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13 05:47:42

数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数学老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要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以提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提倡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优化数学语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教给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严格与激励并举,培养良好的书写能力。

[关键字] 倾听、语言表达、数学阅读、书写

长期以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历来被认为是语文课堂上的首要任务,往往被广大数学老师所忽视。叶圣陶先生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又说:“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数学老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要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以提高。下面谈谈我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提倡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动好动,爱表现自己。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教师提出的问题刚说出一半,有的学生就已经把手举到了老师鼻子底下,口中直喊:“我来,我来!”;一旦有同学在发言,部分同学就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了,或走神开小差或底下窃窃私语。这些表现既不尊重老师,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学会尊重他人

善于倾听别人发言是一种良好的修养和品德,中途插嘴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我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渗透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的思想。如果你是老师或发言的同学,发言时下面的同学不认真听讲,你会是什么心情?在班上开展讨论,使学生在换位思考中认识到尊重他人、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学会仔细倾听

要求学生仔细、耐心地听教师的讲解或同学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从总体上把握思考脉络,听其采取的思维策略和采用的数学思考方法。例如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当同学在小组内交流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应该耐心、仔细地倾听,学会从同学发言中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思想或知识。

学会勇于质疑

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学会勇于质疑,听不懂时应及时举手向老师提问,请老师讲清楚。当自己与同学的发言有不同观点,或发现同学表达的思想有不严密或者错误的地方时,可以大胆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修正或完善他人的意见。

二、优化数学语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无论是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语言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应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具体要求是能够做到说正确,说完整,符合逻辑,简练扼要。

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往往喜欢说半截话或用一两个字简单作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得以身作则,尽量发挥教学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示范作用,努力使语言形象化、趣味化和完整化。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用“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小组的做法是……”、“我对你的发言有不同意见,……”等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观点。

为了让学生把话说得清楚而有条理,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说想法”、“说数理”、“说关系”、“说过程”等方法,引导学生动口说完整的话,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可使教师和同学清楚地了解发言者的思维过程,促进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同时培养了学生有序的说话表达能力。例如,在一年级教学“9+3”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先尝试用学具操作,再引导学生结合操作用语言叙述“凑十”的计算过程:“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习和吸纳同伴的思考方法,丰盈数学知识,发展和优化数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加以培养。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学会咬文嚼字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依据,课本上的定义、法则、公式、性质等,具有较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限,往往粗读不能准确把握内容的核心,这就需要老师组织学生在粗读的基础上细读,教师要耐心地逐字逐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细心领会,反复推敲,帮助学生彻底弄清结论成立的每一个要素,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例如,在教学“平行与相交”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教材上“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互相平行”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能不能把“在同一平面内” 这几个字去掉,为什么?在讨论与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学会使用简单的阅读符号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在阅读语文课本时会运用一些阅读符号,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迁移到数学阅读中,要求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圈点勾画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解决分数和百分数实际问题”时,找准“单位1”是解题关键所在,教师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用“”划出“单位1”的量。再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时,许多学生在语言表述时往往不够严密,简单说成“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可在“等底等高”四个关键字下面加上“”加以标注。

学会边阅读边思考

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符号等内容的过程中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碰到疑难之处要敢于向教材质疑,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意见,探讨问题或结论的是非真伪。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2页的思考题“李白喝酒”,这是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单位末编排的一道拓展题,具有趣味性,但也充满了挑战性。教师先要指导学生逐字逐句朗读这首诗,组织学生讨论这首诗叙述的是什么意思,要求学生着重思考并交流“遇店加一倍”和“见花喝一斗”分别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这个古代的趣味问题。

四、严格与激励并举,培养良好的书写能力

小学阶段是养成学生正确书写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好的习惯一经养成,终身受益。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良好的书写能力,不光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同样也是我们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加以引导:

1.明确书写要求

从小学一年级起,教师就要教育学生在书写时注意正确的坐姿,“一拳一尺一寸”口诀记心间,教给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发现不良习惯,要立即纠正。“0”至“9”这10个阿拉伯数字是数学作业中最基本的元素,教师在教学时要亲自示范,并布置学生加以练习,力求每个字的笔画都要写到位,端正美观。每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教师都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作业书写格式要求,例如:题目标题写在哪个位置,做完一题要空一行,计分格的画法及位置,划线用直尺等,都要交代清楚。发现学生作业字迹潦草,或不符合格式要求的,则退回去让其擦掉重写。只有平时严格要求和训练,学生的写字质量才能得到提高,数学作业才能做到清清楚楚,整洁美观。

2.及时表扬和激励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在严格要求学生提高书写质量的同时,我能对书写优秀的作业及时加以表扬。例如:对于一些字迹端正、整洁美观的作业,我会在学生作业本上写上激励性的评语:“你的作业给老师带来了美的享受!”、“你的字写得很漂亮!”……有时,我还会在班上组织优秀作业展览,挑选出一些字迹美观端正、正确率高的优秀作业在全班传阅或贴在黑板上展示。在激励先进的同时,让那些作业马虎的学生在对比中找到差距,并鼓励他们努力改正。

综上所述,是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思考。广大数学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首要任务,在数学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各项本领。

参考文献:

陈锁俊.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4

上一篇:湖北一5旬老农开网店卖山货 一个月成交4.3万 下一篇:识字教学中的五个“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