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校本科体教专业实施《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03 07:02:53

湖北高校本科体教专业实施《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对湖北省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实施《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纲要》的主体思想、实施的总体现状及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认为:各高校武术教师应重新审视《纲要》精神,转变武术观念,大胆积极地改革高校武术教学。

【关键词】湖北省高校;指导纲要;现状及对策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d Countermeasures in Implementing Guidelines on the Teaching of Martial Arts Curricula in PE Major in Hubei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ANG Qiang1, PAN Xiao-bo2, YANG Lei3

(1.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Hubei;

2. Department of P.E., The Second Hube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 Hubei;

3. Ji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ngzhou 434000, Hubei)

【Abstract】 Based on a surve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Guidelines on the Teaching of Martial Arts Curricula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ubei Province, 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notion embodied in the Guideline, overall status quo and major problems in its implementation.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Wushu teachers should re-examine the spirit of the Guideline, change their perceptions of Wushu and boldly and actively reform the teaching of Wushu curricula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Hubei colleges,Guideline,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

2009年5月,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基本功大赛在武汉举行。在武术赛场上,各代表队分别展示了自2005年以来贯彻实施《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刚要》〔1〕(以下简称《纲要》)的教学改革成果。纵观整个比赛,赛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竞争也异常激烈。然而,作为一项比赛或成果汇报表演,各队也不乏有作秀的成分掺杂其中,其比赛的结果很难真实地反映《纲要》的具体落实情况。4年来,《纲要》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施情况怎样?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目前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施《纲要》的现状调查入手,以点带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主体思想及内涵的阐释

2004年,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人才,教育部组织有关高等学校起草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刚要》(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9号文件)。针对现行学校武术教学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新《纲要》进行了大胆的变革。“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应当说是新《纲要》所推崇的主体创新思想,这一思想是武术发展方向和教学思想的渐进螺旋式变革,是武术新时期顺应时展方向改革的成果。其创新点在于: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框架,并进行了适度的拓展与延伸,提高了教师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目标上,更注重武术文化的传承、突出学生武术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武术的育人功能;在课程学习的评价上,不以成绩考核为目的,更强调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总体指导思想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运用”的学校武术发展新思路〔2〕。

2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贯彻实施新《纲要》的现状

湖北省地处中原腹地,是全国的教育大省,现有16所普通高校开办有体育教育专业,《纲要》在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施现状如何,从一个侧面能折射出《纲要》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的实施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的16所高校中,共有13所高校组织教师对《纲要》进行了专门的讨论与学习,并将相关的文件精神传达到位,占调查总数的81.25%;有5所高校根据大纲精神进行了完全的贯彻落实与改革,占调查总数的31.25%;有8所高校部分地实施了新大纲,占调查总数的50%;另外,还有3所高校既没有组织教师进行专门的讨论学习,也没有实施新大纲,占调查总数的18.75%。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各高校针对新大纲都有一个探讨与研究、并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制定新计划而逐步实施这样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漫长过程;二是在具体的实施和教学活动中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一时半会儿难以解决;三是少数高校对新纲要的实施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结合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纲要》在湖北省的总体贯彻落实情况是良好的,但要使《纲要》的精神真正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纲要》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教材及参考书的选用

在我们调查的16所学校中,有9所以上学校的教师都表示对现行教材不太满意。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选用的教材偏少、针对性差。如:虽然2005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术》、2005年4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教程》、2006年8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专科主干课程系列教材《武术》等,但总体来说还是偏少,且内容上很难全面地体现地域性特点。二是教材缺少先进的武术教学理论及教学理念,与现行的《纲要》精神相差甚远。由于现今武术教学的相关理论、教学理念更新很快,而教材的更新一般落后于教学实际,所以教材本身与现代武术教学目标难以吻合。三是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不符。虽然现行的各种参考教材、资料很多,且内容也很丰富,但教师水平的差异及教学过程中的实际使得教师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某种层面上看,这似乎又反映出教材内容上的不足。

3.2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的基本要求。由于本次《纲要》与以往有很大不同,没有规定非常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之很多教师没能深刻理解《纲要》精神,这就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虽然很多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了讨论,但由于很多教师不知该从何下手,最后,在具体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制定上,只在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学要求、教学评价上略作了修改,而在教学内容上却沿用了过去的教学内容,最后形成了换汤不换药的局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5所学校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完整的修改,其它学校只作了部分修改或沿用过去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3.3教学内容的统一及地域性特点体现

