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创新见解

时间:2022-06-13 09:28:13

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创新见解

摘 要: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成绩的考核是教育教学评价的核心。衡量一套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关键要看这套评价体系是否符合学校实际,是否关注了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评价;创新见解;发展性;等差数列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06-02

一、 传统考核的弊端

八里罕中学传统的考核在学科成绩方面重点考查以下三个要素:一是优秀率(满分100分,90分以上包括90分为优秀)排名,二是合格率(满分100分,60分以上包括60分为合格)排名,三是平均分排名。上级主管部门对高考分数也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统计。这种方法有以下两方面的弊端:

(一) 对学生的发展性认识不足

这种考评办法鼓励教师只追求名次,不看进步,对学生的发展性关注不足。另外由于分班不均也可能造成学生基础不一致,客观上导致考评结果不公。通常出现好的班级自始至终都好,分数总是高;次的班级自始至终都差,得分也一直低的局面,挫伤很多老师的积极性。

(二) 不同学科没有可比性

由于不同学科分值、难度不一样,导致学科考评分数,特别是平均分考评的得分不一样,这就造成学校在评价教师时,不同学科之间没有一个尺度进行区分。

二、创新考评办法

假若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分数总分为100分,可以分两部分:一是教学行为方面(50分);二是教学成绩方面(50分)。对教学成绩的考核应采用“四增量排名、等差数列赋分”模式。

考核的要素可以分为“拔尖学生、优秀学生、良好学生、平均分”四个考查要素。

(一)拔尖学生(占全年级学生总数的7%)

根据初升高成绩划出拔尖学生,查出各班拔尖学生数作为基础拔尖学生数,每考一次试,各班超出基础拔尖数的个数进行由高到低排名,依次按最高10分,最低7分,班级数为项数的等差数列项进行赋分(若是该项各班都没变化,各班全记零分,若班级所有人员原始成绩都在7%之内,考核时没有变化按第二名加分,若有变化按实际排名加分)。每位任课教师得分为所任班级数的平均分。(公式与说明:公差,优秀率得分=7+(n-1)d,若某位教师所教班级该项得分总和为c,所教班级数为a,则该教师此项得分=。)

(二)优秀生(占全年级学生总数的25%)

根据初升高成绩划出优秀学生,查出各班优秀学生数作为基础优秀学生数,每测试一次,各班超出基础优秀数的个数由高到低排名,依次按最高10分,最低7分,班级数为项数的等差数列项进行赋分(若是该项各班都没变化,各班全记零分,若班级所有人员原始成绩都在25%之内,考核时没有变化按第二名加分,若有变化按实际排名加分)。每位任课教师得分为所任班级数的平均分。

(三)良好生(占全年级学生总数的50%)

根据初升高成绩划出良好学生,查出各班良好学生数作为基础良好学生数,每测试一次,各班超出基础良好数的个数由高到低排名,依次按最高10分,最低7分,班级数为项数的等差数列项进行赋分(若是该项各班都没变化,各班全记零分,若班级所有人员原始成绩都在50%之内,考核时没有变化按第二名加分,若有变化按实际排名加分)。每位任课教师得分为所任班级数的平均分。

(四)学科平均分增量考评

根据初升高成绩,计算出学科平均分为基础平均分,用班级实有人数进行考评,三年不变,每测试一次,各班各科平均分超出基础数的分值由高到低排名,依次按最高20分,最低15分,班级数为项数的等差数列项进行赋分。每位任课教师得分为所任班级数的平均分。以上四项得分之和为该老师的教学成绩分。

若是知道每一个考查要素的增量排名,也可以通过等数列得出的查分表取得分数(见表1)。

以上的教学效果评价部分,以每学期期末为准,高三以期末县级以上摸底考试为准,高一年级以初升高为基准,以后每一次测算都以上一次学期末考试成绩为基准。

以语文组郑金阳老师为例说明采分办法:详见表2。

郑金阳老师任教1、2两个班的语文课,上学期1班的语文考试中拔尖、优秀、良好学生数分别为11、22、30人,平均分为96.56分;下学期1班语文考试中拔尖、优秀、良好学生数分别为8、17、27人,平均分为90.33分;两次考试的拔尖、优秀、良好、平均分的增量分别是:-3、-5、-3、 -6.23;如表2所示,2班拔尖、优秀、良好、平均分的增量分别是: -10、-4、-8、-5.81。

在表3中,郑金阳老师所任1班拔尖学生数增量为-3,在全年级24个班级中排名为第8名,由以上所述算法,或是查表1,拔尖学生项得分应为9.09分,根据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其他分数、与2班的分数。

笔者用“四增量排名、等差数列赋分”对我校部分教师考核的结果(见表4)。

三、“四增量排名、等差数列赋分”的创新点

以“四增量排名、等差数列赋分”为模式的考核办法有三方面的创新点:

(一) 从关注成绩的高低转化为成绩的变化量

这种变化可以引导教师更多地关注每位同学的进步,无论学生原来基础如何,只要是有了一定的进步就应该得到肯定。

(二) 将不同学科任课教师统一评价

因为考查的是增量而不是实际成绩,这样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谁进步的幅度大,谁的得分就高。与所任班级多少与学科特点没有直接的关系。表4中列出了语文组与数学组的考评分比较情况,在列出的17名教师中前7名是语文教师,后10名是数学教师,可以看出所得分数与学科没有直接关系。

(三)考核不会差距太大

传统的考核有时会出现分数大起大落的情况,前后名次相差几十分的情况时有发生,挫伤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四增量排名、等差数列赋分”这种办法由于每一项限定了最高分与最低分,比如拔尖学生这项,最高分是10分,最低分是7分,并且相邻两个名次相差只有零点几分,这样既有了区分,同时也肯定了每一名老师的工作,对营造老师之间团结协作的氛围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结束语

这种考核办法非常适用于学生基础基本相当的班级,但有时分班不一定分得十分平衡,有的学校存在实验班与文科班,虽然利用这种办法在不同类班级之间,不同学科之间评比很大程度已趋于基本合理,但经深入思考还是有差别,比如文科与理科、实验班与普通班的进步幅度还是存在差别的。这一点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霍益萍,周振平.在项目研究中和学生一起成长[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上一篇:新课改下构建高中英语阅读开放性课堂的探讨与... 下一篇:为长江航运打造服务贸易金融总部,符合现代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