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自主学习策略初探

时间:2022-06-22 01:56:03

历史学科自主学习策略初探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以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拓展学生潜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施创新教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同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教会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方法

1. 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教学生发现并掌握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概念之间的联系及规律并采取相应的记忆方法,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 探索掌握知识内容的要领。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等复杂的内容,学生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要教会学生找出每一句的关键词,简化句子,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3. 教会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

二、把握对教材知识的挖掘

1. 探索教材的隐性知识。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隐藏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

2. 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规律。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3. 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对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4. 探索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他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三、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解决问题的能力

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一方面,学生可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另一方面,以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来剖析自我,客观地分析和理解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与挫折,并进一步探索和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初中学生具有好奇性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等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进行大胆想象、智力冒险是合理的,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和独创性人才。

上一篇:穿越职场黑色隧道 下一篇: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医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