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在我国农村的发展和规范

时间:2022-06-20 06:42:41

民间借贷在我国农村的发展和规范

[摘要]目前民间借贷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主体融资的主渠道。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民间借贷交易费用低是其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规范和发展农村民间借贷,以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借贷发展规范

一、农村民间借贷已成为农村经济主体融资的主要渠道

所谓民间借贷又称非正规金融或非制度金融,是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信用。即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机构常规管理系统的金融活动,泛指个体、家庭、企业之间,通过绕开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而直接进行金融交易活动的行为,一般包括直接借贷、集资、互会等融资形式。我国的民间借贷主要发源地在农村,尤其是沿海地区农村,如浙江、福建、广东等。从1986年开始,农村民间借贷规模逐渐扩大己经超过了正规信贷规模,而且每年以19%的速度增长。据中央财经大学一课题组对全国20个省份的抽查, 2003年全国地下信贷的绝对规模在7405亿元至8164亿元之间。2004年,浙江、福建、河北等地区的民间借贷规模分别为550亿元、450亿元、350亿元,约占当年贷款增量的15%~25%。在正规金融服务严重短缺的农村,民间借贷的迅速发展对农村经济起到了巨大对推动作用。

首先,民间借贷成为个体农户生产和生活融资的主要来源,在缓解个体农户生产资金紧张状况和解决个体农户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突发性资金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定点观察站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农户户均借款来源中,来自银行及信用社的贷款只占26%,而来自私人的贷款则占71%;从地区结构来看,东部地区农户资金来源由81%来自民间借贷,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这一比例分别为76%和60%。现实的情况表明,在农村借贷市场上民间借贷占据了绝对优势。

其次,民间金融在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乡镇企业融资与内生金融创新研究课题》和中德合作《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研究课题》联合课题组随机对苍南县龙港镇24家民营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在24家企业的初始资金来源中中,至少有一半企业利用了民间借贷资金。在这24家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中民间借贷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另据北京大学中小企业中心在2002年的调研表明,300个样本中小企业创业和持续经营融资中65.2%以上来自自身储蓄。31.3%来自亲朋好友借款。真正从银行获得贷款只有3.5%。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民间借贷在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中所发挥第作用应该高于正规金融机构。民间借贷已成为农村经济主体融资的主要渠道。

二、民间借贷迅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主体融资主要渠道的根本原因

对于民间借贷在我国农村的迅速发展,许多文章的观点是:由于国家的金融抑制政策,正规金融不能满足借款人的融资需求,民间借贷应运而生。实际上正规金融缺失只是民间借贷产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即使在城乡经济一体化程度很高,金融体制和金融组织机构十分健全完善的美国,民间融资的规模也很可观。据统计,在美国2.5亿人口中,大约有2500万个家庭,即7500万人没有银行账户。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要通过小额贷款公司、信用协会和民间借贷渠道解决融资需求。所以说,金融机构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其所处的经济阶段所决定的,我国农村民间借贷的发展主要是在现阶段下它比农村正规金融更有经济绩效,交易费用低应是我国农村民间借贷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交易费用是制度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是指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具体包括信息费用、监督费用、保险费用、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费用等。交易成本较高的制度安排相对于交易成本较低的制度安排无疑效率比较低。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效率较高的制度将在竞争中取胜,从而取代效率较低的制度。

首先,从信息和监督费用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居民居住的分散性,农业生产经营极易受各种外在因素的随机冲击,因而信息的甄别相当困难;再加上农村相关中介机构发展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因此信息不充分问题在农村地区相当严重。为防止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正规金融机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方法,包括严格的贷款三查制度,借款人必须接受资信调查,贷款的各种手续必须齐全等,这些要求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是正常的。但是大大增加了正规金融机构搜集信息的费用和监督费用。对于广大农村民间借贷而言,交易双方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正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对双方的资信情况、项目投资方向、偿债能力等都有所了解,因此可以几乎无成本的取得关于借款人的各种信息,并对其进行实际监督,因而在金融交易中可以相对较容易地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

