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护理

时间:2022-06-12 02:11:3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护理

2003年以来,我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0~68岁,平均52.4岁。梗死部位:左心室前壁梗死10例,左室下壁合并右室梗死12例,左心室广泛梗死10例,左心室隔面梗死3例,症状表现剧烈胸痛15例,胸闷、上腹不适20例,发病就诊时间均

1.2 方法

1.2.1 用药前准备 一般患者入院10 min内立即记录18导联心电图,以便与用药后的心电图比较。快速开放静脉通道。因尿激酶的主要副作用为出血,因此用药前必须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1.2.2 溶栓方法 根据医嘱采用:尿激酶50万单位,溶于4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推注15 min,续100万单位尿激酶溶解于100毫升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溶栓24 h后用低分子肝素钙500单位,脐周皮下注射,12 h一次,连用7 d。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多为突然发病,且多见于中老年,疼痛的刺激加之患者及其家属无思想准备,入院时常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故应尽量保证有一名护士陪伴在患者身旁,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同时医护人员应以一种紧张但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溶栓前的准备工作,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2 一般护理 嘱患者绝对卧床1周(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排便时严禁用力,常规予缓泻剂),并保持环境安定,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并告知患者家属此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对那些急性心肌梗死后症状不明显的患者更应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嘱患者进流质、低盐、低脂、易消化、产气少的饮食,须含必需的热量和营养,可少食多餐。

2.3 吸氧 吸氧特别是急性期吸氧对挽救心肌有重要的作用,可通过鼻管或面罩以2~4 L/min流量吸氧,严重者流量可达6~8 L/min。

2.4 止痛 遵医嘱予哌替啶或吗啡止痛,并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或速效救心丸5粒舌下含化。止痛不仅可稳定患者情绪,而且还可降低心肌耗氧量。

2.5 纠正左心衰 部分患者以急性左心衰为主要临床表现入院,可予吗啡3 mg静推,若无效可重复。

2.6 溶栓治疗 对于心肌梗死发生不足6 h者,年龄在70岁以下者并排除以下禁忌症:①近期(14 d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出血、咯血、痔疮出血等),作过外科手术、活体组织检查、心肺复苏术后(体外心脏按压、心内注射、气管插管),不能实施压迫部位的血管穿刺以及外伤史者;②高血压病患者>180/110 mm Hg,或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者;③有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史,或半年内有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包括TIA)史者;④妊娠、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且高度怀疑左心房内有血栓者;⑤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⑥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进展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者。遵医嘱予溶栓治疗:先让患者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随后以尿激酶150万单位在30 min内滴入,注意用药后患者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是否发生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

2.7 监测 持续心电监护,并且在溶栓前后监测心电图、血压、体温、脉搏的变化,定时测定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型等,一方面可判定溶栓的成功与否,另一方面可提前发现心律失常,以便及时作出治疗护理措施。

2.8 消除心律失常 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时,可遵医嘱予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治疗;缓慢的窦性心律失常可予阿托品0.5~1 mg肌肉或静脉注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胺碘酮等药物治疗。

2.9 控制休克 约20%的患者由于呕吐、出汗、发热、使用利尿剂和不正当饮食等原因而有血容量不足,需要补充血容量来治疗休克,但又要防止补充过多而引起心力衰竭,补充血容量后可酌情再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另外还要注意纠正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避免脑缺血、保护肾功能。

上一篇:静脉输液穿刺成功技巧 下一篇:32例脑血管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