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资本游移

时间:2022-10-27 03:32:09

环保:资本游移

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环保领域,而在一个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建立起来之前,民间资本的脚步依然游移

巨大的缺口

关于环保,一句很煽情的口号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但在很多冲杀在环保一线的人士看来,中国的环保,激情和觉悟现在都不缺,最缺的,是钱。

2001年底,有关官员透露,“十五”期间,国家环保投资预计将达到7000亿人民币,比“八五”期间翻一番。媒体似乎有理由对数字欢呼:这不仅说明整个社会和政府对环保越来越重视,也向环保企业描绘了未来五年环保蛋糕的尺寸。然而,对这7000亿,各种说法却各有不同:有人认为,7000亿是采用倒推方式计算的,不是国家准备拿出7000亿元做环保,而是规划中未来五年,中国的环境保护需要投入7000亿。也就是说,7000亿是整个环保投入,而非环保产出。更有人说,连朱总理都在发愁,这增加的3000多亿从哪里来。

缺钱是肯定的,发达国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0美元的时候才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污染,而我国要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800美元的基础上开始治理,压力可想而知。

环保属于公益性事业,本应该由政府出钱进行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但在目前情况下,政府无力拿出这么大的一笔钱,吸引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进入,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国家经贸委的《环保产业发展“十五”规划》提出,国家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取股份制或股票上市等多种投融资模式投资环保产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元化,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在已建立收费机制的城市可以采取国际通行的BOT项目投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也可以采取股份制的方式,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出资建设和运行城市环保基础设施。

VC与环保绝缘

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环保领域,对于环保企业来讲,是否意味着真正的机遇已经来临?

北京博朗环保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曾光军认为,准入开放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商机。就博朗公司的主业――垃圾处理来说,尚未形成一条有效的收费机制,以保证重金进入的垃圾处理能有利可图。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垃圾处理费用仍然无法做到向居民直接收取,企业投资建设垃圾处理厂,利润来源是从政府的垃圾处理税费收入中二次划拨,而这种不能直接面对市场的商业模式显然缺乏吸引力。

没有充足的利润,自然无法吸引到风险投资商注意。虽然曾光军一直为公司的BPY垃圾处理技术骄傲(根据国家权威技术部门的认定,BPY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对国内的混装生活垃圾进行填埋、焚烧统一处理,并生成可使用的农用肥料的全国产化技术,博朗公司利用这项技术,已经在北京的延庆、福建的漳州等地为当地政府建立了BPY垃圾处理工厂,实现规模化运做),但是,当他需要为这项技术找到进一步资金支持,把这个目前为止总资产规模只有5000多万,尚处于亏损的公司带向更高发展阶段的时候,1998年以来的四年间,他所接触过的十几家风险投资商,无一例外地都对他说了“NO”。“我们已经对风险投资彻底失望了,”曾光军无奈地说,“风险投资商们似乎只会锦上添花,却不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他们希望能在6个月之内看到公司的赢利、然后转手卖出所持股份,但垃圾处理行业不同,你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博朗公司的遭遇并非偶然。2001年4月19日成立的中宜环能公司拥有垃圾处理方面的十几项专利技术,他们也在融资方面遇到了困难。公司COO张青承认,公司目前的运营资本还是由向海外出卖技术获得的一些收益,跟风险投资商接触了几次,也未能获得青睐,“风险投资商对介入项目投资不感兴趣,收益期太长,如果政府能够信守承诺,回报会稳定一些,但也不会太高。”张青说。事实上,类似博朗和中宜环能这样的小型环保企业是我国环保业的主力军。2000年,我国的环保产业总产值仅1000多亿人民币。为数1万家的环保企业中,90%为资产规模在1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中国的环保产业尚处于襁褓之中,类似博朗和中宜这样的中小规模环保公司普遍处于嗷嗷待哺的挣扎状态。而缺乏资本的支持,是小企业难以张大的主要原因。

BOT能否复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桑德集团的融资模式自然受到环保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桑德集团的主营业务是废水处理,1994年成立以来,已经承担了全国十几个企业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任务。由于国内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日趋完善,桑德正在把工程重点由工业废水向城市生活废水领域转移。

桑德1994年创立时,启动资金是40万人民币,北京先河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但是,40万人民币对于一个有心做大事的企业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桑德的创始人文一波在北京第三聋哑学校租了一层楼,一次付了半年的房租,就所剩无几了。到1994年5月,文一波用最后一笔钱在《中国环境报》上做了一个四分之一的通栏广告,广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工程项目定单救活了桑德。到2000年夏天,桑德从北大方正风险投资公司和中金公司各融入资金1200万人民币,成为当时国内第一家引入了风险投资的环保项目企业。

“环保产业可以细分为环保产品生产、环保工程实施和环保信息服务等三个不同层面的市场,在这三个市场中,环保工程实施企业迅速做大的机会更大。”北大方正投资有限公司投行部总经理何愿平在北京市科委做过6年多的环保技术评测和鉴定工作,对环保产业研究颇深。这也是方正投资作为一家主要围绕IT产业做战略投资,却敢于进行跨行业投资的一个原因。何愿平认为,环保产品的特点在于受到工程和技术的制约,难以标准化,因此,难以形成全国范围的大市场。而环保信息服务在短时间内还属于高端服务,市场也不大。只有工程实施企业,由于具备专业的环保工程技术和运营能力,才有机会迅速做大。“做工程实施的企业类似于IT行业里的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公司。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合,把复杂的环保技术整合起来,有效地降低运做成本。在污水处理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做系统集成的企业只有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何愿平说。

桑德得到风险投资商的垂青,不仅是因为它在技术和运做模式上的优势,更有“天时”相助。与垃圾处理相比,由于居民用水数量更便于量化,我国污水处理居民收费制度已逐步成型,例如,北京市每吨生活用水是2块钱,其中4毛钱用于污水处理,这部分费用由政府收缴,然后按照一定比例移交给环保项目运营方。目前,桑德集团已经在北京肖家河和通州区两地建立了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BOT的模式(即以政府特许权为根据,由非公共机构融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运做后的主要收入来自政府或其相关部门)通过投标获得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权,然后与政府签定协议,获得污水处理的稳定收益。

桑德要想做大,就不能像现在这样,拿公司的自有资金去做项目,桑德“中华碧水项目”的规划是,在未来的10年内,在全国10个城市建造50个污水处理厂,真正实现污水处理产业化,打造出国内环保产业的航空母舰。这就需要以项目为平台,吸引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进入,共同把污水处理的蛋糕做大。对于以项目为平台的投资,文一波的想法是,成立项目公司,投资方可以通过参股的方式进入到项目中去,但是桑德占大股东,这样,桑德会成为一个对其旗下的项目公司进行控股的大股东。通过资本的力量推动环保的产业化。

当然,BOT的模式也会有风险,与“交钥匙”的方式不同,BOT要求工程建设方同时负责运营,而在通常为10-20年的运营期中间,政府行为造成的工程延误或实际建设费用增加,都是预料之中的风险。连国家经贸委的刘鸿鹏处长也承认,“政府总是好心,希望能够把当地的环境治理好,但是实际操作的过程受各种因素影响,BOT过程中政府与运营方磨合的好坏将决定BOT的成败。”

看来,文一波要想在整个中国复制污水处理的BOT模式,不仅要学会与投资伙伴打交道,更要学会与政府跳探戈。

上一篇:警惕亚信 第3期 下一篇:跨国公司与中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