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双向适应性分析

时间:2022-06-19 02:28:57

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双向适应性分析

摘要:少数民族双语生是少数民族社会人才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人才。双语生的英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增强人才综合素质的保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自己的语言体系,而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少数民族的双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不仅仅要学习汉语,还需要在汉语基础上进一步的去学习英语。在这样的条件下就会引起英语教育的双向适应性问题,这种双向适应性问题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本文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将结合适应性的相关理论基础,了解到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与学生的适应现状,分析少数民族双语生英语学习能力与英语教育环境的适应现状,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来进一步提出建立双向适应性的双语英语教学课程体系。

关键字: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双向适应性

1、适应性相关理论基础

适应期一般来说是指个体对于自身机体以及心理状态的调整,通过这些调整来使之与当前的环境相符合。双向适应性则与适应性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别,不仅仅强调个体对于环境的适应还强调环境对于个体的作用。一般来说双向适应指教育环境适应学习者个体以及学习者个体适应教育环境的能力。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对于双向适应性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史春红专家认为,在社会交际的过程当中,语言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的阶段,时代的变化语言当中会渗透或者出现一些新的因素,这些现实的因素在不断的更迭也在不断的变化。它既有关系的调整也会有价值的波动,每当一种新的语言要素出现时,一种新的价值观变动也就出现了,而正是基于这种新旧价值观的出现,使得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进行双向性的适应,还需要适应环境来结合环境来发展自身,这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任何语言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必须不断地与社会进行相互的适应。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语言的适应性不是一个十分明显的过程,也不是一个间断的过程,而是一个连续且悄然的过程。这样的一个条件下,各种客观因素的出现催化着一些新的语言新的语言价值观的出现,在一些语言危机出现的时候,对于这些语言的主观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语言教育制度的适应性也就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关双向信息的研究越来越多,且都会将重点放在语言的信息研究之上。很多专家学者也结合实践或者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相似性原则和规定原则。相似性原则是适应理论的本质所在,而归因理论的三要素则是评估双相适应的一个重要模型。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双向信息的研究有很多,这些研究的方向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内容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而伴随着我国进一步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双语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不仅仅需要一些双语人才,更多地需要一些多语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说是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所在。多样化的需求不仅促使了很多学校开始尝试进行教育改革,也促使社会认知取向发生了变化,人才也在逐步的向高素质发展,这就对于双语教学和高素质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去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适应学生能力的需求,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英语教学环境,如何使这二者之间能够达到最高程度上的双向适应,是当前社会条件下我们所重点思考的问题。

2、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与学生适应性的现状

伴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政策不断的深入,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在双语教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教育的成效也逐渐凸显。以新疆为例,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最早开展双语教学的地区。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在新疆地区,需要接受一年预科汉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在逐年的减少,而双语生的人数却在不断上升当中,这样一来,必然导致一种现实情况,那就是双语生与同班就读的学生人数必然增多。几乎一个班级当中,双语生能够占到整个班级人数的一半左右。但是大部分双语生都是没有学习英语经历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多的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这就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一方面要面对零起点的学生另一方面又要面对高起点的学生,这样一来英语教学就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困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无法按照既定的课程进行教学。学生也很难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任务,知道当中的英语评价体系也不能够按照实际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英语学习能力。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的英语课程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还肩负着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教育的发展是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的方式,教育的目标以及教育的手段则应当结合学生的需求。而由于双语生与其他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因此不能够采取固定的教育方式,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英语应用能力都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会自费参加一些课外的补习班之外,其他双语生在毕业之后往往无法达到学校的课程教育以及培养目标,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有悖于人才培养机制。甚至有许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失去了相应的社会竞争能力。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最有力的一个佐证也就是双语生的研究生报考人数以及录取情况。结合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2014年以及2015年三年的研究生报考以及录取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这3年当中双语生报考研究生的比例很少,分别为27.8%、28.4%、31.2%,而且双语生的录取率相当低,分别为11%、16.8%、17.4%。连续3年来双语生研究生的录取比例都没有超过20%,与汉语生的录取率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双语生的研究生录取率十分低下,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双语生的英语水平比较低,达不到研究生考试所应有的能力水平。

