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视角下信息化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6-23 07:17:17

资源视角下信息化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国内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梳理,详细剖析高校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阐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解决方案,对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共建共享中的问题提出如何实施、管理以及评价。

【关键词】资源;信息化;优化

一、引言

面对日常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此专门设立了“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金教工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1]“十二五”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虽然快速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在信息化资源优化层面有所体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国内外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1)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GEM(The Gateway to Educational Material)目标成为“一站式,并可由此寻找到任何资源”的资源门户,其重要经验包括资源建设主体的多样化,使各类组织、行业机构都积极参与教育资源建设;注重规范资源质量,通过集中式的“元数据记录库”十分布式的“资源实体”的方式[2],将区域资源乃至全国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和交流。(2)英国高度重视教育资源建设,采取了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原则,并通过“教育高速公路——前进之路”将100家教育机构联网进行优质资源共享,其建设经验包括非行政性的建设体制、多元化资金投入、完备的引导和监管体制等。(3)新加坡国土面积不大,先后实施了MP1(Master-Plan1)、MP2,为开发和获取与课程目标相关的优质软件资源制定了策略[3],并设置了专门的服务中心用于学校查寻浏览和推荐软件资源。(4)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把资源投入作为衡量区域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展开评估。(5)国内也呈现出一些积极的研究成果:在区域范围内采取由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成为解决方案之一,Web2.0、Moodle等新技术途径正在区域资源建设中推广;资源建设关注与区域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相协同;知识管理、教育信息生态系统视角的研究开始发挥指导作用,资源结构向主题资源和生成性资源过渡;出现了一批整合教研发展和资源建设等功能的区域门户等。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实践,区域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环境建设正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4]。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区成功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在资源建设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北京开展了先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上海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层面适应了该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优化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广州成功建构了基于学校的教育行政学术合作机制,吸收了一批教学名师、学科专家、教学团队、基础教育学校等各种机构的重要力量,为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了强大的学术研究团队,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5]。目前适用于高校教育教学的高可用性的优质信息化资源比较贫乏,在共建共享和有效应用层面缺乏引导和监督机制[6]。

三、信息化影响因素现状

1、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分析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教育资源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目前高校师生主要从网络获取教育教学资源。据调查统计,有22.5%的教师和30.3%的学生从传统图书中获取教育教学资源,而从网络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师生比分别是66.2%和65.1%。很多高校的图书因为查阅率低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就造成了很多教育教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特别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配套光盘、教材闲置现象严重,一方面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另一方面使得这些教育资源被师生忽视。高校师生查找教学资料通常会进行互联网搜索,其次会通过登录与材料相关的专业学习网站或学校的数字资源库查找,这两部分所占比例约90.23%。高校师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对高校建设指标和考核指标而言,建设好优秀、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供师生使用是高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工作的重点,但除了优质的精品课程外,其他教学资源相对贫乏,这些资源需要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高校或机构,共同开发,充分使用,努力做到共建共享。

2、高校教师需求方面分析

自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实施以来,国内高校纷纷建立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购买一定的电子资源库供师生使用,带动教师开设精品课程,在近几年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47%的高校资源平台并不对外开放,超过25%的高校资源平台是收费的,剩余的部分不仅供校内互联网用户免费使用而且校外用户可免费登陆和下载。在调查阻碍高校将数字教学资源共享的因素中,主要因素是高校及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设置相应的鼓励机制,教师日常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职称评定或职位晋升都与自身的教学、科研业绩密切相关,但与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的关系不大。由此可见,资源共享应设置完善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充分体会到参与教学资源共享给自身带来的便利和好处,高校在年终考核、职称晋升时对教师的考察要涉及到对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参与和支持程度。

四、资源视角下改善信息化优化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持续投入

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较大的建设资金投入。政府部门作为资源建设的主力军,在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主要体现在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长期投入。美国的远程网络教育质量一直有很好的盛誉,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不仅重视教育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而且注重资金的不断投入,该国政府在对网络大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给予了很大大的支持。他们拟定了“全国信息基础设施”方案,并提出并实施了“因特网”计划,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以建立和丰富网络精品课程和远程网络教育。除此之外,还成立了面向全国高等学校的信息网络系统,由专门的“联网咨询委员会”管辖。由此可见,政府在网络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投入并非一次投入就足够,若要使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持续发挥资源配置核心作用,持续的投入资金是非常必要的。

2、基于数字化校园实现高校内部数字教学资源有效应用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应用主要指面向高校内部的院系、职能部门和师生。在高校有关职能部门正确指导下,通过高校内部院系合作来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同时,要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设置各类用户的使用、上传和下载权限,共享给校内各用户有效利用。通过这种方式将会极大调动高校内部各部门和院系的共享合作意识,提高了资源建设的有效使用率,同时也加快提升了高校的教学效益,提升高校的教学知名度。

3、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模型设计

从目前共建共享情况开看,高校和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单位开发现状较混乱,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一个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协调机构,使得已有的远程网络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共享,而且大量低水平重复性的开发工作仍在一些高校不断开展,急需打破种种障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协调结构。各高校和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单位所建立的资源由协调结构统一负责协调、整合和优化,并对学科、专业、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等内容做好统一管理和规划,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主要职责有三个层面:第一,负责和高校签订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协议;第二对目前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做合理评估,整合和优化网络教育资源;第三搭建网络教育资源交易平台,做好服务和后续维护工作。

本文从分析国内外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教学资源获取途径、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和师生对信息化资源的需求、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及高校内外交流状况等方面入手,从三个角度构建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模式,提出了基于教育主管部门的集中分布式资源共享管理模式,并对模式的创建和共享做了详细分析,为搭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具滋亿.韩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近况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9(07).

[2]李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网络安全与信息管理[J].电化教育研究,2009(09).

[3]胡钦太.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框架与趋势分析[J].教育研究,2009(10).

[4]付道明,杨改学.网络教育传播研究概览:比较分析与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

[5]王燕,王永波,范庆彤.浅析高等教育信息化[J].才智,2010(03).

[6]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教室、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7).

作者简介:董峰(1972-),男,河南鹿邑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

上一篇:“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服装跟单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