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网络教育的应用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6-14 07:53:19

职校网络教育的应用及发展对策

作者:张秋良 刘兰艳 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1网络教育的应用现状

在网络技术出现以前,人们接受教育主要是以高校为依托,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导,也就是以校园区域为空间载体,以每学期作为时间阶段,以教师在课堂面授为主的方式进行。然而,这种传统教育方式不能满足当前大众接受职后教育的需求:第一,时间弹性差,受时间的限制很大,这对于已然在职的学习者想在任何时间内进行再学习无疑是一件难事。第二,空间弹性差,受地域的限制很大。第三,传统学校教育的规模限制了职后教育,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就要成倍甚至几十倍地增加当前的高等教育机构,这是很难做到的。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和弊端,人们迫切需要对它进行变革,我们也一直在进行尝试,一开始是利用电视大学、函授大学为主要方式来进行。二战后,英国首创“AirUniversi-ty”(空中大学)通过广播与电视付诸实施。人们可以有限地选择上课的时间,可以选择上课的地点(如在家里通过电视听课等)。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使更多的人在工作后能分享到学习的机会,但它缺乏双向沟通的渠道,是信息的单向传播,教师无法获得及时反馈,很容易形成教与学的相互脱节,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再者,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表被动收视,由于许多学生是在职从业人员,不可能坚持脱产学习,也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直到今天,网络的出现这些问题才真正得到了突破。我国的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教育部实施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在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随后1999年清华大学等31所高校建立网络学院,2000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到目前为止,网络教育在线学生数正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就职业教育领域来说,大多数高职院校已建设有完善的校园网,很大一部分已然应用于教学,具有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平台。

2网络教育的应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迈向现代化步伐的明显加快,经济生产领域的科技含量也随之迅速提高,迫切需要培养高规格、高层次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来适应这种需求。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种实务运作和基层管理的合格人才也比较少,乡镇企业的自有技术力量更是匮乏。按现有的全国高等职业学校的规模来培养,每年能提供的毕业生是不足以解决现有人才供需矛盾的,而且在校学习三年后所学专业又可能会出现行业失衡现象,导致结构性失业,社会所需人才极缺但毕业生就业却又极其困难的尴尬局面愈演愈烈。开发应用网络教育,是在现有条件下能最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之一。通过远程网络教育这一平台作为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延伸到了更加宽阔的范围,让教学更加灵活,使受教育群体更广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高专院校现有规模和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大众重返学校接受继续教育需求的难题,且通过适时传播当前社会急需的职业技能,可以缓解传统教育固有的弊端,即教育滞后性。目前,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面向整个社会,网络教育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学手段。具体说来,网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网络技术的出现打破传统教育中的时间限制,使高等职业教育得以扩大生源灵活的时间安排是在职学员能够进行职后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传统的教育并不能做到这一点,严格的课时、学时、学期、学年使得人们对于再学习成了一种奢望。网络的出现却打破了这样一种局面,因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形成了网络化的信息高速公路,能打破传统的时间概念,把时间的限制缩小到零,让人们可以随时学习,灵活地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来学习,使想学习的人实现了学习的自由。

2.2网络技术同样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空间难题,为不同地域的人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供了有效手段网络发展突破了传统方式进行的教学和培训定在教室的限制,极大地延展了职业教育的空间,而且人们在学习内容上也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可以通过网络选择自己最想接受的教育内容,学生接受教育和公平教育的机会增多,通过远程网络教育构建的无围墙无时空的“虚拟教室”和“虚拟学校”,可以随时随地因困而学,掌握自己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3网络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了虚拟设计的实践现在网络世界里可以创造越来越逼真的现实环境,这样一种虚拟化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虚拟实践,从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或虚拟出来的各项活动。有些现实生活中难以开展的实践活动,都可以在网络世界里得到操作实践,避免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比如没有条件亲身体验和实现的操作环境、医学实验等。许多设计和虚拟的想象都可以在网络中将它具体化,使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其创新能力。

