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下)

时间:2022-07-24 09:15:48

禅宗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下)

3 禅宗文化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山水诗、书法、美学、建筑、植物等,特别是注入了许多传统哲学思想。佛教作为三大传统文化之一,其禅宗哲学内涵深深地影响并体现在中国古典的私家园林中。禅宗的直觉体验和“空”的哲学思想,影响着中国古代的造园家和园主人。园中的假山叠石、花木配置、匾额对联,都深深流露出禅宗的精髓。

(1)叠山理水,尽显禅意

中国古典园林精髓离不开叠石理水,讲究在有限的空间体现无限深远的意境,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雅致的情趣,从而在内敛含蓄中引发无尽的情思与遐想。在禅宗看来,规定性越小,想象余地就越大,而以少胜多,只有简到极点,才能有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人们可以通过微小精致的景观见到广阔渺远的庙宇,感受“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阔”的美妙。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私家园林的假山理水通常是取意于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微缩到园林中,以显寓隐,以实写虚,以有限见无限,追求含蓄朦胧的审美境界。

例如,狮子林的假山(图5)以“取势在曲不在直,命意在空不在实”为理念,其三面环水,假山以廊桥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假山环围卧云室而筑,西假山临水而建,山水相依,如天然画卷。狮子林假山的意境取自四大佛教名山,特别是九华山的境界,设计的上、中、下三层假山分别代表了人间、天堂、地狱三重境界,穿游其间可体味人生百态。

又如苏州名园拙政园(图6)以理水而闻名,拙政园园门正对一座假山,绕道假山后,便是以小池为中心的一处半开敞的景区,其面对远香堂,又与西面的小沧浪隐约相通。进“远香堂”北望,池水宽广,池中树木苍翠,这里的开敞与前一景区的半开敞形成对照。尽管水体连通了两区,但在水周围有建筑分隔,似断似连,变化成趣。中部的水区不仅形态变化丰富,而且还成为了园中建筑、山石、岛屿等景点之间联系、转换的纽带,或一泓池水,或引泉成瀑,靠水体形态的变化来连通、分割,形成了以见山楼为主、疏落野逸的景区和秀绮亭、海棠春坞一带幽曲婉致的景区,这些景区的变化流转自如、毫不造作,手法多样,合宜得体。拙政园“疏水若为无尽,断处开桥”的理水艺术(图7),使在视觉上看不到水的源头和流向,有水体无限延展的自然之感。同拙政园类似的江南诸多园林追求水景深邃藏幽,多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若干互相连通的小块,并因水的来去无踪而给人以深邃藏幽的感觉。这些手法使水景看起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观赏者带来宁静、自如的雅趣,同时让人体会到自然的无限生机,摆脱社会现实中各种羁绊,还人本来心性。

(2)园林建筑,融于自然

中国园林的建筑在布局、色彩和造型都力求与自然协调。“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是古典园林布局的重要准则。在造园布景时,建筑要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同时还要综合考虑与叠山、引水、植物配置等各要素相互协调,融为一体。江南私家园林建筑色彩采用的是朴素、淡雅的基本色调,主要是灰色的小青瓦作为屋顶,全部木材呈栗皮色或深棕色,个别建筑的部件施墨绿或黑色,院墙采用粉白色。灰、墨绿、栗色和粉白色等稳重而又偏冷的色调,给人以宁静幽雅的感觉,目与自然界中的山石、水、树等相协调。

“好花需映好楼台”。建筑既是生活空间,也是风景的观赏点,还是生活方式、精神向往的物质依托。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样式多变,有厅、堂、斋、台、亭、楼、榭、轩、卷、廊等,都是根据居住、游赏、读书、作画、品茗、宴饮、抚琴、弈棋等需要而构筑的。建筑的营造在考虑人的生活和游乐欣赏的需要时,注重突出建筑的文化趣味,以幽静淡雅为主,以小巧雅致见长,不以壮丽浓烈取胜。园林建筑就在精巧和谐中巧妙布置,花间隐榭,水际安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起着点染、补充、剪裁、修饰山水风景的作用,使其凝练生动而臻于画意的境界。另外,飞动之美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图8)。古典建筑的斗拱、飞檐,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园林中的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讲究与天相接与地相齐,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3)花木寄情,花木言志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除讲究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外,它们在配置上也能够渲染、衬托、突出禅宗的文化意蕴(图9)。园中花木一般是屋角蕉影、窗外修篁、池边垂柳、雨中睡莲、经霜丹枫或雪中梅朵,既能观赏又能组景和分隔空间。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某些寓意联系在一起,如将松、竹、梅称“岁寒三友”,将梅、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君子”,认为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麦霜自行不趋炎势。其他还有松的苍劲、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植物造景师还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打芭蕉”;树木的选用也有其规律,如“庭园有松,画龙而点睛”,“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等,或用桂花、玉兰交植来寓意金玉满堂等。

(4)匾额楹联,意蕴无穷

古典园林文化的载体之一便是园中的匾额对联,其是园主及造园者表达造园主旨、咏怀抒情的最好载体。由于造园者多为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土,其匾额对联多出自古代典籍和诗句,其特点是雅致精妙,寓意深刻,区区数字却负载着广博而深邃的文化信息,在园林欣赏中起到点景和深化审美感受的作用。匾额题刻,是将园林中的虚实之景以及文人的情思系之一词,来表达其深邃的立意、含蓄的意境和高雅的情调,从而拓展并且强化和充实了景观的内在生命意蕴。楹联是随着骈文和律诗成熟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讲究骈俪对仗,音调铿锵,节奏优美,融散文气势与韵文的节奏于一炉,蓄意深远。如拙政园“雪香云蔚亭”的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梧竹幽居亭的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沧浪亭翠玲珑的对联“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图10)。

4 禅宗文化对寺庙园林的影响

禅宗哲学从兴起到成熟的过程,与寺庙园林的兴盛发展,大致是同步的。禅宗是中国佛教的精神核心,寺庙园林则是秉承这种精神的中国僧众的理想天地。禅宗兴盛后,几乎各处寺庙园林都留下了禅者的足迹。庐山东林寺、黄梅东山五祖寺等地都以其清幽天趣启示参禅者悟觉禅机。南宋迁都至临安后带来了在西湖景区兴建寺院发展自然环境的高潮,归隐寺、净慈寺、余杭径山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名列“禅院五山”,可见当时的风尚是禅寺与山水密切结合的。

例如,寒山寺在宋代称“普明禅寺”,相传唐代高僧寒山、拾得曾住此,故唐人称之为寒山寺(图11)。唐代诗人张继的《飒桥夜泊》是描绘该寺环境及秋夜氛围的千古绝唱,枫桥与夜钟,成了寒山寺的标志。枫桥点明了寒山寺的园林环境特点,其中寒山寺园林环境之妙,正在于它的闹与幽之对照,是交通要道,往来人众密集,而寺院小环境则独辟幽境,钟声悠悠,是古今中外四方游子的心灵净土。而禅寺钟声,则是成就寒山寺园林环境氛围、引人悟入禅境的又一因素。

结语

由上述所知,禅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追求自然美的情趣。园林,作为一种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创造的艺术,是最能体现人工与天然的关系、最能反映审美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从整体倾向上看,总是尽量地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避免生硬的人工斧凿痕迹,追求浑然天成的美。这种美的境界需要精心的创造,通过精心创造而达到自然天成的美感效果,就是中国园林的基本原则,即“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或“妙造自然”,这与禅家精神具有相通之处。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将其融汇到现代园林艺术设计的理念中,并不断的创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上一篇:截留公款投资亏损后无法归还的行为定性 下一篇:林语堂中国画学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