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中民族特色的传承和运用

时间:2022-10-18 12:11:03

动画中民族特色的传承和运用

摘要: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在我国早期的发展阶段,由于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本文通过对动画中民族特色的传承探讨,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对民族特色在动画中的运用加以论述。

关键词:民族特色;动画片;运用

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或文化特征,也是一种民族元素。这个文化符号或文化特征包罗万象,如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龙、天安门、汉字、京剧、旗袍、唐装兵马俑、大红灯笼、大熊猫、中国结等等。在影视动画片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特色有:《大闹天宫》的背景音乐和天宫的场景,《山水情》的水墨表现手法和音乐,《九色鹿》的敦煌莫高窟造型和用色,《小蝌蚪找妈妈》的典型中国说教故事等等,都能够体现出民族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动画民族特色的内核,是通过技术创新与民族文化底蕴双轮驱动,创造性地继承民族传统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充分运用本民族的艺术成就,更完满更充分地表现现代民族生活和时代精神。

动画中民族元素的运用

(一)水墨动画片

水墨动画片是我国民族风格的杰出代表。它诞生于1960年,通过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和风格动画电影,创造了一种新的动画形式,它的风格主要强调水和墨的渲染效果,通过画面中的人物没有边缘线的表现方法,突破动画片通常使用的“单线平涂”的制作方法。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它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运用动画拍摄的特殊处理技术把水墨画形象和构图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水墨画影象的动画片。例如水墨动画片的代表作《小蝌蚪找妈妈》的问世,震惊了世界,获得了多项世界殊荣。水墨动画笔墨豪放,意境优美,格调抒情,气韵生动。善于用“写意”和“神似”等手法,使影片意蕴深邃,耐人品味。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民族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法国《世界报》的评论这样写道:“中国水墨动画柔和的景色,细致的笔调,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

水墨动画强调的没有轮廓线,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图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可以说每个镜头都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使观众感到象是走进了艺术之宫。

(二)剪纸动画片

剪纸片是借鉴南宋流传至今的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美术电影片种。它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制成平面关节纸偶。环境空间由绘制的纸和天片,贴在前、后玻璃板上构成背景。拍摄时,将纸偶放在玻璃上,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把分解的动作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活动的影象效果。

剪纸片的代表作是1958年,万古蟾导演的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影片取材于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这部影片色彩明快,造型具有民间剪纸风格,艺术家汲取了中国皮影艺术和民间窗花,剪纸等艺术特色,创造性的表现出美术片的剪纸人物。

(三)折纸片动画片

折纸片源于幼教的手工劳作。它用硬纸片折叠、粘贴,制成各种立体人物和立体背景,采用逐格拍摄方法摄制,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活动的影象。制作时是将纸片刷染成各种色调,折叠成所需的形象,串上细银丝或细铅丝作为活动的关节,再粘贴合缝,装上脚钉。动作操纵与木偶类同。折纸片不同于剪纸片的地方,主要在于木偶片的人物和背景都是立体的,而折纸片的人物和背景则都是用纸折叠而成。从而形成了折纸片轻巧、灵活、充满稚气的独特艺术特点,它适合表现简短的童话故事。

折纸片的代表作《聪明的鸭子》,1960年5月在美影摄制完成,编导虞哲光,他是从少年儿童手工劳作折纸中得到启发,在影片中,虞哲光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从自己折叠的二百多只小鸭中,选了3只头大大的,颜色分别为黑、绿、红的小鸭作为影片主要形象。3只小鸭的稚气中流露出勇气,单纯而笨拙感中表现出活泼天真,十分可笑而又可爱。影片深受少年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喜欢。

(四)木偶片动画片

木偶片动画片是以木偶表现人物形像和戏剧情节的影片。木偶形像根据不同的艺术要求,采用木头或其他材料做成。木偶肢体的关节依靠机械或软性的铜丝、银丝等金属材料而活动自如,操纵者扳动木偶关节,使木偶做出一个个按顺序分解的动作,木偶片的人物和布景都是立体的。木偶的高度一般为20厘米左右,布景是与它相适应的小巧模型,通过摄影机进行“推、拉、摇、移”逐格拍摄。由于木偶形像的脸部不能活动,所以制作木偶时最重要的是对表情刻画的制作,根据人物表情变化的需要,在拍摄中更换各种表情头(头部和身体是可以拆装)。木偶角色在说话时,嘴巴大都不动,主要靠动作来表达语言情绪。制作木偶使用的材料各种各样,有用木料制作木偶,有用石膏和塑料制作木偶(主要是头像),还有利用粗布包在石膏头像外面,形式类似布娃娃。例如捷克的木偶艺术家就利用玻璃制作木偶和布景。在1982年,中国试用陶瓷材料制作了瓷雕。人物动作用姿态不同的许多瓷雕拍摄而成,创造了木偶片一种新形式。1939年由万超尘编剧的中国第一部木偶片《上前线》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功。相继《皇帝梦》和《神笔》诞生,影片都获得了好评并多次获得大奖。

随着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越应重视本土文化艺术的价值,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自然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因此在动画领域,我们呼唤从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民族的动画形象,只有走民族特色之路,才能让动画产业更好的发展。只有具备独立个性的精粹艺术,才能经得起时间和人心的磨砺。

参考文献

[1]孙立军 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 第一版.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7

[2]王可 刘悦.动画角色造型与创意表现. 第一版.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7

[3] 彭玲.动画创作与创意. 第一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4]韩笑.动画发展史. 第一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5]吴冠英.动画造型设计. 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浅谈流行演唱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 下一篇:浅谈播音主持语言与会话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