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历史学困生预防及转化探究

时间:2022-06-18 11:48:22

农村初中历史学困生预防及转化探究

摘要:学困生转化一直是教育界的重要课题。该文所指的学困生是指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笔者结合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从学校教育方面来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困生;预防;转化

学困生,顾名思义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本文探讨的学困生是仅指由非智力因素导致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和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教师有责任关注、帮助并改变学困生的现状。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教书育人功能,但农村初中很多学生知识面狭窄,阅读量少,对历史学科缺乏兴趣,而初中历史内容又极其庞杂.因此农村初中历史学困生有增多的趋势。以下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就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作一分析,并就如何预防和转化作一探讨。

一、农村初中历史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每个学生在进校第一天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学好每一门科目,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由于各种原因,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和难度的加深,部分学生进入学困生行列。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本文主要从学校教育方面分析学困生的成因。

1.教师素质不高

农村初中普遍存在师资向主科集中.优秀教师向城市流入的现象。笔者所在学校语、数、外、理、化学科师资较充足,历史等小学科教师紧缺.专职历史教师只能满足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致使初一、初二的历史课都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上历史课完全是应付差事,不是照本宣科,就是让学生自习,或者干脆把课送给语数外老师。由于很多学生没有打好基础,对历史非常轻视,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科目,等到了初三,教师压力都比较大,尤其是历史教师往往要任教三、四个班,光上课、批改作业就已经忙不过来了,因此根本无暇顾及这一批为数不少的历史学困生。碰到难管的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就只能听之任之,让其随波逐流,还美其名让他们自主学习吧,反正上课也听不懂。或者认为这类学生干脆放弃历史是明智的选择,还能把精力多放点在语数外上。可见,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非常淡薄。

学困生的形成还与教师的态度有关.教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是骂就是讽刺.对学困生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产生自卑、自弃或反感、抗拒,学业成绩每况愈下,恶性循环。

2.教学方法单一

历史是讲述过去发生的人和事。如果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讲到底,学生对历史学科很难提得起兴趣。简单、陈旧的教学方法尤其不适合学困生,但有的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都不愿意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历史资料、图片、音像资料等,不愿意花时间去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堂上死气沉沉,鸦雀无声,对教师来说,一言堂的课当然上得很顺利,但从效果来看,究竟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在听课思索.又有多少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内容。

3.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系统与体制,并不是学生本身。教育系统中的某些不利因素往往限制了某些学生的发展。升学考试的指挥棒左右着许多学校的基础教育目标,由此导致大同小异的应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越来越难,要求越来越高,题目越做越多,思想越来越僵化。不顾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造成两级分化.学习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

二、历史学困生预防和转化策略

1.提高教师素质。落实新课程理念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因此教师不仅要钻研专业知识,更要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创设和谐平等远交近攻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关注每一位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教师还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都有无限的潜力可挖。

2.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会主动学习,潜心钻研。历史本身具有许多生动的题材,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和初中生心理特点,精心备课,设计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表演历史剧、开展辩论赛、讲故事比赛等,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测试卷等。在课堂上要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课外,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进行社会调查、历史知识竞赛、观看历史影片、阅读历史书籍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敢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应尊重和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对后进生,更要耐下心来,和他们促膝谈心,信任他们,经常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对待每一位同学要始终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满腔热情.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切莫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切莫把学生当出气筒.对学困生更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理解他们、善待他们,把微笑、鼓励送给他们。课问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表明,和谐的师生情感是转变学困生极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4.指导有效的学习方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取得优良成绩的基础。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习困难无不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关。在初中历史课中.识记大量的历史史实无非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很多,有谐音记忆、口诀记忆,浓缩记忆,因果记忆等。

但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记了一大堆东西,但没经思考,不求甚解,到做题目时又不会作答,导致经常不及格。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凭空发生的,都有一定的原因,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复述,引领学生思考探究,也可以用“兵教兵”的方法帮助学困生学习。

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一般性学习方法。比如学习历史事件,一般可分成背景(原因)、经过(措施)、结果(影响、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学习历史还要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抓住历史发展的线索。如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是西方列强的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引导学生归纳主线下的历史事件,形成历史的网络和框架。

5.给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学困生对学习本来就没有信心,有恐惧感,因此要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享受成功快乐的同时重树学习信心。在教学中为学困生设立合适的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也能够达到.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不断地克服消极情绪。作为教师要学会欣赏他们,多发现他们的长处,多表扬少批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曾有个学生,每门功课都很不理想,任课教师对他都失去了信心,但笔者发现该同学还是能认真听课的,只是接受能力比较差,之后就对他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课后经常与他交流,给他辅导,在考试中,每取得一点点进步,都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表扬.这位同学后来在多次历史考试中都能及格,甚至有几次还考到了42分(总分50)的高分,让全班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他也重树了学习的信心。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预防和转化需要我们教师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付出爱心,去善待他们,欣赏他们,他们也会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上一篇:中小学班级公平管理的现状及反思 下一篇:做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