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与胎儿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6-18 10:39:1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与胎儿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与胎儿出生情况的相关关系。方法:测量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疾病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计算平均动脉压,记录胎儿的体重、心率、胎龄和出生后1 min的Apgar评分,同时选择同期105名正常健康产妇作为对照(正常组),比较两组的血压和胎儿情况,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压与胎儿情况的相关关系。结果:与正常健康产妇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而胎儿体重、胎龄和Apgar评分明显低(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胎儿体重、胎龄和Apgar评分显著下降,其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与胎儿情况关系密切。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压; 胎龄; Apgar评分

中图分类号 R71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006-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是产科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常发生在妊娠20周后,多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病情严重时出现抽搐(子痫)、昏迷、各脏器功能衰竭,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及胎儿情况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3-4],但其相关性研究报道极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压与胎儿情况的相关关系,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对胎儿的影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6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生产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疾病组)和105名正常健康产妇(正常组)的临床资料,其资料包括年龄、血压和胎儿体重、心率、孕周、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将资料输入计算机保存。疾病组中初产妇73例,经产妇27例,年龄18~44岁,孕周28~42周,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标准[5]:重度PIH患者30例,中度PIH患者50例,轻度PIH患者20例,剖宫产43例,顺产37例,钳产11例,臀牵引9例;胎儿中男57例,女43例,体重2450~4200 g,Apgar评分0~10分。正常组中初产妇79例,经产妇26例,年龄20~46 岁,孕周30~43 周,剖宫产48例,顺产41例,钳产9例,臀牵引7例;胎儿中男61例,女44例,体重2000~4300 g,Apgar评分7~10分。

1.2 Apgar评分和平均动脉压计算

Apgar评分由新生儿科医师评定,该评分是以出生后1 min内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0~2分,满分为10分[6],见表1。平均动脉压的计算公式为: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

表1 新生儿Apgar评分方法

体征 0分 1分 2分

每分钟心率 0

呼吸 0 浅慢,不规则 佳

肌张力 松弛 四肢稍弯曲 四肢屈曲,活动好

喉反射 无反射 有些动作 咳嗽,恶心

皮肤颜色 全身苍白 躯干红,四肢青紫 全身粉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临床数据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压与胎儿情况之间的相关性。上述假设检验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平α为0.05,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由表2和表3可以知道,与正常组产妇相比,疾病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胎儿体重、胎龄和Apgar评分明显低(P0.05)。

表2 两组产妇年龄和血压比较

组别 年龄

(岁) 收缩压

(mm Hg) 舒张压

(mm Hg) 平均动脉压

(mm Hg)

疾病组(n=100) 31.8±5.6 151.8±12.0 92.1±9.9 112.0±9.3

正常组(n=105) 30.8±5.4 115.5±12.2 70.2±8.8 85.3±9.3

t值 1.368 21.472 16.720 20.480

P值 0.173 0.001 0.001 0.001

表3 两组胎儿体重、心率、孕周和Apgar评分比较

组别 体重

(g) 心率

(次/min) 胎龄

(周) Apgar评分

(分)

疾病组(n=100) 2952.0±279.5 90.7±10.8 35.6±2.5 8.8±2.0

正常组(n=105) 3121.4±475.9 92.6±10.6 38.2±1.8 9.9±0.4

t值 3.088 1.267 8.486 5.287

P值 0.002 0.207 0.001 0.001

2.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与胎儿情况的相关性

统计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胎儿心率、胎龄、Apgar评分存在相关关系(P0.05);而收缩压与胎儿体重、心率、胎龄、Apgar评分均无相关关系(P>0.05),见表4。

表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与胎儿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指标 r值 P值

体重与收缩压 0.042 0.675

体重与舒张压 0.025 0.803

体重与平均动脉压 0.035 0.730

心率与收缩压 0.125 0.217

心率与舒张压 0.274 0.006

心率与平均动脉压 0.250 0.012

胎龄与收缩压 -0.147 0.146

胎龄与舒张压 -0.225 0.025

胎龄与平均动脉压 -0.220 0.028

Apgar评分与收缩压 -0.144 0.152

Apgar评分与舒张压 -0.240 0.016

Apgar评分与平均动脉压 -0.231 0.021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是一种妊娠并发症,由多种因素引起,其发病不仅与血管内皮机能障碍、滋养细胞过度凋亡有关,还和遗传、免疫炎症等多因素有关,其病因至今仍不清楚[7]。多数学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有不完整的滋养层细胞侵入子宫动脉,蜕膜血管与血管内滋养细胞并存,子宫螺旋动脉发生广泛改变,包括血管内皮损伤、组成血管壁的原生质不足、肌内膜细胞增殖及脂类在肌内膜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积聚,最终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压的升高[8-9]。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平均增高约30%,说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是单独影响收缩压或舒张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血管的管腔变小、淤血、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增加,使体液、蛋白渗漏引发水肿和蛋白尿,胎盘血流量减少,胎盘绒毛退行性变,物质交换障碍,胎儿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同时异常滋养层细胞浸入使螺旋动脉平均直径仅为正常孕妇螺旋动脉直径2/5,加之伴有内皮损害及胎盘血管急性动脉粥样硬化,使胎盘功能下降,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儿体重、胎龄和Apgar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孕妇组胎儿,平均分别下降约5%、7%和11%。进一步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胎龄、Apgar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血压的升高胎儿的心率逐步上升,而胎龄和Apgar评分呈逐步下降之势,说明病情越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容易出现早产和胎儿发育受限,但是其相关系数小于0.5,相关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查找更为相关的指标,或者扩大研究例数。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收缩压与胎儿情况不存在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收缩压主要反映心脏功能,而舒张压反映外周血管的阻力,影响外周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包括胎儿胎盘),因此容易影响胎儿的情况。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压明显升高,胎儿情况较差,同时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胎儿情况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筛查,发现高危人群,及早进行预防。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要密切监视和控制的血压,改善胎盘血流灌注,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孙伟杰,杨慧霞.妊高征的诊断及国际分类[J].中国全科医学,2003,6(9):713-714.

[2]廖晓芳.妊高症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71-72.

[3]张广兰,何平.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9):2644-2645.

[4]关玉静,李凤清.胎儿生长受限与重度妊高征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9):124-125.

[5]江艳华.妊高症产妇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8):108-109.

[6]李坚,叶绍伟,程冰梅,等.Apgar评分与早产儿窒息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3):97-98.

[7]张春利,李东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16(2):89-91.

[8]黄艳仪,陈敦金,陈小曼,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3,31(2):97-100,104.

[9]林其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8):473-474.

[10]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93.

[11]季淑英,李桂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3,31(2):773-774.

[12]翁侨,陈汉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学研究现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6):124-125.

(收稿日期:2013-10-18) (编辑:何玉勤)

上一篇:根尖倒充填术在根尖周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眼内出血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