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时间:2022-06-17 07:17:32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引言: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就是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高度抽象性,而采取的小组通力协作攻克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对于实际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操作误区”――过分注重合作而轻视个性、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注重主体而轻视主导、重过场轻探索、重课内轻课外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使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更趋于理性化,更接近合作学习的本质.

《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大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则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的教学来获取知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必须倡导的学习方式,大家都已形成共识.它有利于形成探究学习的情境,能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进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质,走进了“合作学习”的误区,不利于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本文就此进行粗浅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一)重“合作”而轻“个性”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针对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性,而采取的小组通力协作攻克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尽管强调的是小组群策群力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小组成员个性化思维的展示.但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更热衷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形式上的“小组讨论”,更倾向于小组数学意识的趋同统一,这样表面上看起来节奏分明、连贯流畅,但无形中已削弱了小组成员的数学思考的强度,掩盖了弥足珍贵的创造性思维的表露.这样的“小组合作”容易成为教师数学思维和授意的变相灌输.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得不到认同的机会,这样的一种由全班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转变只是一个表面的变化,而非结构性的变化.教师必须处理好个别学习、合作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关系,适当的时机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均要估测一下:哪个问题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个问题需要发挥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是否进行小组讨论.在组织小组讨论前,应给学生留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初步的看法,小组讨论才能碰撞出个性化的火花.

(二)重“结果”而轻“过程”

数学学科的结论确定性特征使得很多教师、学生在数学合作学习时,不自觉陷入“重结果轻过程”的怪圈.具体指两方面:(1)小组成员更重视数学结论或问题结果而非数学探究或解决过程.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全班的均衡学习已被少数几个小组的竞争学习所取代,所以对小组成果的追求使速度成为优先重视的因素,这种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取代是无意识的.(2)教师只重问题结果评价轻视解决过程评价.这是由于数学教师急功近利的心理所致,只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与自己的课堂设计结果一致来衡量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忽略合作学习中的很多细节.如学生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意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准确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动手能力,要带着问题进课堂,把握好教与不教的尺度,留给学生一个适当的、可以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在合作工作和帮助其他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发现大量的关于如何有效地寻找和鉴定主要信息,辨认出什么是给定的、什么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及阐述问题解决的策略,因此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分享、倾听、融合等合作技巧.

(三)重“课内”而轻“课外”

这是指在数学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就是在课内的 40 分钟中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全部的问题,掌握全部的知识,获得全面的理解,即所谓当堂解决模式.出现这种趋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当前素质教育中的“减负”要求,使得更多教师误以为所有的数学教与学必须在课内完成.而事实上数学的学习内容通常具有延续性、可拓展性,在一节课上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全方面、透彻深入的学习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数学学科的应用性特征也把合作学习的要求延伸到课外,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内合作学习,而且要重视课外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课外合作学习的作用和地位,只有重视了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教师必须在吃透《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合理地布置课外合作学习任务,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也就是课外合作学习任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又有研究的价值;另外教师还必须把课内合作学习与课外合作活动区分开来,也就是课外的活动内容应更多体现调查性、体验性、操作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这些课外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感受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意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

结束语

当今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人们的合作.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能克服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种种误区,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更趋近于理性化,更接近于合作学习的本质,那么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美] Thomas L Good, Jere E Brophy.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钱玲,王嵘.对一种数学合作学习方式的介绍及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4):56.

(作者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促进地理有效教学 下一篇:变电站电压互感器运行维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