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服务:酝酿爆发

时间:2022-06-12 06:23:31

汽车金融服务:酝酿爆发

12月11日,中国正式入世,对汽车行业而言,有一个令国外汽车厂商格外兴奋的承诺:允许外国非金融机构进入汽车信贷领域。这一承诺,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和金融机构到底有多大影响?是不是一场恶战即将开始?其实不尽然,一切还在等待中。

金融服务尚待启动

“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不同于一般的财务公司,它不是为本公司的资金运作服务,而是为消费者服务。”德国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北京代表处的赛汉说道,“汽车公司所属的金融服务公司要与银行合作,业务手续复杂,风险和成本都很高,只有集中到大的公司才能把成本降下来。中国的汽车企业没有能力提供大规模的金融服务,因为它们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无法融到很便宜的钱。”

资金问题是国内汽车企业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关键所在,入世以后,变化的是国内的汽车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但是,企业的资金并不会因为入世而发生任何改变,从这个角度来看,入世对于中国的汽车企业在金融服务领域带来的冲击并不会很大。

再者,中国银行1998年10月颁布的《汽车金融管理条例》规定,只有国内的四大商业银行被授权可以经营汽车贷款业务,2000年初,才把范围扩大到所有国内商业银行。所以国内的汽车企业都在迫切地等待着央行修改和颁布新的管理条例,从而使自己从事金融服务合法化。据中国人民银行非银司司长夏斌透露,这个过程还正在进行当中。

金融机构匆忙应对

同样,对于银行等专门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来讲,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在汽车金融服务领域要先占到一席之地也尚待时日。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负责人认为,“中国本地的金融机构拥有强大的网络,比像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网络要大的多,具有很强竞争实力。但汽车信贷服务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抓住客户,包括最终的消费者以及经销商。这方面,国内金融机构的实力就显得弱了。”

也许正是认识到自身的这一缺陷,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日前已与上汽财务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共同签订协议,约定在未来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进行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另外,根据旧的《汽车金融管理条例》,国内银行提供信贷的范围只限于国产汽车,而随着中国入世,关税下降,消费者将会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进口的高档轿车,对此消费信贷需求也将越来越大,所以,各大银行都在纷纷向央行提议要求国内金融机构享有与国外金融机构同样的国民待遇。

消费者一声叹息

当然,不论是国内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还是国外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它们恶战市场的主要原因是看好国内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的汽车市场私人购车近年来逐步升温,每年在以20%的速度增长,1996年以后私家车的比例增量在整个汽车零售中占62%以上。

但与此不相称的是,汽车消费信贷并没有因为汽车市场的启动,持币待购人数的增加而发展起来。在某机构的一次调查中,只有5%的人办理了汽车贷款,却有35%的人表示宁愿一次性付清也不愿意贷款;同时,还有29%的人因为贷款手续复杂而放弃。

可以看出,中国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还面临一个培育市场的任务,入世只是一个契机,短时间内,需求不会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消费者认识到,汽车关税在逐年下降,汽车价格也将不断调低,消费信贷的成本也将随着央行第八次降息而缩减,所以,等等看的心理萦绕在每个消费者心头。消费者也在等。

目前大家都在等待中。汽车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在等相关的政策出台,而消费者则在等价格的进一步降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个人业务部崔一萍处长这样说道。也许这种等待过程当中,正在蕴蓄着爆发的能量。

上一篇:投资中国的两大热点 下一篇:CDMA,谁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