此次《纲要》与以往相比,有一个显著性的变化,那就是赋予了教师更大的自主性及灵活性,这固然是好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也难以避免出现教学内容难以统一的问题。如:在传授一个简单的扎刀动作时,可能这个老师以弓步扎刀或其它动作组合出现,而另外一个老师以歇步扎刀或另外的动作组合的形式来出现。应该说这两种方法都没错,但问题是没有接触过武术的学生对此是很难理解的。同时,由于这种不统一,给考核的标准化评定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这种问题很普遍,很多学校、很多教师、包括学生都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如何体现地域性特点方面,湖北省各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学应当说有其独到的优势。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除有极个别与武当山相邻的学校及专业性院校在武术教学内容中涉猎到了武当拳的教学内容外,其它学校则完全没有开设这方面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状况就很难体现湖北省的地域性特点,且与《纲要》的精神是相违背的。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武当拳在湖北省各高校内的普及情况不太好,没有真正进入大学课堂;二是随着新《纲要》的实施,武术课程内容、结构、模式的变化,部分教师的知识体系还未及时进行更新,满足不了教学改革的需要。这说明传统武术内容要真正进入武术课堂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3.4 教学手段运用与更新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影像教学、网络教学等。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程度高低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各高校对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湖北省本科体教专业仅有2所学校的武术课程(为湖北省武术精品课程)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更新,并建立了完善的武术课程网页,以供学生查阅、自学之用。而其它的一些院校则基本上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或有课程网页,但并不完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学校对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够或经费投入不足。

3.5学习评价

根据新《纲要》精神,武术类课程的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运动技术、基本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内容。一般考核成绩理论知识占40%,能力部分占20%,技术部分占40%。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各个部分的比重,在考核中,应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在调查中,有70%以上的学校都反映如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评是目前在执行新《纲要》中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其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能力部分和技术部分的考核上。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关的考评方法,但却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究其原因在于:一是新《纲要》没有给出具体的范例或实践性的指导,导致实际操作中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时间的实践过程;二是教学内容的不统一或多样化,致使考核标准的难以统一,给评价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针对这一问题,各高校也正抓紧对考评措施的研究,以期拿出更为合理、标准、规范,且易于实际操作的评价方法来。

3.6武术场馆设施与经费投入

武术场馆设施与经费投入是武术课程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新《纲要》中也明确地对武术教学场地条件提出了要求。据统计,湖北省16所含有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的普通高校中,武术教学常用器材虽都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在场地条件方面能达到新《纲要》要求的学校只有4所(即拥有专用武术馆、有地毯和露天场地),基本达到《纲要》要求的学校有9所(即拥有公用馆和室外场地),而还有3所学校仅有室外场地。鉴于这种情况,很多学校的武术课程教学只能“靠天收”,遇有雷雨大风天气,只能停课作罢。因此,湖北省各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亟待解决和完善武术教学场地及环境的建设。

湖北省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隶属于各高校的体育学院。(个别学校及专业性院校除外),各学校每年划拨给各自体育学院的经费大概在20-50万元不等,有的学校划拨的经费可能更少。这些经费不仅要维持公共体育课程的开支,还要维持其它专业的正常运转,最后,能真正落实到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的经费就少之又少了。没有经费的投入与支持,武术的课程建设就很难上台阶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4对策

4.1转变武术教学观念,完善武术教材

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中,武术是唯一带有鲜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色彩的运动项目,其课程地位和开设目的可谓不言而喻。广大武术教师只有在思想认识和教学观念上发生实质性的转变,才可能从各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带有各自特色的武术教学改革方案。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相关学者、专家积极攻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出版一批高质量的配套教材和参考用书。

4.2建立辅助自学模式,改善教学硬件设施

各高校体教专业的武术教师可发挥集体力量,制作武术课程网页,将理论课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视屏、教学手段等课程相关内容挂于网上,以供学生自学之用和查阅,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灵活性、针对性和自主性。同时,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加大投入,改善武术课程教学条件,为武术课程教学改革能得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5结语

我们只有全面认真地重新审视、学习、领会《纲要》精神,解放思想、积极进取、踏踏实实地去做、去实践、去改革,“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武术教学思想才能在学校武术教学中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2004〕9号文件.

〔2〕黄强.对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新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剖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8):36-37.

〔3〕蔡仲林.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62-64.

〔4〕瞿少红.试论构建“淡化套路,提倡技击”的武术教材体系〔J〕.体育文化导刊,2005(5):58-59.

〔5〕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11,64-69.

上一篇: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在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中... 下一篇: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