其次,当前在农村贷款中由于借款人缺乏合格的抵押物而被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拒绝放贷非常普遍。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所拥有的主要财产根据其普遍性依次为不具有完全产权的土地、房屋、粮食、农具等,农村房屋往往由于其实际的分散性和部分贫困地区房屋的低品质性,不具有较高的交易价值和较高的交易性,无法作为有效的抵押物;农村家庭财产――土地,由于家庭实际只具有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并不具备完全的土地产权,特别是实际处置转让权,无法进行交易,因而也无法进行抵押。但是在农村民间融资中,社会关系可以起到抵押物的作用,使得金融交易按交易双方的真实意思来实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的建立在血缘亲缘业缘和地缘之上的社会关系就成为人们在经济交换中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而发生在亲戚朋友乡亲邻里等的金融交易也借助于这种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建立起的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

最后,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费用来看,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产权明晰预算硬约束的农村民间金融在界定和保护产权方面相对于预算软约束的农村正规金融费用更低。

三、规范和发展农村民间借贷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前面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农村民间借贷具有内生性。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下,农村民间借贷以其交易成本的优势在解决农村生产发展和生活对资金的需求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民间借贷的政策逐渐宽松,在2006年1号文件中提出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这就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但是也应该认识到民间借贷的局限性。首先,民间借贷只要超出小范围或小额的金融交易,其风险就会迅速增大。因为农村民间借贷制度安排依靠农村社会关系网络,这种网络具有区域性,当制度参与者超过一定区域时,信息不对称问题就不可避免了。2004年福建省福安标会大规模倒会事件就是一例。随着其会员数目的增加和相互之间了解的程度的减少,盈利逐渐突出,安全性就不断地下降,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次,由于民间借贷大多是一种关系型的借贷方式,还款的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得到硬化,信用、社会资本只是一个软约束指标,当债务人预计到其违约收益远远高于其社会信用丧失的成本时,道德风险就会产生;此外,大多农村民间融资处于地下状态,不受法律所保护,即便引发纠纷,债权人也不便利用正当的法律武器维权,而是通过一些非正常的途径来解决,无形中为社会增添了不安定因素。因此,对民间借贷仍然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加以积极引导,以促进和推动其健康发展。

首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针对民间金融的特点,通过制定、调整相关政策赋予民间金融行为主体及其行为以应有的法律地位,明确其应该承担的权利与义务,把合法的民间借贷活动规范化,“保护起来”,壮大开来。坚决打击非法金融组织所从事的非法金融交易行为,为民间借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

其次,区别对待,分类发展。一是对于民间亲友间主要体现互助的借贷活动不必干预,只是在法律上应对民间金融活动中形成的契约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不断鼓励其向着规范化、契约化方向发展。二是那些企业针对社会或企业内部的集资活动,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无疑是目前民营企业成长迅速阶段正规金融制度供给不足约束下的次优选择。因此,与其在发生风险时才采取事后处理的态度不如事前监督以尽量避免风险发生。事前备案制度是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既可以通过事前审核控制和减少风险,同时可以引导社会资金的理性投资。三是对于通过民间金融中介组织进行的间接融资活动,由于其组织化程度高,涉及金额巨大,一旦发生风险后果严重,因此这是对民间金融监管的重点。

最后,向民间非正式放贷人增加正式信贷供给,引导民间金融有序合理扩张,疏导民间金融发展。将正式部门的资金注入民间非正式信贷市场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我们在贫困地区和传统农区的考察中均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就是与信用社有关系者从银行获得贷款,然后再将资金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利率转贷出去。为此,银行可以以抵押方式将贷款提供给产业化龙头企业,然后,它们利用自己在民间非正式市场的信息优势放贷给利益相关者――农户或微型企业;或是向合作社之类的团体放贷,合作社内部成员有较好的社会或宗教方面的联系,相互之间的存在内部监督机制,可以较好地防范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范德军:民间金融,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J]金融与保险.2005.(10)

[2]栾香录:民间借贷行为及演变趋势[J]农村经济2004(11)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从外资企业长期“亏损”分析外资企业在华的避... 下一篇:投资决策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