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之柳趣

时间:2022-06-14 12:39:42

柳是报春的信使,春来柳先知。“东风勾起垂杨柳”的万条绿丝,“湍湍乱扑行人面”的柳花飞絮,“无心插柳柳成行”的顽强生命力,都给人以无穷的联想和启迪。

春秋时代以研究贵族礼节著称的鲁国大夫展禽,因其“食邑在柳下”而名柳下惠,后来就衍化为柳姓。

晋代才女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一个下雪天,谢安问下雪是什么样子?有人说象一把盐从空中撒下。谢道韫却说,象柳絮被风吹得纷纷扬扬。谢安叹服。后世就称女才子为“柳絮才”。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仅嗜菊如命,而且也特别喜爱柳树。他弃官归隐后在宅院边亲手栽上5棵柳树,并常在柳荫下衔觞赋诗,终生与柳树朝夕相处,生死不渝,人称“五柳先生”,诗曰“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时,倡导两岸植柳,其诏书明示:无论男女老少,凡在堤岸种植一棵柳树者,奖细绢一匹。于是百姓们争相植柳,使运河两岸绿柳成行,隋炀帝姓杨,便御笔赐垂柳也姓杨,使垂柳受宠一时。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唐宪宗贬为柳州刺史后,他不计个人恩怨,不但亲自植柳,还鼓励百姓在柳江边广植柳树。数年后,柳州到处是绿柳成荫,风光胜昔。他作诗记之,“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人们为了纪念他,修了柳侯祠,并有“柳柳州”的美号。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忠州任刺史时,号召百姓在低洼地方遍植柳树,为了保证柳树的成活,他“每日领童仆,荷锄仍决渠。划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枯”,给后人栽柳造林做出了榜样。他晚年从京城长安回到东都洛阳,在庭院中广植垂柳,并挥毫写下《种柳三咏》:“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不及栽杨柳,明年便有荫”。

盛唐著名诗人贺知章,他平生只爱两样东西:一是酒,二是柳。他常与李白、张旭在柳荫下狂饮赋诗。有一年初春,三位酒仙又在柳下对饮,贺知章醉眼朦胧,望着“恰似十五女儿腰”的柳丝,诗兴大发,朗声吟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成为咏柳的千古绝唱。

唐代文成公主当年远嫁时,就亲自从长安带去一棵柳树,栽植在拉萨的大昭寺前,以表思念。藏族人民十分怀念她,就称之为“公主柳”。现在到拉萨,还可以一睹“唐柳”的风采。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偏爱柳树,他任扬州太守时,在平山堂掘土种植柳树。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手栽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当垂柳成荫时,人称其为“欧公柳”。

宋代大文豪坡走到哪里,把柳植到哪里。公元1039年,他到杭州做官期间,带领民众在西湖筑起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在堤上种植许多垂柳,形成今天垂杨拂水、碧柳含烟的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明末清初大作家蒲松龄在故乡临泉居住,泉边栽柳,终日在柳树下与乡亲及过往行人神聊。老夫子一生与柳“举案齐眉”,自称“柳泉居士”,写下了流芳千秋的《聊斋志异》。

清末爱国名将左宗棠,于1871年率军西征时,曾命令将士沿途种植柳树,意在开垦边疆。在甘肃酒泉公园内,有一株枝繁叶茂,苍劲耸立的柳树,人称“河西第一柳――左公柳”,这棵柳树相传就是左宗棠驻防酒泉时亲手所植。后人有诗赞道:“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1932年应邀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在居室的墙边亲手栽下一株小杨柳,几经春风沐浴,小树生机盎然,他高兴地将居室取名为“小小杨柳屋”。现代史学家陈寅恪也特别喜爱柳,他的书房叫“寒柳堂”,著作有《寒柳堂集》。

现代有两位名人因为咏柳打了一场“笔墨官司”,他俩便是著名学者胡适和教育家陶行知。1929年,胡适写了一首《秋柳》,诗云:“但见萧萧万叶摧,尚余垂柳拂人来;西风莫笑长条弱,待向西风舞一回。”陶行知读了此诗很不以为然,便挥毫题曰《秋柳答》:“这是先生自写照,诬我献舞亦奇哉!君不见吾鞭但一指,任东风西风都滚开”。陶诗反意而用,把秋柳写得刚劲不屈,委实为秋柳出了一口气。

上一篇:航天食品是什么滋味 下一篇:春来野菜香 食疗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