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时间:2022-06-22 09:09:16

高中历史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摘 要: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历史教材改革,让改革以前的历史教材走下了“神坛”。教材再也不是历史教学的唯一资源,只是主要的资源。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反思、批判和意义建构上的中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更新教材观势在必行。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观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02-01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国家统一的历史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材一共出现四套,它们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虽然四套教材在思路、体例和选材上各有千秋,但是在内容体系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归纳起来有:

第一,彻底打破传统的以两门通史为基本线索的通史体裁的大学教材压缩本的内容体系,而是以学习专题为新教材的基本单位,若干专题组建成一个学习模块,即成为一册历史教科书;第二,学习专题的选择与构建,是以适合高中学生认知的历史知识为学习内容,而这些学习内容能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并为其进入更高级别学校和社会奠定基础。

然而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仍然还有很多历史教师按照原来教学大纲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把历史教材当做圣经、法典,照本宣科,完全就是教教材。要知道这种照本宣科式的历史教学是学生很不喜欢的。所以,我们要改变原来陈旧、落伍的教材观,要把新课程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教学的凭借、教学的资源之一,提倡“用”教科书“教”。那如何“用”教材来“教”?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根据专题知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对教材进行整合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了“模块—专题”的内容体系,似乎完全没有了原来通史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其实不然。时序性和整体性是有条件的:通史式教学以人类历史发展时间和全部重要历史内容作为时间排列和考察对象的条件与范围,而专题式教学是以某一空间历史发展的某一领域作为时间排序的条件和考察的范围。两者的区别在于不同条件下采取了不同的分类方法。而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专题知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可以对其进行整合。如黄牧航老师对岳麓版教材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进行了以下的整合:

第一课时:教师讲授“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第二课时:学生自学“英国、美国、德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

第三课时:师生共同探究“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

第四课时:师生共同探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模式对其国家发展的影响”

第五课时:师生共同探究“三种政治发展模式对世界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经过这种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过后,不仅弱化、避免教师照本宣科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关键是更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以教材历史知识为基础,拓展教学内容

历史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资源,总因为篇幅有限而只能突出主干,而其它“枝叶”就只能省去了。但是学生往往不能只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就能把现在专题式的教材内容搞明白,所以教师要以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内容为基础,结合其它资料来拓展、充实教学内容,讲述历史,启迪学生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比如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阐释了从夏、商、周到明清时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而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展示了一系列简明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很困难和枯燥,所以历史教师得根据历史教材所阐述的内容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而这一单元的内容特别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君主专制的加强由很多历史人物故事构成的。

三、有效利用教材,落实“三维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所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有正文、栏目(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本课要旨)、探究学结等组成部分。一般而言,正文叙述历史过程、历史现象,栏目的设置往往是从拓展视野、启迪思维、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出发。在叙述历史、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可以发掘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因素。如历史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爱国情感和具有世界观念的全球意识等,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所伴随着的情感体验、信念提升以及合作学习的愉悦、获得成功的快乐等,所有的一切都是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的教育因素。所以,历史教师再运用教科书的过程中,积极地发掘各种教育因素,就能把教科书作为一种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的平台和资源,从而达到有效、合理地使用教科书的目的。

高中历史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需要历史老师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那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 下一篇: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