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评过程中的“宜”与“忌”

时间:2022-06-21 12:06:26

作文讲评过程中的“宜”与“忌”

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而讲评是其重要而不可忽略的环节。对学生作文进行讲评,既是作文指导工作的升华,又是批阅工作的综合和补充,更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既可对学生这次写作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又可为其今后的作文和提高写作水平指明努力方向,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觑。怎样才能让作文讲评课深受学生喜爱而又变得精彩呢?结合教学实践和个人体会,我总结为“四宜”和“四忌”。

一、宜“有备而评”,忌随意而为

如果没有对学生作文的全面把握,不了解学生作文的问题所在,就无从进行作文讲评。常见有些教师,对作文讲评缺乏准备,随意为之。讲评时不痛不痒,蜻蜓点水,对学生写作毫无帮助,所以作文讲评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

首先,掌握学生作文第一手资料,这是讲评成功的开端。如果评讲没有学生的作文资料,就会空对空胡诌一通,失掉了对学生作文指导的意义。如果有关学生的作文资料,没有经过筛选,没有一定的代表性,讲评就有可能挂一漏万,失之偏颇。因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老师要做个细心人,随时记下学生作文的有关情况,主要优缺点,典型例子等,教师应当手勤、脑勤,随时记录有关情况或者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文段,将它印发下去,让学生参阅点评。这样就能了解学生作文的真实情况,使作文讲评能有的放矢地施教。

其次,讲评要以作文教学目标为基准。作文教学计划是语文教学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和有机组成部分。在制订作文教学计划时,要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使作文训练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每单元后都有一次作文训练,每次作文训练什么,指导学生怎样写,每次作文讲评就应该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而且力求突出重点,讲一个问题,讲一些写作知识,讲一个具体的写作技能,使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

二、宜面向全体,忌“因少失多”

作文讲评最忌以个别代替全部,把个别现象当做全班的共性研讨,导致讲评失误。每次作文讲评应就一两个共性问题展开评讲,将之讲清、讲透,使学生有所收获。作文讲评要把多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有所侧重地概括进去,触及学生写作的得失,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每次作文讲评的对象,特别是拿来宣读的习作,要尽量考虑其全面性和代表性,不要只局限于某几个所谓的“尖子”学生身上,而是让多数学生都得到赏识,受到激励和鼓舞。我曾有一次在讲评《我的心声》这篇作文时,考虑到作文不难写,好学生通常都能写好,因此就选了平时表现不太出色的几个学生的作文当范文,有的只选择了某一段进行讲评,结果当选者大受鼓舞,其他学生也耳目一新,课堂气氛也十分高潮和热烈。

三、宜读写结合,忌为评而评

作文讲评不能单纯的就文议文,而要把学生的作文与学过的范文结合起来,一是加深对范文的理解,二是从中汲取写作的营养,提高对评价作文优劣的认同感。讲评中,要把学生作文的主流或倾向性问题,同有关的写知识联系起来,或褒或贬,或是或非,都要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作为指导。在讲评“身边的人”单元作文时,我就将刚学过的课文《我的老师》当范文,引导学生再次分析课文写法,指导他们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体现人物个性,怎样处理详略,怎样在叙述的过程中穿插议论。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作文和写作的问题,学生感到大获其益。正因为有了课范文,学生觉得讲评更有针对性,而且使他们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看得更清晰,理解更透彻。

四、宜师生同评,忌自导自演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讲评也是如此,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作文讲评过程中不能只由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曾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讲评,提供给同行借鉴。

(一)学生集体评改。就是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互相进行评改。其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为六人评改小组,并选举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教师选择本班有代表性的三至五篇所谓“典型文”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尽量回避本组学生的习作,教师加强指导。待学生批完之后,每个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广泛交流个人的不同看法,然后由小组统一反馈,并由小组长代表总结陈述,最后由教师根据小组发言的情况适当点评,及时对每组的“结论”写出不同的评改意见。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找出他人文章问题的所在,而且能从不同的好文章中汲取精华,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学生互批互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对同伴的作文时时充满好奇,可有意组织和引导他们在评讲他人作文中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在此过程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自由找伴,互相交换作品的形式,安排了学生同桌互改、伙伴互改、一人读大家改的方式。在批改之前,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和具体要求提出一些要点和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修改。其后要抽样检查,防止学生走马观花。针对学生不容易发现问题这一缺点,教师随时把一些修改的技巧传授给他们,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看法,给每个人一个辩论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主体地位意识。但也要注意不喧宾夺主,偏离训练重点,使学生真正做到在改中学习,在改中有所提高。通过学生之间的改改画画,圈圈点点,并带有鼓励性的小评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了他人的习作方法,又提高了分析、判断和口语表达能力,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这样,可以形成气氛友好、平等、融洽的班级学习气氛,避免教师的单项灌输,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基本能力。

其三,学生自批自改。学生能够独立地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通过互改,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正跃跃欲试,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极好时机,让学生自批自改。在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改,改好,并评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给予奖励。老师最后根据修改的次数和质量,再打分评出甲乙丙等级。教育学生要细心、认真、说真话,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并养成自改自查的良好习惯。

总之,作文的评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导向性。评改作文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习作内容三者之间的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参与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的这种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淋漓的发挥,才会真正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也正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组织和指导,作文课堂教学才会出现新的生机与勃勃活力,增强其针对性、实效性、教育性,学生也会喜欢上作文讲评课。

上一篇:利用综合学习资源,拓展数学课堂空间 下一篇:作文教学创新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