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遗传性结肠息肉1例

时间:2022-06-13 12:12:27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10-01

1 病例报告

患者 女 28岁。 因阵发性腹痛、大便习惯改变10年,加重伴便血、贫血2月就诊。自述10年前自觉大便习惯改变,腹泻,时有腹痛但不剧烈,便血症状明显。近2月以来,上述症状加重,食欲下降,体重下降明显,倦怠,精神较差,小便尚可,无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查体:体温36.9℃,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mmHg。发育正常,轻度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腹壁未见静脉曲张,无肠型及胃肠蠕动波;于升、降结肠区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包块,深压痛为(+)全腹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min,无增强或减弱。直肠指检:距5cm处可触及多个包块,质软,有轻触痛,指套有血渍,色鲜红。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00g;纤维结肠镜提示至回盲瓣的整个结肠内可见大量赘生物,大小不等,质脆,易出血,考虑为:结肠息肉。于结肠内和直肠分别取息肉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病理活检提示:(1)结肠息肉(腺瘤);(2)直肠腺癌。遂收住入院,行术前常规检查后在全麻下行结肠全切除+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给予支持、对症、抗炎治疗。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后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常规化疗。

2 讨论

家族性结肠息肉腺瘤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例患者十年前已经确诊患有结肠息肉,但当时考虑比较年轻,症状不明显,还有一些自身因素,未行任何治疗;患者此病存在遗传性和家族性倾向,舅舅因患此病发展为直肠癌去世;母亲也因确诊为此病后发展为直肠癌,曾行直肠癌根治术(miles式)。本病外显率50%,无家族史占20%左右者,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呈半球形分布,少数腺瘤有蒂,状较少见,息肉数目从100左右至数千个不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其组织结构与一般腺瘤无异。患者大多数可无症状,最早的症状为大便习惯改变,主要表现为腹泻,有时也可有腹痛、便血、脓血便、贫血、体重减轻和肠梗阻。本例患者后期变现为慢性失血,贫血症状明显常在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好发年龄为20-40岁。根据临床表现、经纤维结肠镜及或组织检查一般可确诊。本病一经确诊,以早手术为宜,对20岁以下患者,如症状不明显可暂不手术;若息肉体积增大,或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或息肉已经癌变者;腹痛、腹泻、便血的症状加剧者,应及时作外科治疗。本例患者病史较长,且直肠息肉已经明确癌变,肿瘤距较近,所以手术方式选择以全结肠切除+直肠癌根治术+回肠末端造口术。本病例提示我们,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此病的宣传教育,对诉有大便习惯改变甚至便血的患者均建议作必要的常规检查,如直肠指检、肠镜、肠道气钡造影;虽无明显症状,但表现为贫血、乏力、消瘦或原因不明发热等症状,应作常规的大便常规检查;一旦确诊患有此病,及时行外科治疗,预后较好。倘若延误治疗,一旦病情发展为结、直肠癌,除手术效果较差之外,术后生活质量必然下降,治疗费用高昂加重家庭负担,同时术后还存在复发和转移的可能。

上一篇:论心力衰竭如何临床治疗 下一篇:肝胆术后并发胆瘘28例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