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文学审美借鉴

时间:2022-06-16 04:40:17

现代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文学审美借鉴

【摘 要】中学作文,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需要学生的审美能力。从作文一开始的立意、选材,到结构、表达,都离不开审美。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是无法写出好文章的。本文对学生在学习文学经典的过程中,用审美的眼光体会、鉴赏经典,以及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进行了探析。

【关键字】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文学审美

审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内涵深刻的方式,是人与整个世界,包括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形象的、真情实意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主观与客观、理智与情感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追求自身价值实现。在新课程标准下,将审美教育渗透于语文作文教学中并使之成为作文教学的一条重要思想,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中学作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是提高高中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带领学生走近经典文学作品

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引起学生兴趣。作品中优美的文字、精巧的结构,能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还能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想传授学生怎么去欣赏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精彩,可以使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如把原文的某一个词语换上同义词,让学生比较更换之后,文章的内涵是否发生变化;或者将一些运用比喻、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改成普通陈述句,让学生分析文章在遣词造句上是否受到影响,使学生领悟作者对文字使用的精美之处。。平时还可以布置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书中学生认为出色的名言、精彩描写、富有哲理的句子,以便储备信息、积累文字材料,从而巩固记忆,增强理解,提高美的欣赏水平。这样既可使学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

还可以使用美读鉴赏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感受和体验美的氛围。美读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高水平的审美读法。作为审美客体,在教学中师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研究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而且是一种能够引发审美情感共鸣的活动。要达到这种审美情感的共鸣,就应该提倡美读。美读的形式包括吟诵、加强语调和发挥想象等几方面。

当然,由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并非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学生从兴趣中领悟到写作之道才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经典文学作品虽然具有创造性,有其丰富的想象空间,但文章的精髓、中心思想还是基于生活的,大多数还是作者从真实生活素材中提炼得到的。因此,高中生作文也要从基础做起,不能凭学生自己的想象,闭门造车。学生应在掌握好写作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某件事的体会、品味,得到理性的启迪。教师在学生领悟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领路人,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美。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一些互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对写作的兴趣。

作文教学要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但应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学习借鉴别人观察、立意、构思、锤炼的功夫,写是训练自己观察,立意、构思、锤炼的本领,读是前提,是基础,写是创造性的和发展的结果。读写结合,互相促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读与写各有自己的目的和规律,不能互相替代,也不能顾此失彼。著名作家陆文夫回忆自己从读书到写作的经历时说:“书读多了就有点好处,耳濡目染,看书应属目染,看多了便染上了,便会知道各种文章大休上是怎么写的,做起作文来方法多,语汇多,思路话,碰到一个作文题目,都有点似曾相识,脑子里都有点储存,不是那么空空的”。许多人写文章时大概也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人在写作活动中,动笔之前,似乎浮想联翩,头头是道,一旦下笔写的时候,就有写然后知“困”的感觉。为了解“困”而能写下去,又反过来仔细体察实际,学习借鉴书本。否则就要“困”在那儿,写不下去。由此可知,写也能促读。

二、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作文之美

写作文归根结底是学生自主创造的过程。教师只是在前期为学生提出学习思路,让学生明确努力的目标。再者,每一个学生的个人经历、思维方式都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角度、看法也不一样。因此学生的作文肯定各有特色,教师无法逐个量身考虑。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自主感受文学之美,体悟写作之道,激发写作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审美主体,文学作品是审美客体。教师只是起到策划组织的作用,职责是引导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去下意识的领悟文学作品中的美,而不是教条、刻板的教授方法。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审美活动的主导者。

因为美是具有感染力的,所以美的文学作品总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对写作产生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选择审美价值高的文章,同时确保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文学作品虽然艺术价值很高,但是内容晦涩难懂,需要深厚的背景知识和人生感悟。对学生而言,文学作品的内容还是至关重要的。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正是当代青少年的审美心理特征。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在文章内容和语言表达上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学生学会了审美,就会用心去观察生活和大自然。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走出学校,在社会上、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让学生尝试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资源,可是如果没有用心去感受,就缺乏真情实感的体会,作文会平淡无奇,仅仅停留在事物表象。

还要注意的是,我们固然需要从陌生的环境中寻找素材,但不能忽略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审美能力,那从极为平常的生活点滴小事中,也能发掘值得深思的闪光点,写出情感与理性并肩的文章。

教师要在平时多组织定向观察活动,指导学生去观察周边事物,多创造些条件让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在观察中,教师需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不单单用眼睛去看,更要将五官都活动起来,使学生全面、灵活地观察事物。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多留心日常生活,抓住美的瞬间。对学生在观察中获得的每一个新发现,每一种新感受,教师都应给予热情真切的肯定,并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同时怀着极大的兴趣与学生分享快乐,让他们从老师的欢乐中受到鼓励,从而激发审美的愉悦性。这样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就更浓了,对周围的事物更留心,审美的主动性也更积极了。

在作文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写作文不能无病,必须将自己的真实感情融入作文中。并且思想感情要积极向上,同时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此外,还要明确,审美情感和日常生活情感是有一定区别的。审美情感往往以日常生活情感为基础,但比日常生活情感高级,包含学生对审美对象的客观、理性的评价。虽然包含学生的主观感受,但占据作文思想脉络的还是审美情感。

四、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从适度的量力性原则出发,总结借鉴作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探索作文教学的科学出路,力求作文教学的最佳效率。现在的作文教学,目的任务明确了,师生所投人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可观,但就是效率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对写作能力在学生语文素质上的休现和社会的实际需要的结合点上不协调,不是强调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就是重视了后者而放松了前者,导致高分低能或低分无能的严重后果;二是训练的方式方法缺乏活力,抑制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三是师生之间认识和情感沟通不够,导致彼此的信息交流渠道阻塞或流通不畅,教师导而费力,学生受而难化,结果每改、写一次作文,不是白费精力和时间,就是增添一分写、改作文的烦恼;四是过分相信老师“改”的“神通”。“改”固然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要条件,但过分相信和依赖老师的“改”,就会忽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自改能力的培养,因为主休能动性的最佳发挥和自改能力的形成才是终身受用的作文硬功;五是教学体制的弊端所致。因为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的相当部分是在课外进行的,师生均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对付,往往造成压头难耐的局面.可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如此重的教学工作量居然没有合理确定的工作量。加之现在的班级学生数远远超出旧时班级的学生数,这也是作文教学工作量加大的重要因素。然而在作文教学的总体安排上,仍遵循传统作法,致使语文教师因作文教学的重担而深有力不从心之感,只好疲于奔命地“熬”下去。说实话,如果不能在作文教学中有根本性突破而又找不到科学出路的活,要摆脱作文教学长期以来的困境,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到语文老师,都应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是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高中教学的功利性制约了高中作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作文教学的改进一个首要问题就是课堂时间。师生双方的投入都要足够,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作文教学,课前的准备要充分,保证对课堂时间的科学利用;学生要重视平时的阅读积累和课堂上的知识吸收。改进作文教学的效率,要求教师应多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目前国内外许多新颖的教学理念都存在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只要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就会很有收获。

五、结语

作文,说到底已不单单是一种对知识的接受、领悟、运用,而已深化到对美的创作活动上。作文教学因此必须遵从美的创造规律。具有审美形式的作文教学不仅仅着眼于表面的遣词造句上,而要看重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了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格外强调倡导作文教学审美化。

参考文献:

[1] 彭天翼.试论美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6)79-82

[2] 郝月梅.作文教学审美化探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5)45-49

上一篇:试论批评学生的艺术 下一篇:四步到位,攻克数学教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