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曲现代戏的继承与创新

时间:2022-06-22 07:25:49

论戏曲现代戏的继承与创新

一、戏曲现代戏必须要继承发展

戏曲现代戏是中国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可以说是戏曲艺术宝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戏曲现代戏的试验创作从民国初年就开始了,那时叫“时装戏”。这么多年来,戏曲现代戏运用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和赞颂了许许多多、可泣可歌、栩栩如生的现代故事和现代人物。譬如京剧《红灯记》、《沙家浜》、《骆驼祥子》,豫剧《朝阳沟》,评剧《杨三姐告状》、《小二黑结婚》,北京曲剧《茶馆》、《龙须沟》,川剧《山杠爷》、《变脸》,陕西眉户《迟开的玫瑰》等剧种的现代戏。如果没有现代戏的存在,这些现代题材的故事和人物则无法立在戏曲的舞台上。

目前,在专业界有这样一个观点,认为戏曲现代戏的创新与发展会影响传统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甚至有人认为,戏曲不需要搞现代戏,搞现代戏会使戏曲原有的程式技巧完全用不上,或者会使戏曲的程式技巧丢失。这些话也有一定的道理,的确,戏曲的服饰如水袖、髯口、袍带、帽翅、翎子、甩发、长绸、厚底靴等,这些服饰在传统戏里面可以帮助演员去表现人物的激情、兴奋或舞蹈化。但这些舞蹈化的服饰在现代戏里面就用不上了。但我们也不能为了一味地或专门去保护传统戏曲的程式技巧而不去搞现代戏。我个人的观点认为:传统戏曲艺术的程式技巧既要大力去继承和发展,同时也要进一步去发展、传承、创新和研究现代戏。

至于说怎样去创作现代戏,什么样的剧种适合搞现代戏,这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讨论。譬如说昆曲搞现代戏创作似乎不太可能;梨园戏、莆仙戏搞现代戏也不合适;秦腔、婺剧、晋剧、汉剧搞现代戏也不是很多,以上这些剧种或其他剧种不能创作演出现代戏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剧种的表演形式极具程式性和模式化。严格的戏曲程式和固定的音乐唱腔很难打破,如果强硬打破就失去了其原有的特色和风格。戏曲艺术也就是有了这些特定、固有的程式和模式,才得以传承和保留至今天,这是我国文化艺术库中的一批瑰宝。

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戏曲现代戏也随之应运而生,在不断地创作和丰富的过程中,现代戏已经成为广大戏迷观众欣赏戏曲艺术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戏曲形式。就说京剧的样板戏,虽说被称之为是红色戏曲,但其故事性、欣赏性、艺术性可以说是货真价实,被老百姓称为是戏曲现代戏当中响当当的红色经典剧目。就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来说,剧中人物李玉和、铁梅、李奶奶以及鸠山的艺术形象,可以说塑造得活灵活现、相当的到位,音乐唱腔的优美、旋律的舒畅脍炙人口,可说是百听不腻、百唱不厌。很多青年观众是因为看了这样的现代戏而喜欢上戏曲艺术的。如果没有现代戏的存在,这些反映现代的故事和人物在戏曲艺术中是无法表现的。那么,我们中国的戏曲艺术也就只能去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了。这样,戏曲艺术的发展也会比较单一,或说是比较死板。就说我国的古汉语吧,那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但是大家今天的语言交流也不能一味地之乎者也,而是在古汉语的根基上发展成为白话文交流。而且今天人们使用的文字、文章和语言交流仍然是汉语,而不是英语、俄语。虽然发展到今天的汉语,已不是原来的古汉语了,但他永远是姓汉,是汉语。

中国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今天的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要比宋杂剧、明传奇的表现形式丰富的多,今天的戏曲舞台上有了先进的灯光、电声和流动的布景,戏曲程式动作也是经过了几代戏曲人的改良而流传下来的东西,但是,不管怎么变化,怎么发展,她的本体还是戏曲,形式还是戏曲。她的基因永远是戏曲,决不会是歌剧和音乐剧。就说现代戏的创作中戏曲程式动作相对会削弱,但其表现形式仍然是戏曲,绝不会是话剧。话剧中人物的出场没有“亮相”,戏曲中人物的出场是必须要有“亮相”的,话剧中人物的某些过激的动作是没有“翻身”的,戏曲中人物的某些过激的动作的处理是需要用“翻身”的,歌剧中人物的激情演唱是不用“跑圆场”,而戏曲中人物的激情演唱时是需要有“圆场”、“磋步”甚至还要“翻筋斗”的,这就是戏曲和话剧、歌剧、舞剧及音乐剧的区别之处。

