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英语阅读策略十年研究

时间:2022-06-21 05:22:51

国内英语阅读策略十年研究

摘 要:本文以十年来我国国内英语阅读策略的文章为依据做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方法多为量化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2)研究内容着重探究英语阅读策略使用现状;(3)研究对象多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本文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训练 元认知策略

一、引言

以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的阅读策略的研究,主要是以分析阅读行为来体现阅读能力。国内外对于阅读模式的广泛研究也为阅读策略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外学者就已经对阅读策略展开了各种理论和实证研究,而国内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对国内英语阅读策略进行综述,对阅读策略的定义、其展开的理论研究以及阅读策略训练等方面具体展开论述,并探究其存在的缺陷并对未来研究前景展开设想。

二、 阅读策略的定义

目前研究者对阅读策略的定义有以下几种观点:(1)Langer(1982)认为阅读策略是一种静态的、被动的、被读者利用的资源或技能;这一观点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已逐渐不被学者认可。(2)Block(1986)认为阅读策略是一个动态的、有意识的,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关系和作用的过程。和阅读模式相适应,阅读策略也是一种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下的产物。(3) Wallace(1992)认为阅读策略是阅读者灵活使用的阅读方式,并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阅读策略的使用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各种因素而变化发展的。(4)Aarnoutse and Schellings(2003)认为阅读策略是阅读者为了充分理解文章,在预测、确认或者解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认知活动。当阅读时,读者为了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而主动采取的一种认知行为。Johnson(1998)也认为,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

综上所述,以上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阅读策略的特征。阅读策略是一种陈述性知识,同时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阅读策略体现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同时阅读策略是读者为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而有意识地采取的一种方法。

三、阅读策略的理论研究

(一)阅读策略使用现状的整体情况调查

在整体上,大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频率较高,但是并不是十分有效。

段自立(2006)认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没有计划性,缺乏有效的语言输入,也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并且不能较好实现语言输出。张巧英(2007)认为,无论学生的年龄和阅读水平,不同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偏向选择的阅读策略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从最低的认知策略到最高的元认知策略。就整体而言,学校都存在缺乏阅读策略意识和使用阅读策略水平低的问题。夏甘霖(2008)将阅读策略分为语篇和语义等不同类别。以工科学校大一新生为对象,发现语篇意义策略得分最高,而语篇功能策略得分最低。可见,多数学生阅读是为了获取意义。因此,可见就整体情况而言不容乐观,从低水平阅读策略的使用到高水平的的阅读策略的使用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很多学生仅仅停留在意义层面。

涉及不同策略的具体分配上,学生对于阅读策略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另外在性别方面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性。刘慧君(2004)在对英语专业学生元认知策略使用调查中发现,他们偶尔会使用元认知策略,但是极少的情况下会使用评价类的策略。整体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与英语阅读成绩存在相关性。董菊霞(2009)认为她研究的学校学生使用阅读策略水平一般,使用次数不多,他们使用的比较多的是预测等策略。

方颖慧(2010)认为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频率最高,使用认知策略的频率最高,而元认知策略的频率最低。高水平的学习者综合使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频率更高。总体而言,女性比男性使用阅读策略更多。程锦丽(2013)认为在整体上,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用阅读策略,认知策略最高而元认知策略最低。此外,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和自我效能感成正相关。

(二)阅读策略与阅读者的关系

刘丹丹(2002)认为,在阅读过程中,成功阅读者能够对全文进行理解,且有意识地使用策略,不断进行文本交互,而不成功阅读者则拘泥于局部理解,不能灵活的使用各种策略。刘亦春(2002)针对学习成功者和不成功者,调查显示学习成功者可以将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将阅读策略使用到听力、写作等上。成功阅读者能够主动而灵活使用阅读策略并且能够将阅读和听说读写的其他方面有效结合起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刘珊和左年念(2006)发现认知方式的差异性对于阅读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学习者在信息处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推理等深层理解能力上,相对于场依存者,场独立者则更加占有优势。阅读者的不同认知方式也会导致其在阅读策略的使用上的差异。涉及阅读理解的不同层面的各方面,我们应该探究适合不同阅读者的阅读策略以期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

袁炳宏(2004)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性别差异分析中发现,在自我监控和注意策略的使用上,女生比男生使用频率更高。但是和其他策略相比较,元认知策略使用相对较少。吴伟英(2006)发现男女在总体阅读策略的使用上大体相似,但是他们在利用语篇分析策略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阅读者的性别差异也是影响阅读策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王英,刘寅齐(2010)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发现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在整体策略、分类策略和各单项策略使用上均有显著性差异。高水平能够更加灵活多样地选择阅读策略,完成阅读目标,对于自己各方面有着较强的掌控能力。阅读高分者和低分者虽然在大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解决问题策略和整体策略等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这些差异正是觉得阅读效果的关键因素。

(三)阅读策略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

孙灵芝和孙万海(2008)探讨了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 发现大多数学生还缺乏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 而且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与阅读成绩呈正相关,受试者的阅读成绩高低和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有关系。张炼(2010)阐述了元认知策略的组成部分和英语阅读的实质,研究体现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有相关关系,总体英语专业受试的元认知策略运用属于中等水平,选择注意类最高,评价类最低。阅读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和阅读理解能力具有相关关系,使用得越多越好的学习者相应的阅读理想能力也越高。

