带动农户中的关键作用和政府公共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构建集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等环节为一体、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

一、深刻理解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内涵和意义

农业产业化实质上就是农业与其关联产业的关系。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逐步加快,农产品市场迅速扩大,农业市场化、专业化水平迅速提高,传统上由农民直接承担的农业生产环节越来越多地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于是围绕农业,在产前、产中、产后便形成了一系列独立的、与农业存在密切联系的产业部门。

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物的新鲜、安全、方便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及时、均衡、标准的农产品原料供应成为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与关联产业尤其是产后加工业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最初,农场同有关的加工企业之间主要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随后,它们之间开始签订短期的、不固定的经济合同,建立起比较松散的经营联系;进而,为了节约交易费用、保障最终产品质量,它们之间开始订立长期的、固定的经济合同,建立起牢固的、稳定的经营联系,逐步在经济上结为利益共同体,这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的空间组织形式,表现为在特定区域,依托特定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一个或多个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的工商龙头企业形成的包括农户、农民合作组织等在内的,集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等环节为一体的空间积聚体,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系统,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包括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运销全过程,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组织系统看,围绕规模化农户,它不仅包括以加工运销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系统,还包括合作社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

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首先是作为现代农业龙头的农产品加工运销关联企业的集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其次,这些龙头企业必须与农户建立起稳定的经济联系。即企业为了巩固和拓展市场,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要求,保障及时、均衡、标准的农产品原料供应,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与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建立起牢固的、稳定的、相互依赖的经营联系。

河南既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产品加工大省、食品工业大省,但是都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河南省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首先就是适应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通过促进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集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龙头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其次,通过龙头企业向产前领域不同形式的延伸,把农户小生产纳入社会化生产的大循环,促进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实现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组织的独特作用

强化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小规模经营农户的内在联系,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规模经营的农户进入市场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依托加工企业,走“公司+农户”的道路;另一是自己组织起来,走“农民合作社+农户”的道路。从发生机制看,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产业化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接受市场调节,服务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具有效率高、实力强和服务范围大的特点,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公司单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活动准则,因此服务方式、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等必然严格约束在企业有利可图的范围之内。

具体而言,在“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中,公司与农户建立经济联系,之间必然有一个交易成本,农户的规模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交易成本就越低,反之则越高。当交易成本过高时,公司就会退出这一领域。据统计,国家级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的合同中,双方严格守约的不到20%,违约率在80%以上,就是这种退出过程的体现。而公司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留下的空白越大,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空间就越大,作用的范围就越广。我国户均家庭经营规模不足7.5亩,河南仅有5亩,属于超小规模经营,“公司+农户”必然在更大范围内受限,这就为农民合作社发展预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在这种条件下,虽然农民合作组织是作为公司服务系统的补充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中处于非主导地位,但是其功能却得到了极富中国特色的扩展:农民合作社的作用不仅仅是填补工商资本的服务空白,对工商企业进行制衡,而是积极寻求与工商企业的连接和合作,为社员的农产品寻求出路、争取利益,形成“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复合型产业化模式。因而在农业产业化系统抑或农业产业化集群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仅是与市场化服务系统并列的一个具有独特作用的服务系统,同时还是公司与农户之间的桥梁,进而是农业与关联产业之间联接的纽带。因此,在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中,必须立足于国情、省情,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固然可以在公司与分散的农户之间建立起桥梁,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是农民合作社同样是建立在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基础上的,如果农户的数量过多,规模过小,使得合作的成本过高,侵蚀合作的收益,合作就失去了动力,农民合作组织也得不到实质性发展。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走内部规模和外部规模并举的发展道路,在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减少农民,有效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

三、政府公共服务不可或缺

如前所述,受自身利润最大化原则支配,“公司+农户”只能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化服务仅仅局限在企业有利可图的范围之内。因此,公司尽管实力雄厚,也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所有需要。实际上,农户对服务的需求有两类,一是现实需求。如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等,是一种即期的非常明确的市场需求。适应这种市场需求,以营利为目的的农产品运销加工企业挖掘和利用其市场价值,形成了市场化服务系统。然而,其中也有一些现实需求,市场价值有限,主要表现在易腐和不耐储运产品领域,如水果蔬菜、乳畜产品等,私人公司觉得无利可图,不愿意介入,农民只好自己组织起来开展自我服务,围绕这种需求,农民合作社系统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二是宏观的、长远的、潜在的需求,如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信息服务等。这类需求是由农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派生出来的,表现为投入大、收效慢、外部性强等特点,对这类服务,公司不愿介入,农民合作组织也没有能力介入,只有政府来承担。因此,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中,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就是弥补市场失灵,与公司的市场化服务系统和农民的合作社系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公共服务还充当整个产业化系统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为加工运销企业和合作社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基础。因此,建设农业产业化集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和农民合作社的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必须适时增加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注重发挥公共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当前,基层公共服务“线断、网破、人散”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农民合作组织的跟进,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系统中一块明显的短板。有鉴于此,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倾向于让龙头企业“代行”公共服务职能,寄希望于实力雄厚的大型加工企业代替政府为农户提供公共服务。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服务系统都有自身的边界,农产品加工企业越发展、规模越大,产业化要求越高,对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大;政府的公共服务如果不能跟进,就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损失,延迟产业化的步伐。现阶段,在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中,政府如何帮助各类经营主体维护市场秩序,营造法制化环境,培育规模化种养户,减少企业与小规模农户联结的难度,继而在教育、科研、信息建设等方面为加工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发展提供长期支持,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的应有之举。

此外,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将会产生不同的产业化要求。由于农产品的特性不同,对产业化的要求不同,这在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中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在谷物生产领域,由于产品较耐储运,生产过程缺乏专用资产投入,“市场+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将会得到较快发展,应重点培育规模化家庭农场,加强跨区域的规范化市场体系建设。同时,在我国,由于粮食生产的比较收益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宏观目标和农户追求收入最大化的微观目标不一致,为了减少粮食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平衡双重目标之间的落差,政府公共服务系统在这一产品领域可能会发挥较大作用。再如,在水果蔬菜、乳畜产品领域,由于这些产品易腐不便运输,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用于大规模加工的比例比较高,专用型资产投入比较大,可能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公司(市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因此,在这类地区,可能要更加注重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合作社系统培育和以冷链物流为重点的鲜活农产品储运系统的支撑。

作者系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处处长

上一篇:大棚葡萄栽培管理技术 下一篇:胸腔镜在普胸外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