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式教学创新

时间:2022-06-22 02:47:50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式教学创新

室内设计行业形成气候在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从一开始学习效仿台湾、香港、韩国的设计到现在许多业内设计团体与他们项目竞争或合作,不难发现中国大陆的设计市场正在不断地变化。加之依托建筑行业和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室内设计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和进步。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艺术设计教学,大都实行了三段式(专业基础及设计启蒙、专业设计和实践环节)教学模式,这种课程组织本质没有错误,但同时也暴露了些问题:[1]

1.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及实践环节划分切片过于清楚,课与课之间“各自为政”,内核互不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断层。

2.课程内容的不系统学习,使所学专业知识深度广度达不到实际设计要求,导致课程与实践脱节,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对接,在具体应用时,产生课程学习与真实市场操作的矛盾。本文旨在梳理课程设置的连贯性和合理性基础上,创新提出环境艺术设计“项目式教学”模式,并以室内设计方向为切入点,将其涉及的内容并联相关专业设计课程和实践课程,归类整合,形成课程群,加强专业设计及实践环节的联系,实现“以课程为中心向以课题为中心”的转变。让同学在学习中了解专业及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施工管理经验的积累,达到学习与实践并轨,从而更好地培养具有特色的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一、现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现行的环境艺术教学培养体制是典型的三段式和三大块。即(校)(院)公共课程,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三大块。在这三大块中又划分了若干自成体系的课程,并且这些课程之间又是相互独立的,课程之间的授课内容及内核缺乏紧密的联系,这种相互独立又是以割裂设计学科的有机联系为代价。[2]而市场需要系统化的设计师,学科基础课与设计主干课分割的课程体系,难以达到培养符合市场的设计人才目标。目前遭遇的尴尬就是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的环境艺术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中延用至今。许多院校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课程基础、核心课程与实践之间是存在着如此至关重要的联系。没能在制定培养计划的时候将设计基础、专业、实践很好地串联在一起,做到设计基础是专业真正的基础,专业与实践真正合为一体。

二、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要

当下,市场要求高校培养的环境艺术人才日益趋于成熟和与时俱进,主要呈现以下特色:

1.预见性。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前提,一方面要进行需求调查,另一方面还要进行需求预测,依社会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随着时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将大大扩展,涉及的范围也将更加广阔,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设计人才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

2.系统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3.特色性。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若能以建筑学为依托,同时兼顾建筑内环境设计、建筑外环境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则较容易形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4.适应性。未来对专业人才的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将更高,则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市场对当前和未来艺术人才的需求与评判优劣标准,不难发现,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教育中的三段式课程设置似乎已经跟不上实际需要或者与现实设计市场要求人才技能的标准在不断地拉大距离。各课程的内容衔接不当,与实践的脱节,具体内容联系性不够,重复性较多等矛盾,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也日益凸显。

三、当下环境艺术设计培养模式的改革:

以室内设计方向为例当下许多艺术类院校和设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高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真正实现国内具有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根据市场导向和市场预测,不断修改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以适应市场需求,体现专业培养特色。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由于有限的学制学时和日益增多的课程设置之间的矛盾加剧,需要将专业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在继承强调宽基础、厚积累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强化专业方向内的深入实践教学也势在必行。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等高校先后走在了艺术教育的前沿,与国外艺术类院校教学并轨,设立“workshop”(工作室)模式,即一位老师分带几位同学,采用小班教学及辅导形式,教师可带领学生参加实际项目设计或者参与设计竞赛。目的在于加强校际交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教学思潮的撞击,让学生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设计项目与设计竞赛,创造出有创意和丰富实践意义的作品。鉴于学校的文化底蕴、资源整合、办学特色等因素,不难发现,国内艺术类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相差甚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度实践教学还是不够到位的。且并非所有艺术类院校或者工科院校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都能拥有工作室的资源,因而如何在课程培养体系中将实践环节加进去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极大的偏差不言而喻,因而作为设计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针对现行的“三段式”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创新改革。以室内设计专业方向为例,可以将人才培养途径及教学改革与实践作为切入点,结合专业特点和具体课程教学实际,以若干真实工程项目为依托,将其涉及的内容串联相关专业设计课程和实践课程,归类整合,形成课程群,加强专业设计及实践环节的联系,实现“以课程为中心向以课题为中心”的转变,充分建立室内设计“项目式教学”及“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特色。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但增加了学习的务实性,让同学在学习中了解专业及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施工管理经验的积累,达到学习与实践并轨,从而更好地培养具有特色的应用型室内设计及施工管理人才。

1.教学方法改革及具体实践方案

具体实践方案:以一个系统化的设计为教学思路引导,实现“课程群”之间的内核串联。室内设计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本实施方案将实际课题作为串联所有课程的核心内核,将四年所授课程划分为三个大阶段,串联相关课程整合为课程群模块,交叉相关内容同时授课,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由课程为中心向课题为中心的转变改革。通过该教学模式培养,为普通高校培养出技能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和一定施工管理能力的室内设计人才。

2.研究特色

1.针对现状三段式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提出项目式教学模式,实现“以课程为中心向以课题为中心”的转变。根据真实课题项目涉及的内容,串联相关专业课程,形成课程群,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重复,可以使课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设计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根据市场导向、预测和实际项目的内容,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内容要求,整合资源,增减课时数配比,做到结合市场,与时俱进。

3.与市场接轨,校企互动联合培养。校内老师与校外课题项目工程师结对子,建立指导小组,始终保持与市场导向同步的人才培养,“以综合专业能力培养为宗旨,以社会需要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理念,努力创新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4.为相关企业输送专业设计人才,扩大学校本专业的知名度。结论通过改革、完善不合理的课程设置,重新梳理整合环境艺术设计三段式教学模式,增加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知识点的更新力度,力求将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跟进时代要求,符合市场需求标准。授课的同时,可采用校内老师与校外工程师共同辅导,进行“双师制”授课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提高,磨练他们的适应生产实践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应变能力及竞争能力等。在建设好设计教学实践基地的同时,可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点,与企事业用人单位长期友好合作,建立并培育一个双赢的机制。

上一篇:传统门窗在室内设计中应用 下一篇:室内设计使用美学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