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实效性例谈

时间:2022-06-17 10:50:28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实效性例谈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运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认知需要,在需要的基础上培养其兴趣,并且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本文就导入的方式及效果作一探讨。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实效性

一、研究的起因

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导入方式是谈话导入法。教师通常让学生进行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学生然后各自自由发表看法,有时也可分组汇报,或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内容不限,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新闻话题、社会热点,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奥运会、足球赛等。而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教师有时也会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作随意交谈(Free Talk),以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使用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导入新课比较自然。但缺点也比较明显,即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英语基础作为铺垫,那么生生之间的谈话或是师生之间的谈话都将很难进行得圆满。如果长此以往,反复使用同一种方式引出教学内容,不但不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反而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基础及功能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发展认识论》中,通过研究思维发生、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规律,认为新知识的形成乃是连续不断的构成的结果,认识过程存在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种机能。同化是个体(人)把客体(认识对象)纳入主体的图式(心理结构或认识结构),它是认识的形成;顺应是主体的图式(认识结构),不能同化客体(未知对象),因而引起图式(认识结构)质的变化,促进主体(人)调整原有图式(认知结构)或创立新的图式(scheme)(认知结构),这是认识的提高。

皮亚杰的心理学发现,对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话题为前提,设计情景,在旧知与新知衔接、认知结构与实际生活结合的“交际剧场”中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言说的导入呈现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导入呈现法可划分为导入话题(同化)功能区与情景交际(顺应)功能区。导入话题(同化)功能是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主体(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兴趣;情景交际(顺应)功能通过话题的延伸和展开,方能调动主体(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广泛联想的积极性,利用新课知识点的“仿说”表演,促使主体学生调整原有的图式(认知结构)或创立新的图式(认知结构),达到新的知识的获得或认识的提高。

三、实效性导入简介

对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都应考虑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要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有时开门见山,切中要点;有时顺藤摸瓜,演绎推理;有时设置情景,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一)报刊导入法

如在教“Underground Railways”时,我找了两篇有关上海开通地铁5号线和即将延伸地铁一号线的英语短文来阅读,并由此作导入来引入新课。再如教到“English Is Widely Used”(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九年级第二学期)时,我就将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有关F1的英语短文(from Shanghai Students’ Post)作为新课导入,说明在F1赛事在上海举行期间,将会有很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上海,那么可见英语已在不同场合被广泛使用。经常运用阅读时事报刊来导入新课,可以自然融合不同的语言技能,尤其是听、说和读的结合。

(二)直观导入法

如我在教授“Shopping”(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一学期)一文时,就利用课文挂图及课后练习中的插图,首先让学生观看图片,然后按图片顺序向他们提出一系列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in the picture?”学生立刻积极起来,因为这是他们平时生活中购物的场景。同时引出本课的key words:“I want some...”“How many/much do you want?”“How much are they/is it?”“in all”这样,学生不但自然地进入了角色,同时还非常形象具体地了解了shopping的过程,并记住了这些关键词。

(三)背景导入法

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如“Do You Know About Edison?”(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师就可让学生事先通过各种途径(如上Internet)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还可以以课文的时间为序,采用以介绍、讨论Edison幼年时的学习环境背景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应用(一般过去时)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符合语言的输入大于输出的原则。

(四)问题导入法

在学习“A Story About Dr Norman Bethune”(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第一学期)课时,我先出示白求恩的画像,用英语简介白求恩的生平,接着提问:“Who was the man?Where does he come from?Why did he come to China?Must he be in the front when the enemy soldiers were near?”再如,“Who Is Right”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实验“Iron ball,Cotton ball and Wooden ball,Which falls to the ground first?”我就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说出理由,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除了争个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外,更期待通过亲手实验和学习课文将结果搞清楚。

(五)游戏导入法

如应用于6A牛津教材复习food课的导入可设置“魔术大转盘”游戏,主要复习常用问句和社交用语,学会如何正确应答。教师制作一个转盘,上面贴满“What are you going to have for your dinner?”“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your breakfast?”“What do you have for your lunch?Do you want to have...?”等句子,让学生转动盘子,当盘子的指针指向其中的一个问句时,就大声读出问句,让其他同学作出正确的回答,如答对者就可以上来转动这个转盘。这个游戏既复习了这个单元的各种句型,又使知识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四、结语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差异、教材的内容特点和类型,结合所教学生实际,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等原则,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产生一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

参考文献:

[1]J・皮亚杰,B・英海尔德著.吴福元译.儿童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姜怡,姜欣.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6]理卢幼兹.寓学习于游戏.香港:清田教育中心,1997.

[7]彭秋荣等.初中英语活动课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王晓平.教师的语言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9]吴潜龙.英美报刊文章阅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0]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基于自建《高中英语》语料库的象似性研究 下一篇:浅析体育英语翻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