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急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临床病例分析

时间:2022-08-24 01:44:41

12例急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临床病例分析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近年增多,危害严重,现将我科2003~2006年收治的12例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20~68岁,除2例为误服外,其余均系自杀。服毒剂量30~250ml,平均住院6.28天,最短1天(自动出院),最长15天。3例自动出院,其余均痊愈。

临床表现:12例患者中毒早期均出院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伴胸闷、心悸者2例,伴咽干者3例,伴腹痛者1例。

实验室检查:血胆碱酯酶均降低,介于15~122U/L,(血胆碱酯酶正常值203~460U/L)。血常规:白细胞增高4例,血钾降低5例。

其他检查: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者5例,偶发房早1例。

结 果

①催吐、洗胃:用刺激舌后根法催吐,12例患者在服药后12小时内均给予生理盐水或清水洗胃。②解毒药物:予小剂量阿托品治疗,并可根据病情反复给药,如合并有机磷中毒则同时予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定治疗。③对症支持治疗:血钾低者予补钾治疗,剧烈呕吐者予止吐药物,上腹部症状重者予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

讨 论

中毒机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3类,其中杀虫剂毒性高。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同有机磷农药相似,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酯酶,使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乙酰胆碱蓄积后兴奋胆碱能受体,出现与有机磷中毒类似的临床表现[1]。但氨基甲酸酯类抑制胆碱酯酶作用时间短暂,中毒后经治疗一般恢复较快。某些氨基甲酸酯类也可抑制神经靶酯酶,但一般是可逆的,不引起迟发性神经病[1]。

治疗体会:尽早洗胃,服药史明确者及时洗胃,并予小剂量阿托品治疗,轻度中毒者可口服或肌肉注射阿托品,总用量比有机磷农药中毒小,不必强调阿托品化;重度中毒者应根据病情迅速静脉注射阿托品,并尽快达阿托品化[1]。单纯氨基甲酸酯类中毒不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因现市面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个别混入有机磷农药,故对病情严重,胆碱酯酶恢复迟缓的患者及时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定,并监测血胆碱酯酶,随时调整用药剂量。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治感染,加强支持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培安,等.职业病临床指南.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194~195

上一篇:“2×4”固定矫治技术临床应用19例 下一篇:儿童牙科恐惧症行为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