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6-16 08:39:38

职校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为了解职业学校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以期引起广大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及家长对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更好地促进职校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文章对福建、河南两省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职校生在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当前职校教育迫切需要加强学生在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与教育,以促进学生在职业方面更好地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一、引言

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根据自我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潜力、外界机遇与制约因素以及对机遇与制约因素发展变化的预测,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制定发展规划、学习计划以及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包括行动的具体策略与进程。当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就业竞争白热化趋势明显,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以取得自我职业生涯的成功,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既无学历优势,又无经验优势,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获取自我职业生涯的成功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客观地了解职校学生职业生涯的概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福建、河南两省内近10所学校20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到职校学生生涯问题的所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具体情况,如表1、表2、表3所示:

三、结果分析

(一)专业选择存在盲目性

众所周知,选择专业的实质是确定自我的职业方向与领域。专业选择适合自我、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有效对接,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快速、健康的发展;反之,则会制约学生职业生涯成功,导致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调查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选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首先,自我参与专业选择力度不够,只有26.47%的学生由自己选择专业,其余的学生专业选择是听取家长、教师或朋友的意见的,没充分体现自我的主体性。其次,对专业的了解不够,只有52.94%的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了解一些,高达38.24%的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这就使得专业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并给以后的就业埋下不可忽视的隐患。同时,学生了解专业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学校的宣传资料、教师介绍、新闻媒体或亲朋推荐,不难发现学生获得的专业信息主要来源于学校“提供”,学校为争取生源,往往优势突显过多,弱势阐述不足,使得学生得到的专业信息呈现出单一化,难以获得客观的评价。再次,缺乏对自我的了解,82.35%的学生没有测验过自我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较低,只有11.77%的学生对自己现读专业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23.53%的学生对现在就读的专业不满意,64.70%的学生对现在就读的专业感触不深,比较迷茫。因此,在职校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专业选择等进行合理的引导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对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认识模糊

自我职业生涯潜力的全面、客观认知是学生树立适宜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通路的重要前提。职业学校学生对自我目前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认识比较模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缺乏充足的信心。信心是使人保持旺盛斗志的推动力。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成功信心十足,才能在学习中动力十足。调查发现,55.88%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信心不足,体现学生没有充分认识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只有29.41%的学生清楚或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潜在要求,38.23%的学生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知识、技能与态度方面同目标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之间的差距。清楚自我职业能力、职业态度与职业技能的差距是制订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的重要依据,反之,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相应的目标与针对性,导致学生在自我感觉良好中缓慢发展,甚至是与自我的期望背道而驰。

(三)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偏颇

自我职业生涯目标追求主要通过学生对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及影响因素等的看法反映,这是决定个体采取职业行为或职业准备行为的思想基础。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在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等的影响下存在以下偏颇倾向:一是理想色彩较浓。在自我的职业期望中,55%以上的在校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既比较稳定,又适合自己性格与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收入,希望三者兼得;而毕业生则在职业的稳定性职业与自我的适应性两方面低于在校生,反映其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的观念,与当前倡导的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不谋而合。这说明在校生对职业生涯追求的理想色彩偏浓。二是对外在职业生涯的追求偏重。认为职业生涯的成功主要体现于收入、职位、职称等方面,特别是在校生对持续发展基础获得的关注不够。50%以上的毕业生注重获得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在校生对职业生涯成功的外归因偏重。很多学生认为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机遇、家庭、背景等,这容易导致学生忽视主观努力的重要价值,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消极被动或侥幸的现象。

(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职业学校学生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的他们,对职业生活倍感兴奋与好奇,却较少理性思考与设计,这将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职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处于任其发展的状态,缺乏有意识的设计。47.06%的学生会经常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但也有一些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未来的职业;只有26.60%的学生有详细或比较详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只有11.68%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14.70%的学生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职业生涯规划。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认识不够,自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较弱,急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四、结论

职校生从入学起,基本确定了其未来的职业方向,因此,职业学校在给予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认识自我与职业,树立专业学习目标,了解相关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掌握职业发展对人才素质发展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科学正确地认识职业和自我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发展需求与目标,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储克森.职业・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俊彦.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3、闫静.理想求职与职业生涯设计[M].新时代出版社,2002.

4、陈军,董丁戈.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5、王沛.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M].科学出版社,2007.

6、董平,石爱勤.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漳州工业学校)

上一篇:探讨电力工程建设期间资金管理 下一篇:浅议中职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