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及其分配制度研究

时间:2022-06-18 10:10:28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及其分配制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老百姓对各级医院的和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调动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积极性,使之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服务大众,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通过实行绩效工资的分配制度,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因此,我国开始了绩效工资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本文对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及其分配制度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及分配制度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公立医院 绩效工资 完善

2009年10月1日,国务院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施行绩效工资。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对医务人员的行为有不可低估的引导作用。绩效工资制度实行几年来,其积极作用逐渐显现,但是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实施以来的得失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对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及其分配制度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及分配制度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立的概述

(一)绩效绩效工资制度

绩效,是“成绩”与“效率”的结合体,是管理学的一个常用名词。绩效考核手段最早产生于投资项目管理领域。随着项目绩效管理不断的衍伸,从对项目的考核演变到对员工的管理。如今在组织管理理论、公共行政学领域,这个提法被经常使用。传统“绩效”主要包含了三层意思:经济、效率与效果。

前总理同志曾经说过,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就有了基础。 从目前的实行情况看,医院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是这样一个结构。职工的基本工资不变,国家再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职工资金的补充。但是,这部分工资不是每月按人头发放的,而是根据每个人工作量、能力和贡献大小,评定出等级或者是绩效差额,再按照绩效的差额对这部分工资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方式,以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

(二)公立医院实施绩效工资的原则

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分配实际上是属于工资基础上的第二次分配。其基本原则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分配方案应该遵循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分配档次”的分配原则,这是绩效工资分配的理论基础;其方案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能够充分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认真努力工作的职工得到相应的补偿,体现出公平竞争的理念,这是绩效工资分配的思想基础。具体到考核指标的设定和权重和配比,则以每个医院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不宜做过死的限制。

(三)公立医院实施绩效工资的意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老百姓对各级医院的和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调动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积极性,使之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服务大众,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寻找到具有良好激励效果的绩效工资分配模式,也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实行按劳分配是唯一的选择。问题是按劳分配的形式问题。我国很长时间内,都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是我国长期探索与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性。这种方法将个人的收入同个人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是对长期以来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大锅饭式的工资方式的强有力的冲击。有利于奖励业绩优秀者,对打破平均主义,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二是有利于留住人才、稳定医院的技术队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使绩效好的员工得到了及时的奖励和认可,这对长期以来兢兢业业工作在一线的优秀医护人员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使老实人不再吃亏,使那些投机取巧混日子的人和岗位无法生存,有利于树立医院的正气,打消医院的邪气,加强医院的团队建设,增强技术骨干的凝聚力与说服力和权威性;三是有利于对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是对职工的一个极大的约束,无论是从收入的差异上,还是心理的压力上,都强化了员工之间的公平合理的竞争。这种竞争是一种正能量,是积极意义的竞争,增强了员工的自我管理的意识,减少了医院的行政管理与监督的成本。医院只需要到一定的时限对每个员工的绩效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有效地纠正了大锅饭制度下人浮于事的弊端。四是有利于树立高质量医院的形象。绩效工资制度的核心思想是要不断提升和改进医院、科室和员工三个层面的绩效。通过考核、扣罚或嘉奖等激励形式,引导医院职工不断地自我加压,不断地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技术和服务水平,每个职工的努力和进步,就构成了整个医院的成功和提高,是对医院品牌和服务的添砖加瓦,归根到底促进医院的品牌建设,从国家整体来看,是保持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以来的不足

从公立医院本身的性质来看,它是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中间体,具有赢利性,又具有公益性。同时,其业务部门繁多、结构复杂,既有众多的业务科室,又有许多的行政管理科室。因此,对其进行绩效工资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很难一步到位地制定出合理的方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从这几年实行的效果看,既有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引入竞争机制,利于管理的优点,也有许多的不足。

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面实施绩效,实际上还是平均分配。有些医院制定了绩效实施方案,但实际上没有真正按照方案进行工资分配,而是按照每个人的工资水平,都按比例拿回自己的那份。也就是说,绩效工资只是表面实施,并没有触及每个人的利益。这主要是长期以来平均主义的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有绩效无条件指标评定等环节比较困难,很难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有些单位就图省心,出于减少矛盾的心理,没有真正实施绩效工资。这样做的后果是,绩效工资没有完全按照岗位的风险程度、贡献大小进行报酬分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医院的快速发展;二是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现象。有些公立医院的实施方案中,考核指标制定得不尽合理,片面考察员工的创收能力和技术水平、多少等学术水平。而忽略了社会效益考核指标的设定。这也是由于社会效益的指标考核比较困难。因此,医院只以经济指标和学术指标、工作量等容易考核的指标作为绩效工资发放以的标准。更有的公立医院只单纯地把经济指标为主要参考因素。这样的后果是医生只重视工作量、、创收等有绩效分数的项目,而一些公益性的没有绩效分数的项目被忽视。导致医院内部管理出现新问题;三是容易出现“脑体倒挂”现象。在医院的复杂的科室中,有的科室的工作量是比较容易考核的,但有些行政科室的工作量很难通过指标考核分出三六九等,博弈的结果就是行政科室拿平均数。业务科室按实际绩效。这样做的后果会导致有些业务科室拿的比行政科室还要少,知识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三、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制度

正因为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对绩效工资制度进行完善与细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考核制度要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不是为了单纯提高或控制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收入,而是为了确保公益性医疗服务提供,最大程度地发挥医务人员提供公益服务的积极性。因此,要在考核制度的制定上就充分体现出公立医院的这一本质。避免出现医生向“创收”看齐,加重“以药养医”和看病贵的情况。医院服务中的一些服务,如预防为主,促进健康的医疗服务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要在考核时把公益性充分考虑进去。

(二)将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紧密连接起来

公立医院的科室繁多,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千差万别,如何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选取合适的考核指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因此,与一般的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它涉及到健康服务的提供。健康本身就非常难以评价,健康机构的服务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考虑将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考核指标分为以下四类:收入成本率指标、工作量指标、医疗质量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笔者认为综合考察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以及健康服务的特殊性,绩效工资的考核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收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和医疗费用水平。

(三)科学设定不同岗位工作的绩效考核

一是要进行合理的岗位设置、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体制;二是要引入全面的竞争激励机制。在这方面,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成熟的方法和经验。如,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对医生岗位进行分级,按照岗位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体力、受教育程度、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病患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三要对岗位进行评价分级。今后的绩效工资测评应该加强岗位评价工资,只有这样才能将绩效评估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陈万春,曹书杰.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办法与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

[2]黄捷,聂良华,单清.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医院奖金分配方案的探讨[M].中国卫生经济,2007(26)

[3]张鹭鹭,李静,徐祖铭.高级医院管理学[M].成都:第二军医出版社,2007(4)

上一篇:政府投资公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应用 下一篇:中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