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先驱马应彪

时间:2022-06-11 08:37:13

19世纪末,中国社会面临一个巨大的转型期,为了生计,沿海地区的劳苦人民纷纷出洋去寻找出路。华人劳工在当地的奋斗,既有血泪斑斑的一页,也不乏通过聪明才智而发家致富者。创建先施百货的马应彪,就是这一群中的成功者。

苦其筋骨

马应彪还在幼年时,他的父亲马在明就被人贩子“卖猪仔”去了澳洲,沙涌的家中只有马应彪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地度日。不到8岁的马应彪就要到村边的河道田沟里捉鱼虾,在村头巷尾捡拾猪粪,并将捡拾的猪粪晒干,累积到一担时挑到沙岗墟变卖,换回大米。12岁,马应彪便开始学习耕种,担负起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重担。

1881年,马应彪与几位同乡一起前往澳洲谋生。但马应彪没有像其他同乡那样仅是寻找收入好的工作,而是决定先学语言。马应彪找到了爱尔兰人温文开的菜场,他感兴趣的是这家女老板会讲广东话,他向女老板提的要求是:管三餐饭,外加每天教授自己一小时的英语课程。因为掌握了英语,且得到菜场老板的信任,马应彪有机会独自到菜场做买卖,因此他掌握了一套行商的技能、技巧,同时认识了不少商界朋友,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之后,马应彪离开了温文家,自己租了一块地开菜场,因为他为人诚实,又懂得英语,许多华人都托他代销瓜菜。委托代销的人越来越多,马应彪决定放弃种菜,转而在悉尼一处靠海岸的市场租了一个铺位,专营蔬菜买卖。有了一定的资金后,马应彪又连续开了永生、永泰、生泰三间水果店,经营在斐济种植的香蕉和中国土产。随着永生、永泰、生泰三联商号的生意兴隆,名噪一时,澳洲的华人报纸纷纷报道马应彪在澳洲的成功创业。在偏僻矿区打工的马应彪之父马在明因此找到了儿子。马应彪将父亲送回家乡与母亲团聚,又将澳洲的三联商号转让后携资返香港发展事业及成家。

1882年从澳洲回到香港,马应彪筹办了华信庄和永昌泰金山庄,经营出入口货物,兼办侨汇。在香港安定后,他便筹备与受过西式教育的霍庆棠结婚。为了筹办婚礼采购各种用品,他们几乎跑昏了头,然而,就在采买间马应彪动了开设百货公司的念头。1900年,马应彪会合几个澳洲归侨,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72号买得一个铺位,创办了香港第一家华资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并于1900年1月8日正式开业,成为我国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之一,也是香港当时最大及最主要的零售公司。

敢为天下先

过去的中国传统商号多以独沽一味为宗旨,且不注意店堂和铺面的布置艺术,一般都不设沿街玻璃橱窗,商品就直接堆在店堂口,而马应彪特别强调公司的装潢设计,当时他把筹回来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公司的装修,只留下5000元进货,这种明显西化的经营手法在当时中国商界绝无仅有,显得独树一帜。

以前店主店员有“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传统。香港先施开业后,马应彪在商场正面的高柱上大书:始创不二价,诚信名远扬。倡导“不二价”制度,大胆引进外国百货店明码实价的销售方法,有研究商业史的学者评论道:“这种破天荒的举动,对含糊、模棱两可、态度暧昧的传统方式是一种反叛,也最接近市场经济的本质。”

各柜台售出货物不论金额多少,一律用复写发票,设立收款处,柜台和收款处每天对账以防差错。这在现在看来非常普通,然而在当时却是开创性的。

他还打破原有观念,率先雇用女售货员。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马应彪的妻子霍庆棠,她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第一个走上了公司的柜台,成为中国女售货员第一人。当时这在香港惹起了莫大风波,以至于要调华民司的人来维持秩序,百货公司被挤得水泄不通,免不了有指责的、轻薄的、装神弄鬼的,可霍庆棠泰然自若、应酬自如。她不仅自己去当售货员,还带动了两位妹妹也在公司做售货员的工作。当时的报纸这样描述,“霍庆棠仪态端庄,善于辞令,熟悉货品性能,周旋于顾客之间,深受男女顾客的欢迎,她在先施公司出任售货员期间,绝不以经理总督夫人的身份,凌驾于管理人员之上。”直到生下自己的第五个儿子,她才辞掉售货员之职。

这无疑触动了封闭而保守的社会的神经。女店员都经过霍庆棠精心挑选,长相标致,服饰统一,面含微笑。跑来围观这些女店员的民众太多了,大楼前的马路每天都交通堵塞,警察不得不在大冬天里前来维持秩序,忙得满头大汗。

1910年,马应彪集资40万元,在广州长堤建五层洋楼,1912年开始经营,叫广州先施粤行,内部陈设与香港相同,成为广州当时唯一的游玩康乐中心及当时最大的百货公司。跟着又在广州十八甫和中山五路开设分行。