有学者则认为情感策略对于阅读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元认知策略只是起到了间接的作用。李瑛等(2009)通过研究阅读策略与阅读成绩变量间关系,发现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和运用水平的高低对阅读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且成正相关。阅读策略对阅读成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策略中,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情感策略的选择从未影响阅读策略的选择。

四、阅读策略训练研究

(一)显性和隐性的训练方式

董连忠(2012)通过大学英语教学阅读策略训练实验发现:显性阅读策略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水平,增强阅读策略的使用。进行有针对性的限时训练,能够提高阅读策略使用的系统性。其他研究还表明,通过加强外语教学的管理、改善外语教学环境和改进阅读评价机制都有益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 一般性阅读策略训练

张东昌(2006)采取了个案研究的方法,对阅读策略培养的方法做了详细说明并给出了具体步骤,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有效建议。夏章洪(2006)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为期不到两周的策略培训,发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大部分的阅读策略,此外学生的综合阅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于这种阅读各执己见。通过研究,可以得出阅读策略的训练对于整体阅读水平的提高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但是学生对此的反馈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此外,不良的阅读习惯成为制约阅读的重要因素。林素琴(2010)通过研究发现在英语教学中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且没有系统的知识储备使得学生在英语阅读者存在很多不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总体使用阅读策略的频率不高且对于知识缺乏更深的了解,此外,由于灵活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欠缺,在策略的使用中,元认知策略应用的次数最少。英语阅读策略训练能对学生的阅读观念和策略使用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英语阅读策略训练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阅读成绩但是长期来看效果不是很明显。

(三)元认知阅读策略的培训

元认知策略的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使用阅读策略,且阅读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高洁(2008)发现通过对比两组英语成绩基本差不多但是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上存在很大差异的学生。通过实验,实验组的学生能够有意识使用元认知策略且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游芳(2010)也发现通过元认知策略训练,实验组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比对照组学生大大增强,阅读水平也有所提高。此外,元认知意识与阅读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元认知意识强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阅读水平,元认知意识较弱的学生阅读水平较低。

但是刘莺却发现阅读策略的培训虽然有效,但是对阅读成绩的提高不显著。她(2009)通过对基础较差的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元认知阅读策略的训练,结果显示:阅读成绩较差的学生对阅读学习策略知之甚少,元认知策略更是从未使用。短期的策略培训对提高元认知及其阅读策略的使用行之有效,但能否提高阅读成绩尚待考证。

五、问题与不足

近十年来国内关于英语阅读策略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对于阅读策略的研究不够深。虽然国内的研究也涉及了阅读策略的方方面面,但是对于具体问题缺乏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探讨。今后的研究可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综合采取问卷、测试、访谈和有声思维等多种方式,提高教育研究的信效度。

(2)研究对象样本较少。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大多研究对象样本过少,也集中在一个学校几个班级等,样本的代表性低,在今后的教育研究中,尽可能增加样本数量使样本更加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3)对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从以往文献中发现,对于阅读策略、英语阅读成绩和元认知策略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阅读策略使用背后的原因研究较少,极少关注学习者个人方面如兴趣、动机等因素。

(4)时代性。当代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和传统阅读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当今社会,网络媒体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行网上阅读,网络阅读情况下大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和之前有哪些相似度和差异性?大学生网上阅读策略现状如何?

六、未来研究方向

虽然国内阅读策略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小成就,但依然有较大发展潜力。

(1)探索阅读策略与阅读能力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如何通过阅读策略训练来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这方面的实证数据的支持还比较缺乏。

(2)如何更好地将阅读策略适合我国国情。国外阅读策略研究开始较早,成果显著。作为将英语视为第二语言的我国,如何将国外先进的阅读教学策略适合我国国情以促进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3)阅读策略教学的时间效度研究。短期的阅读测量训练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那么,在长期的教学中,什么样的方式最有效?在教学中,我们又如何让学生有意识使用阅读策略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Langer J. Second school reading: What research reveals for classroom practice[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84,19(4):468-481.

[2] Block EL. The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readers[J]. TESOL Quarter,1986,20(3):29-59.

[3] Wallace, C. Reading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105-146.

[4] Aarnoutse C. Schellings G. Learning reading strategies by triggering reading motivation[J]. Educational Studies,2003, 29(4):387-407.

[5] Johnson, K, & Johnson, H.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 handbook for language teaching [M]. NY: Blackwell Publisher Ltd.1998.

[6] 段自力.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策略调查与后摄自主课外阅读[J].外语界,2006(3):19-23

[7] 夏甘霖.普通工科高校新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状况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64-69.

[8] 刘慧君.元认知策略与英语阅读的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24-26

[9] 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2(6):13-18.

[10] 刘珊,左年念.认知方式和阅读策略对英语阅读影响的实证研究[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6(3):56-63

[11] 袁炳宏.大学生(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的性别差异:「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12] 吴伟英.阅读策略使用的性别差异研究(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6(6):42-49.

[13] 张炼.元认知策略与英语阅读理解相关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0(4):55-60.

[14] 张东昌.策略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2006(6):71-74.

[15] 刘莺.大学英语阅读低分者元认知策略培训的有效性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0):38-41.

上一篇:导入艺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