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农村美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16 08:22:51

新课改农村美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 要】美术教学要创设和谐宽松的美育环境,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放飞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手脚,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让学生在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里,自由畅想、大胆描画,养成用画笔抒感和表达愿望的习惯。

【关键词】美术教学 能力 培养

美术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像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深入到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那么如何上好美术课,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一、加强技法训练,培养学生的速写能力

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油画棒、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等等。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在上美术课《手的速写》后,学生通过观察手的形状、结构,将手的不同动作画出来。先由学生说出手的功能、作用,再对照自己的手描绘出手的构造。教师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手印在纸上,再对照教师的范图临摹。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左手的不同造型画在纸上。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了解手的功能和结构,并且将自己的手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出来。在对《自行车的速写》中,也运用了同样的方法,使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写生,什么是临摹。讲解时,先由学生说出自行车的结构,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样使学生在兴趣中掌握绘画技巧。学生根据教师的绘画步骤,画出他们所见过的自行车。为了增加学生的绘画兴趣,我又设计了一个内容。画出未来的自行车,学生根据自行车能锻炼身体,而且还具有环保的优点,创作出未来的自行车。这样学生的想象力与绘画能力得到了培养,从中掌握了速写的知识。

二、拓展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首先是实物演示,利用实物展示或表演的方法,使他们明白完成任务的迫切性,联系己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如上《汽车的联想》一课时,可以先出示几辆造型别致的玩具汽车,让学生观察形状、颜色等,然后让学生玩一会儿,体会各种汽车的不同功能,学生们在体会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汽车的结构,而且又发挥了想象力,制作出汽车的新品种。其次是语言表达,即利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根据自身体会大胆想象。第三是媒体应用,即利用电视、录像、投影、多媒体等音像手段创设情境。这一方法可视性强,时空转换快,吸引力大,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

我在上低年级美术《幻想动物》时,开始我以龙来举例。龙是由鹿、牛、蛇、鹰等动物组成的动物。并出示龙的图片,学生分析图片。他们的兴趣被好奇感激发出来,我再引导他们创作学生心中的怪物。先以牛头、猫的身体等为例,可以由两个或三个或更多的动物组合。接下来由学生创作,可以运用不同种类的工具制作或绘画。学生创作出许多有趣的怪物,并为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龙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动手参与的机会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一)利用课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

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这些作品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既快,又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二)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教”中参与

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这种课堂气氛中沉闷、压抑,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感到“学海无涯”而厌课、厌学。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三)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说”中参与

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在具体的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欣赏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三项内容之一,占有很大的比重。它要使学生懂得怎样欣赏一幅画,在欣赏中分辨美与丑,评价优劣,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在最近的美术课上,我在一个班要求学生根据所定的内容绘画。根据口述,学生发挥想象力,但画面的效果不是很好的。有的学生说不知怎样画。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另一个班教学时,先给他们观看挂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中讲授。结果这个班的学生不但画得有想象力,富有儿童情趣,而且还能从快乐中学习知识。如上述的例子,口述教学与直观口述教学相比较,后者存在更大的优点。

总之,作为美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探究能力,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用美的眼光、美术语言、美术手段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实际行动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使农村美术教育呈现出新的景象。

上一篇:巧借信息技术之力提高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巧用学生作文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