1914年,马应彪在上海成立了先施公司,地址选在了南京路北侧。这本是旧上海东北角的偏僻地块,商铺寥寥,生意清淡,早被风水先生认为是“财神爷不喜欢”的地方。所以,地价比其他地方足足低了两成。唯一的优势是交通,这里有直达上海火车北站的电车。不过,对于旧上海滩的日用百货店主来说,那些行色匆匆的外地旅客,对自己的生意也很难有什么照应。

风行上海滩

就在这块地上,马应彪建起一座五层高的大厦。早年上海的建筑物一般都只有两三层,店铺都非常狭窄,上海先施公司的五层大厦巍然矗立在南京路上,一时在上海市民中引起轰动。大楼里设有电梯代步,这是中国第一台载人升降机。开张之日门前车水马龙,商场里人山人海。它附设的屋顶戏院、东亚旅馆和豪华餐厅也同时开张,杂耍、宁波滩簧、绍兴戏、京戏、变魔术的、吃点心的,一时间人山人海,有人甚至流连忘返,数日不归。名流陈蝶仙题诗道:“上界瑶台辟九层,云梯(指电梯)无级自然升。琼楼玉宇知多少,如此高寒得未曾。园亭台榭恰凌空,恍在璇玑织女宫。入夜华灯灿如锦,管弦声在半空中。”开设先施乐园是先施公司经营手法的一大特色,先施也成为中国始创的最大连锁百货。

而为了提高职工素质,马应彪在公司里办了英语补习班,还专门雇佣了洗衣工、理发工、医生等等,公司员工可以免费洗衣、理发、看病,夏天还有清凉饮料喝。

在当时的先施百货公司,有钱人能买到与世界潮流同步的各种商品。这也是马应彪创造的“环球百货”概念,每个月,他都会派员工去欧洲等地,采购最新上市的时尚服饰与食品。而钱包瘪瘪的普通市民,一样能从先施购得自己心仪的商品。马应彪还设立了中国第一个“一元店”,把一些残次和被挤压的商品搭配成价值一元的商品包,任人选购。

在30年代,先施公司以英国花布制造女装短衫裤,盛极一时,为了促进销售,马应彪还策划了一次时装表演,当时由于一般妇女不愿意抛头露面,为了找模特儿,先施找来塘西红牌阿姑充当模特儿,写下香港时装界历史的一页。

虽然在许多同行眼里,马应彪的这些新派做法是“极大的冒险”,但它们却被那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所认可。

1922年,先施将香港、广州、上海三地公司合并,互为依托,基础稳固,资本充足。马应彪一面在新加坡、广西南宁等地开设先施公司或支店;一面又投资保险业、地产业、金融业及工厂。先施公司的资本额不断扩大,成为一个著名的企业集团。

除了百货之外,马应彪还是保险业的先锋,早在20世纪初,马应彪的先施公司就开设了保险置业、人寿保险等业务。1924年,先施公司的百货大楼加盖两层,成为七层大厦;旅馆部分加盖为八层高楼,高达90余尺。这年,先施保险公司在沪设立分公司,香港先施化妆品公司也在沪设立分庄,1929年将沪庄改为上海分厂,制造先施花露水、牙膏、牙粉、护发霜、水仙爽身粉、丽莲雪花霜、千里香头水等数十种化妆品,称誉国内外。

1932年,上海先施公司受到“一・二八”战事影响,营业骤降,一度陷于困境。1936年,马应彪辞去总监督职务,仍任名誉总监督。1944年7月15日,马应彪逝于香港,享年83岁。

热心教育与公益

经商之余,马应彪多有善举。1915年他捐款救济两江水灾,之后天津发生水灾,他任筹赈会主任。此外他还曾是广州红十字会主席,在多家医院任职。

马应彪年幼失学,所以很重视文化知识,他悉心钻研,创造了一套汉语识字的最佳方案:五千字课,并亲自雇人书写九宫字格,给上夜校的员工临摹。为了让员工学得更好更快,马应彪还专门编印了“同音字韵”的课本。先施百货公司的夜校也鼓励乡人与同胞免费就读,他对文盲失学的成年人教育,比起后来的扫盲运动,早了好几十年。

他热心教育事业,在家乡为纪念其父马在明开办在明妇幼院,捐款倡办沙涌妇女学校和幼儿园,广州的广东女子学校、培英中学,上海的向光、南洋商业高中等学校,并任校董或校长。有史料称,马应彪在广州、上海、香港等地,先后建设或参与建设了近20所小学、中学。

他还捐巨款资助广州岭南大学,并以夫人的名义建立了一个护养院,以便学生就地留医。马应彪创下了“独资捐建整座建筑之先河”,他还同陈嘉庚、蔡昌等十名侨商,捐建了有名的“十友堂”,成为该校第一位华人校董。马应彪还力排众议,创办了岭南农科大学,并亲任农科大学董事会主席,设立了蚕丝、农田、农艺、畜牧等科系。

马应彪是我国百货业的先驱人物,为我国百货业的现代化作出了开拓性和建设性的贡献。

高雅根据《南方人物周刊》、百度百科、《中国青年报》、大洋历史等综合编辑。

上一篇:多伦多证交所:天鹅孵化器 下一篇:“低智商”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