2.4网络技术为高职高专院校扩大生源规模,降低教育成本一般说来教育要想发展,就要消耗更多的物质资源。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高专院校投入的资金少规模小,要想扩大有形的物质规模困难较大,但发展以信息作为资源的网络技术,用信息取代自然资源则可以相对为扩大招生规模降低成本,可以让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层次的人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都有机会方便、快捷、经济地接受各种职业教育,大大拓宽教育的覆盖面,减少教育投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实用性强的教育,融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为一体,为在职人员提供多渠道、多时空、多媒体、灵活多样的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和方式,承担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任务。在坚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前提下,用网络教育拓展教育和培训的范围,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向各行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提供多种继续教育课程,满足社会成员多元的高中后教育需求,使高职高专院校能在网络教育这个平台的支撑下成为社会成员终身受益的场所。这也是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进程,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3高职高专网络教育发展对策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职前教育,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无法很好地满足职业培训的需求。应用网络教育可逐步由职前教育向职后教育扩展,从而形成终身化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要想高职高专网络教育发展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就要针对已有问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保证投入发展网络教育,首先要搞好网络建设,购置网络设备,其次是课件制作,再次是招生宣传等,这些都需要不少的经费。高职高专院校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从国家和地区所得资金,但这些政府投入总是有限的,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的职业学校也是因经费问题而不能实现网络教育。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来筹措更多的资金。目前由于有国家政策的鼓励,众多网络企业已经迅速介入这一领域,学校要争取这一有利资源,不仅要使得这些企业融入资金,还要利用企业管理模式,使得网络教育产业化,让网络教育的兴办和管理像经营产业一样来运作,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将带来一系列的益处。如企业最了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可在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上提出建议,在学校与社会接轨的诸多环节上提高教学效益,利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3.2规范建设有些学校在网络教育建设规划、决策和管理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将网络教育变成游离于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投资行为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也有的在网络教育建设时没有充分地调查研究,导致购置了一些不必需的设备,或者重复购买,这些都造成有限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是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当前很少有合适的网络教学资源,市面上看上去数量很多,但真正适合学习和实用的网络知识较少,并且这些有限的网络资源水平也参差不齐。网络教育机构通常自行设计制作自用的课程资源,几乎是各做一套,存在一种无序状态,也是对人力物力的浪费。这些都不利于高职高专院校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在应用网络教育之前首先是做好网络硬件设施的建设与规划,购置要以学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量力而行;在此基础上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效利用和传统教育资源数字化重组整合。

3.3保证质量网络教育关键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很多高职院校在技术和管理还远远跟不上规模发展的需求时,一味追求学生数量,出现服务不到位、资源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使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要加强网络课程建设,这是保证网络教育质量和网络教学持久性的关键,学生出资购买的是网上课程,如果课程不好,就没人购买,学生数量就得不到保证,对于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出发,设计出经济实用的课程软件并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不断完善和改进。其次,目前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的高职教师大多是本校原有教师,没有接受网络教学的专业深造,适应网上教学的水平明显不足,所以教师应积极学习新理论、新技术,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开发和设计教学课件,学校也应该为老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接受新理念。另外网络教育生源年龄跨度较大,学生在记忆力、认知能力、计算机操作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文化基础相对于统招录取的学生要薄弱一些的生源,学习上难免会产生不适应等问题。所以网络平台操作要直观明了,功能设置不要过于复杂,要简单易操作,对于网络平台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疑难杂症”,要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及时告知学生,为其尽快适应学习环境扫除障碍。必要时应配备使用说明书和常见问题的解答手册,以方便学生学习。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量猛增,想让自己在学校便能全面掌握成几何增长的知识已不可能。人们在工作闲暇之余时时“充电”是不可缺少的,这样才能使自己具备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能不断补充新知识,进行再学习,从而持续提升自身技能,加强自身就业竞争力。我们大力发展高职高专网络教育的应用,目的就是使人们能不断便捷地获得与自己职业有关的或为了转换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通过这个平台促进在职人员的研修,提高其技术素质,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而带来的产业结构剧变的形势。

上一篇: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的提标改造 下一篇:生活垃圾清洁站污染物分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