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倒充填术在根尖周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5-12 01:41:20

根尖倒充填术在根尖周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根尖倒充填术在根尖周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无法应用常规的根管治疗或经其治疗效果不佳的根尖周炎患牙60颗,随机分为倒充填组和刮治组两组,每组30颗患牙,利用显微镜分别进行根尖倒充填术和根尖刮治术,通过术后X线光片判断即刻倒充填效果,并于术后1年和2年复查,根据临床检查、X线光片结果和患者的感受进行综合的疗效评价。结果:共回访53颗患牙。倒填充组1年和2年的成功率分别为81%(22/27)、85%(22/26);刮治组1年和2年的成功率分别为50%(13/26)、39%(9/23)。倒填充组1年及2年的成功率都高于刮治组(1年的成功率比较字2=5.8,P

【关键词】 根尖倒填充术; 根管治疗; 根尖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81.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017-02

根尖周炎是一种口腔的常见疾病,会引起颌面部的肿痛,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根管治疗[1-5]。随着临床上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很多在过去需要拔出的患牙现在可以保留,但是仍然有约5%~15%的患者采取根管治疗后无法痊愈[6]。本项研究主要针对根管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进行根尖倒充填术,通过与根尖刮治术的比较,观察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9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根尖周炎患者,按纳入标准选择无法按常规的根管术治疗或效果不佳的患者。对于曾经行根管填充的患者,要求根管填充材料基本完善[6]。入选标准:根据《牙体牙髓病学》根尖治疗失败且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患者,并且排除:(1)有全身疾病或不合作的患者;(2)纵折患牙;(3)重度、进行性牙周及根尖周联合病变;(4)手术入路严重受限的患牙。(5)暂住人口。将符合标准的55例患者(男31例,女29例)的60颗患牙纳入此次的研究,其中磨牙13颗,前磨牙12颗,前牙35颗。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根据患者的就诊次序将其分成倒填充组和刮治组,每组30颗患牙。

1.2 治疗方法

倒填充组和刮治组分别进行根尖倒充填术和根尖刮治术,具体术式如下,(1)根尖倒充填术:在局麻下做患牙根尖部全厚黏骨膜瓣切口,手术范围包含两侧各1~2颗的邻牙,去骨、翻瓣、暴露根尖部。使用裂钻去除根尖约1~3 mm,锉平牙根断面和根尖周骨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以避免遗漏副根尖孔、管间峡区等,冲洗干净后用纱布遮盖骨腔,利用三氧化物凝聚体倒充填于根尖段。将黏骨膜瓣复位,行间断缝合[7-9]。约1周左右拆线[3]。(2)根尖刮治术:根尖刮治的方法同根尖倒充填术,刮尽超出根尖孔外的填充材料和根尖周肉芽等病变组织[8-10]。其余操作同根尖倒充填术。

1.3 疗效判断

术后X线片可判断倒充填效果。于术后1年、2年后复查,评价疗效主要根据临床检查、X线光片和患者的感受等。临床检查具体包括触诊、叩诊、局部有无瘘管、红肿及松动度等[11]。参照Rud的方法将X线光片表现分为完全愈合、不完全愈合、不确定愈合及失败,前两者属于愈合成功,后两者属于愈合失败。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设定检验标准为0.05,当P

2 结果

共回访53颗患牙。两组患者疗效见表1;根尖倒充填术治疗总成功率显著地大于刮治组(1年的成功率比较字2=5.8,P

3 讨论

对于无法进行根管治疗或是治疗失败的患牙,可以针对性的采用根尖手术,旨在通过该种手术方法来去除病变的组织,阻断根管内的感染灶,促进根尖周炎迁延不愈的患牙愈合。

根尖切除术、根尖刮治术、根尖倒充填术等都属于根尖手术的范围。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根尖倒充填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根尖刮治术。根管内的感染是根尖周炎的主要病因,根尖手术后的愈合情况与根管系统的彻底清理和严密充填相关[12]。根尖段存在管间峡区、侧穿或偏移而导致的根管清理和充填不完善都可能使根管治疗失败。由于根尖倒充填术能去除绝大部分侧副根管和残留的微生物,封闭根管末端,有效防止根管内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入侵根尖周组织,所以该方法可有效促进根尖周炎的愈合[13]。手术显微镜、新型倒充填材料、超声倒预备器械的应用都大大提高了根尖倒充填术的成功率。而根尖刮治术仅仅是去除病变组织,未清理根管内的感染物质,未严密封闭的根管易受到感染而难以愈合,因此单独应用疗效较差。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显微根尖倒充填术对于无法进行根管治疗或疗效较差的根尖周炎,大多数患牙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应用根尖倒填充术治疗根尖周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对于那些无法应用根管治疗术或疗效较差的根尖周炎患者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2-227.

[2]凌均,韦曦,刘红艳,等.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病因及防治策略[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1):52.

[3]徐琼,陈亦阳,凌均,等.根尖倒充填术与根尖刮治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4(2):79.

[4]李雁芳.根尖倒充填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36):6796.

[5]王宏青,仲维剑.根管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21(2):101-102.

[6]葛东占,马淑静.一次性根管治疗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35-138.

[7]胡玉柱,安志良,张朝晖,等.磨牙根尖切除术和倒充填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2009,29(3):76.

[8]陈蕾,尹仕海.根尖倒充填术用于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治疗的临床报道[J].广东牙病防治,2008,16(1):112-118.

[9]罗俊,田薇.三氧化矿物聚合体用于根管倒充填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24(2):234-239.

[10]解艳华.根尖刮治术、切除术与倒充填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40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220-227.

[11]刘晓斌.不同根尖倒充填材料根尖封闭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北京:首都医科大学,2007.

[12]杜启涛,王海英.41例根管外科治疗的预后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3):77.

[13]韦曦,古丽莎,凌均,等.显微根尖手术治疗39例慢性根尖周炎病例的临床疗效[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08,2(6):156-161.

(收稿日期:2013-10-08) (编辑:何玉勤)

上一篇:淋巴排毒没有科学依据/黄瓜敷脸,真变黄脸婆 下一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与胎儿情况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