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时间:2022-06-14 06:32:38

PBL教学模式在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PBL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运动人体科学课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提高学生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PBL教学;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素质教育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odel in the Teaching of Sports Physiological Science

SONG Gao-qing, SHI Fe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PBL, an advanced teaching model, is favorable toward training the innovative ability as well as scientific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enhancing their capacity of problem-solving in practice.

【Keywords】 PBL Teaching Model,sports physiological science,quality education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主题,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对我国高等学校跨世纪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更高目标。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与康复、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评价、运动营养学等十几门课程,该类课程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体育专业教学计划三大系列之一。该类课程偏重于生命科学,知识点多、内容抽象,体育专业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同时体育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解决体育运动实践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目前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育观念落后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习方法和认知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长期以来,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在教学大纲设置上参考医学院校相关课程,导致理论知识点过多,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困难,失去学习兴趣。

1.2 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缺乏“运动”特色

我国体育专业设立的运动人体科学系列课程,最初大多由医学院和生物系的相关课程移植过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材虽然与医学院教材有了一定区别,但是教材内容仍然偏重于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医学内容,表现为知识体系应用性和实用性不足,“运动”特色不突出。教材在保证学科内容的理论性基础性的同时,没有注重知识的应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仅仅保证了基本知识的传授,很少提倡该学科直接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实际服务的问题。

1.3 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法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导致教学大多还是以老师为中心,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教法”,而很少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学法”。老师讲解过多而学生主动学习不足,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感觉内容枯燥,失去学习兴趣;而老师虽反复讲解,加大了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却不佳。

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概述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专题或实践案例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把PBL教学模式应用到医学教育领域,后经不断地修正、推广,据WHO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2000余所医学院采用PBL模式。这种教学法现在已经得到许多国际机构的认可,并且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1〕。我国部分医科院校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L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3〕〔4〕。

PBL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解决问题不是目的,而仅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载体,其教学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和推理方法。PBL教学是指教师提出问题,让受教育者通过阅读书籍、期刊、网络检索、分析和思考以及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争辩,以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问题教学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是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3 PBL教学模式在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PBL模式的基本环节包括:(1)设计和提出问题;(2)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组;(3)小组制定学习计划,成员分工合作,于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期刊等搜集资料,查找答案;(4)小组多次碰头讨论,把自己查到的信息与大家分享,并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思;(5)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不同组的学生分别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或学生综合不同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6)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1 问题的设计和提出

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是PBL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所在。课前全体授课教师集体备课,根据教学大纲精心安排教学时间和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中教师的准备工作是大量的,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问题的设置力求反映教学大纲要求,同时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还应包括一些综合性的思考题,以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运动解剖学讲到腕骨生长发育时,教师可以提出什么是骨龄,骨龄的怎么测量等问题;讲到肱骨结构时,教师可以提出什么是网球肘,网球肘的成因是什么,哪些运动项目容易导致网球肘,怎么预防网球肘等问题。

3.2 分组讨论,互动学习

在分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教导学生如何使用百度、google查找资料;如何利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等国内、外科技数据库进行问题检索。然后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好问题后,要提前一次课或几次课提出问题,将学生按照所从事运动专项不同分组(一般每组6~10人),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智力水平。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熟练掌握教科书相应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图书馆期刊杂志、教学医院等相关载体资源,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请教专业课教师和运动员,共同协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提高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也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体育运动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3.3 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各学习小组将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写出发言提纲(或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并推荐发言代表进行阐述表达。通过教师的引导,各小组之间围绕问题的解决相互讨论和争论,踊跃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观点不同时可辩论,授课教师从旁进行引导。讨论完毕,教师作归纳总结,肯定各小组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然后对解决问题的疑点、难点进行分析,并指出各小组中尚存在的不足之处。

4 运动人体科学课程采用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4.1 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传统的运动人体科学教学法过于强调学生对具体理论知识的掌握,各课程之间界限分明,缺乏有机联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缺乏横向思维。将运动人体科学各基础学科和体育运动实践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问题,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培养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快,学生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工作后很可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PBL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4.2 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在设置上借鉴医学院校培养目标、过于注重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加上体育专业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医学院校学生差,导致学生普遍感觉该类课程内容繁杂、枯燥,课程知识好像实际上用处不大。PBL教学模式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其未来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健身指导领域可能会遇到的“真实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使他们从不愿学到愿学,从强迫学到主动学,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这也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有关要求。

4.3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用PBL模式,学生善于探索、概括,娴熟应用图书馆信息服务,面对不同资源的不同答案,学生经过自我思考、小组讨论或者实践检验,进行发散思维,渐渐发展了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对知识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便于更好地掌握。学生在PBL的过程中训练了沟通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组织利用时间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为毕业后工作实践活动中的沟通和协作奠定了基础。

4.4 提高了教师对相关学科之间的理解与联系。

目前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师多数来源于医学专业、生物专业毕业生,导致教师对体育运动不熟悉。PBL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能积极大胆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要有更宽的知识面,不仅要掌握生命科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还必须熟悉体育运动实践,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丰富的科学研究实例,并具有灵活的教学技能,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提高教学水平。

5 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课程采用PBL教学模式需解决的问题

5.1 缺乏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

PBL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与体育运动实践联系的问题数不胜数。PBL教学中问题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如何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常见的体育运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又符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如何协调传统教学和PBL教学的关系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教师在课前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就资料中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复习与学习,讨论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及明确问题的答案,并明确在归纳总结中应涵盖的知识点和主要内容。

5.2 加强教师的培训

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适应了传统教学的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要勇于发现和承认自己的不足,善于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更新知识结构。除了教师的自我提高,教研室要有计划地进行必需知识和组织相关体育专业术课教师一起设计体育运动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5.3 合理安排教学时数

目前运动人体科学课程采用理论课大班教学,授课教师虽然也采用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方法,但由于学时数有限、学生人数多,难以开展活跃的课堂讨论,所以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学生仍然以接受知识为主,缺乏主动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更不能将已学过和正在学习的不同学科的信息进行综合。在不增加学时数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理论教学、PBL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时数将是进行PBL教学改革的关键。

6 小结

PBL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尽管在体育专业进行PBL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难度,但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PBL教学,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建新,王海燕.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36-38.

〔2〕刘利平,方定志.PBL教学方法的调查和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6,(1):95-96.

〔3〕朱世忠.医学物理学PBL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10):235-237.

〔4〕陈峥宏.医学微生物学PBL教学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4):388-389.

上一篇:体育伦理学体系建构研究(二) 下一篇:少林武术与禅宗养生思想关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