戏曲艺术所固有的程式动作不光是在传统戏里面能体现,在现代戏里照样能突出、运用。譬如《红灯记》第一场里面的跳车人的跳车,那就是纯粹的戏曲的跳车,先是用“窜毛”出场,再用“抢背”倒地,这些程式动作是其他戏剧形式里面所没有的。再如“斗鸠山”的一场戏中,李玉和被拉下去打完回来,李玉和的揣椅子“翻身”加“云手”的怒指等动作,吓得鸠山用一个“侧转”低下造型定格,此时二人得当的戏曲身段,再配以合乎情景的音乐锣鼓,把此时此刻的斗勇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致。李玉和怒斥鸠山的一段戏,只有用戏曲特有的身段和锣鼓经的配合才能呈现出中国人民痛斥日本鬼子的激烈场景。

河南豫剧创演的《朝阳沟》,自20世纪70年代上演以来,可以说是唱红了大江南北、祖国各地,这是出家喻户晓、深受全国广大戏迷观众热爱的经典现代戏,也是一部戏曲现代戏的典范剧目。此剧的演出形式,决不会让观众说是话剧加唱。从演员的表演身段到音乐唱腔的设计及舞美、服装的处理,无不蕴涵在戏曲艺术的母体当中。演员表演的身段动作中虽没有“吊毛”、“抢背”和“山膀”,但在演出中你不乏看到多处的“欲前先后、欲左先右”及“圆场”、“亮相”等戏曲身段动作。此剧的表演风格是现实生活化,但决不是现实生活的生活化,而是戏曲艺术生活的生活化。银环和栓宝上山的一场戏中,把戏曲演员的手、眼、身、法、步的身段运用的得体到位。银环的远望山水,是带有戏曲身段手式的远看,栓宝的手式指引,是带有戏曲圆润手式的指引。银环的一路小跑不是生活中真实的小跑,而是戏曲“圆场”中的碎步小跑。外行看了觉得是碎步小跑,内行看了知道是“圆场”的碎步小跑。这就是戏曲现代戏的特色。

根据戏曲艺术发展的道路来看,戏曲现代戏是必须要继承发展的,至于说有个别剧种绝对不适合搞现代戏,那是另当别论。大部分剧种还是能搞现代戏创作的,而且,目前有些剧种、剧团是专门以演出现代戏为主的。譬如评剧、豫剧、北京曲剧、采茶戏、花鼓戏、歌仔戏,这些剧种是离不开现代戏的,创作现代戏不是政府的命令,而是老百姓的需求。所以说,戏曲现代戏作为戏曲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艺术形式是必须要继续继承和发展的。

二、戏曲现代戏一定要运用戏曲元素进行创作与发展

目前,有专家认为,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演出形式距离真正的戏曲艺术越来越远了,现在的现代戏大部分是话剧形式加唱腔。

这个观点的出现是有一定的道理。目前,一些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演出形式已经不是戏曲现代戏了,而是纯粹的话剧加唱。现代戏的故事是现代故事,人物是现代人物,本来就容易往现实生活中靠近,而目前的一些导演还专门强调,演员的表演不需要带戏曲动作,要求演员的表演要和真实生活中一样。我认为,持这种观点的导演虽说不是外行,但也和外行相差不远。所有戏剧的表现形式都是假定性的,酷似的再现情景也是演员演出来的,假定性的再现就是艺术性,艺术性和真实性是有本质上区别的。现代戏曲就是个假定性的艺术演出形式,为什么非要一味的追求真实的再现呢?真实的生活中的对话会用唱腔来表现吗?既然有了唱,就是戏曲艺术形式,戏曲就是戏曲,不能等同于话剧。世界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观点是:“在追求逼真再现真实生活的同时,不能忘记是在艺术性的表演。”这就是说戏剧就是一种假定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的创作要高于生活。尤其是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不能要求演员追求真实的再现。唱、念、做、舞是戏曲艺术最美的表现形式,干吗非要扔掉这些去追求真实呢。

上一篇:浅谈戏曲音乐演奏员的综合素质 下一篇:浅析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的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