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国画(上)

时间:2022-06-14 09:39:20

如何欣赏国画(上)

中国画有着深邃意境和悠久历史传统。欣赏者只有具备一定的欣赏水平,才能读懂中国画的深刻内涵,这也给国画欣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领略国画中的韵味?如何欣赏国画中的意境?这或许是每一个欣赏国画的人都关心的。

国人独特的审美思想,形成了国画特有的审美趣向。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给予了它们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中国画十分重视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即所谓的“神韵”,而不在乎是否画得很像,因此,无论是大家常见的那种灵动的写意画,还是工整华丽的工笔画,都讲究一个“意”字。意境是画的灵魂,所谓“意境”就是提取客观事物中的精粹,加上主观思想感情的冶炼,即借景抒情,再经过艺术加工,达到情境交融的“美的境界”、“诗的意境”。

国画的主要特征与表现手法

想要更好地欣赏国画,先要简要了解国画的一些工具。国画用的工具是我国特有的毛笔、墨、纸(宣)、砚等。表现手法简单而神奇,是以线条为造形的主要手段,以水墨变化求取神韵。

国画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写意画――以简练的笔墨,画出物象的神态,以墨的皴点、浓淡、干湿变化为主。它一般只是寥寥几笔,就大致表现物象,显出物象的气韵神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工笔画――用细微精刻的手法描摹物象,以勾为主,线条细致,一丝不苟。最擅长画翎毛花卉,亭台楼阁。

水墨画――不用彩色颜料,纯用黑色的墨作画,以黑代色,用不同的黑色(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表现不同的深浅和颜色,故有“墨分五色”之说。用墨的方法,有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

表现技法主要有:

白描――有线无色: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修饰,多画人物、花卉。

勾勒――有线有色:画出轮廓后再着色,多画工笔花鸟。其中用笔顺势为勾,逆势为勒。

没骨――无线有色: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多画山水。

渲染――用水墨或颜色强化物象的明暗色彩,突出物象本身立体感和质感。

烘托――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外廓衬托,使其明显,如画云来表明月色,画背景以显现、突出要表达的东西;此外,还有点苔、十八描等传统技法及其他新技法等。

具体对一幅画的欣赏,除了掌握以上基本的常识外,看一幅画是否好,要看画面的主题意境等等。好的画应当百看不厌,耐人寻味。从章法到布局,从构图到技法,从意境到题款,从内容到形式以及黑白的对比应和谐完美。从作品到作者的人品亦应和谐统一。下面我们撷取国画中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国画做一赏析。

历代优秀国画赏析

说起国画不能不提到吴道子,他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他擅画道释人物,亦擅画鸟兽、草木、台阁,笔迹落落,气势雄峻。用笔技法上,他讲究笔势圆转、起伏有致,强调纯净的心态和内在的精神力量。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兰叶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天宝年间正是吴道子绘画创作的极盛时期,他仅在洛阳、长安两地寺庙就留下壁画三百多壁,此外还有大量卷轴画。可惜现在均已失传,现留存于世的《八十七神仙卷》、《天王送子图》等大都被认为是后世临摹本。但即便是在这些传为临摹本中,也能看出吴道子深厚的画功。

以《八十七神仙卷》为例,这是一幅白描人物图,画面中,浩荡的神仙队列在云中行进,去朝拜元始天尊。八十七位神仙中有三位道教帝尊、六位神将、十位真人仙人和六十八位仙女玉女。无论是人物比例,透视的准确,结构的精美,神情的高贵,还是构图的宏伟,线条的劲健,节奏的韵律,均使列队行进的神仙形成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