3、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能力与英语教育环境的适应现状

双语生的英语学习适应能力主要是指学习者个人主观能动性以及个人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客观的能力与环境所需求的能力相符合。其主要因素是涉及到学习者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技能、学习环境、学习者个人的身心健康等等。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双语生能够充分的调动自己各方面的能动性来弥补自己英语学习的不足。在这个过程当中双语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不仅仅是英语学习还有汉语学习以及其他专业的学习,由此也就导致了在时间以及在各项条件上都无法保证自主学习的效率。因为大部分的双语生在进入高等院校之后基本上都是处于一个英语零基础的状态,少数民族地区在中学教育高中教育当中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英语课程,而大部分学生也只是将英语课程放在兴趣班或者课后,学校也不重视英语课程的重要性。而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也就导致了大部分双语生不具备英语学习的条件以及能力。在进入大学之后,大部分的双语生由于英语基础过差,所以对于英语这门课程毫不重视也毫无兴趣可言,双语生的大学英语学习能力与高校的英语环境呈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具体来说表现在学生在参与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不能够与当前的教育环境相适应,学习的自控能力差,在上课时无心听讲,并且无心参与课堂活动过程当中所布置的任务;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极差,经常无故逃课,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部分学生会去自费参加一些社会上的补习班,虽然这种做法有助于提升学生个人的英语学习能力,但却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困难。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双语生的英语教育系统不能够适应学生实际的英语基础,而双语生个人也无法适应高校的英语教育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就有必要进一步的优化双语生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

4、建立双向适应性的双语生英语课程体系

4.1优化英语课程设置

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所采用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是全国统一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英语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够满足汉族人学习英语的需求,而对于少数民族来说,这种教育方式的适应性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问题,教育大纲、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的设置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因此就有必要进一步的优化少数民族地区英语课程的设置。结合当前国家教育部所颁布的要求来看,国家是鼓励少数民族地区鼓励各个学校根据当前教育实际情况的不同分层次、科学地设置教学课程等,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可以说是整个时代的要求。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要彻底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来做到彻底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打破这样的教育模式在短时间内想要获得成功也是十分的困难的。社会认知主力强调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地位,由于教学认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是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教师在当前的英语教学模式之下,需要尝试进一步的改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手段的改变来进一步的尝试提升双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双语生的英语课堂适应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经常采用互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尽管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都有着独自的优缺点,这些教学模式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关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要抛弃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4.2尝试建立适应性学习系统

适应性学习系统的构建是提升双向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所在,学校可以尝试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或者网络资源搭建专门的自主学习平台,网络导航和教师辅导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现场辅导线下约课,充分地利用各种聊天软件、手机和短信等方式来补充课堂教学当中所存在的各种资源的不足和欠缺。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和课程时数不足的现实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最大限度的将有限的资源得以合理的利用,从而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程设置的过程当中应当进一步的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同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通过合作教学等方式使得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更加和谐的学习交流方式,最终促进双向适应性的形成。

4.3要尝试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综合英语教学的3种不同课型,实现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结合,要求3位不同的老师来承担一个班的英语教学,本质上实现英语课程教学的多样化,从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多层次多方向的学习提供了可能,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去享受教学资源,并且能够更好的参与英语学习。这样一来,还能够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平衡点,双方能够在一个相对平衡独立的位置上更好地进行学习,从教学的主导地位也能够贯彻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加多种多样以达到教学目的为根本开展多样化教学。

结语: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对于民族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加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也是维护国家团结维护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国家首先确立民族教育改革目的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坚持自力更生,来结合当前现有的资源来开展英语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拥有更加全方位的知识,并且能够获取更多的英语能力水平,使得双方的适应性能够达到最高。

参考文献

[1]施春宏.语言调节与语言变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刘正光.言语适应理论研究述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达娃央金 单位:锦州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3]赵庆红,等.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2011,(4).

[4]刘永兵,张会平.社会认知主义视域下的外语教学与传统外语教学的关系思考与定位[J].中国外语,2011,(4).

上一篇:大学英语智慧教学策略分析 下一篇: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