“士人画”的概念是宋朝文学家苏轼第一次提出来的。苏轼不仅诗词成就斐然,在绘画方面也深具影响力。他在绘画创作方面提出了两项基本要求:神似高于形似,诗境通于画境。苏轼作画,固然重视抒感,但并不忽视形式技巧。他曾自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他的代表作《枯木怪石图》,简洁明了的画面上,怪石盘踞左下角,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既怪又丑,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石后冒出几枝竹叶,而石右之枯木,屈曲盘折,气势雄强,凝聚成一团耿耿不平之气,更有一股浩然气脉,枯木用笔迅疾、取势不惑,画心枯淡盘旋,墨色变化多端。作为艺术家,苏轼在绘画上不落前人之窠臼,不拘古人之绳墨,强调表现自我,有所创新。运用书法的笔法,飞白为石,楷行为竹,随手拈来,自成一格。他倡导“士夫画”,批评院体之匠气,强调神韵,不拘形似,真诚抒发胸中意趣。

宋朝还有一位重量级画家不得不提,他便是贵为天子的宋徽宗。宋徽宗,名赵佶,当皇帝,他横征暴敛,滥用小人,征集“花石纲”,引发宋江、方腊起义,导致“靖康之变”,引发北宋灭亡。当画家或许更适合他,他开创了宣和体花鸟画,注重形象的写实性,诗意的含蓄性,法度的严谨性,他曾潜心画过各地进贡的名花珍禽,现存于世的有《祥龙石图》、《五色鹦鹉图》、《瑞鹤图》等。《瑞鹤图》卷画的是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十八只神态各异的丹顶鹤,翱翔盘旋在上空,另两只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空中仿佛回荡着悦耳动听的仙鹤齐鸣之声。此图以工笔作成,线条细劲、设色富丽,金黄的殿宇、碧青的天空以及白墨二色点染而成的灵动瑞鹤,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皇家高贵之气,富有吉祥的寓意,是工笔花鸟画的典型代表。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他是宋太祖十一世子孙,元朝入主中原,元世祖为收买士大夫人心,派人去江南“搜访遗逸”,赵孟被搜访而来,入朝为官,身为宋代王孙,却出仕元朝,这使他在历史上地位颇为尴尬。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传世作品以《水村图》和《鹊华秋色图》最为著名。《鹊华秋色图》描绘了济南鹊山和华不注山的秋天景色 ,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 ,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遥相对。作者用写意笔法画山石树木,脱去精勾密皴之习,树干只作简略的双钩,枝叶用墨点草草而成。山峦用细密柔和的皴线画出山体的凹凸层次,然后用淡彩,水墨浑染,使之显得湿润融,颇具意境。

明朝以风流著称的才子唐伯虎,据史料考证,其才气远在风流之上,他的山水画兼收并蓄,对前人技法能举一反三,自成秀丽润泽、周密细致、流畅华美的风格。他的仕女画承袭唐宋工笔重彩传统,线条细匀健劲,设色绚烂浓重。其仕女图代表作有《王蜀宫妓图》(又名《四美图》),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此图为唐伯虎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颇施以“三白。”衣纹作琴弦描,细劲流畅,富有弹性和质感,冠服纹饰描画尤见精工,细致入微。设色鲜明,既有浓淡、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又有相近色泽的巧妙过渡和搭配,使整体色调丰富而又和谐,浓艳中兼具清雅。

清朝最著名的画家当属有着“诗书画三绝”之称的郑板桥。郑板桥一生甚爱竹兰,尤其爱画竹,他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花鸟画藩篱,他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不是前人艺术的翻版,也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是有着独特的个性。《竹石图》是郑氏代表作,画面上修竹挺立,长短有殊,或作左倾,或作右倾,虽各自独立,却顾盼有情,用笔遒健圆劲,极疏爽飞动之致。竹后巨石耸立,以中锋勾勒,笔致瘦硬秀拔,皴擦较少,而神韵俱足。竹子用浓笔,石用淡墨,浓淡相映,妙趣横生,纵观全局,气势俊迈,风神肃散,有傲然挺立、不可一世之概。此外,他还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识穿插于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待续)

上一篇:四世同堂享天伦 下一篇:硒:抵御放、化疗副作用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