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2 07:11:20

百货工作计划

百货工作计划篇1

百货企业品牌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1、企业品牌管理是百货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内部管理情况的审计是企业审计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百货业品牌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与企业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同等重要。因为百货业品牌管理对于保护企业品牌专用权,维护企业品牌信誉,保障顾客利益,促进企业品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一个有良好品牌管理的企业,必定考虑到品牌建设与保护、品牌维护与创新等要求,在品牌管理中有较为清晰的内控制度、管理职责、操作流程、审批权限等,反之,则可能出现品牌权属不清、品牌定位不明、品牌覆盖面不广等问题,影响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企业品牌管理与百货企业经营发展关联紧密

对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的审计也是企业审计需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百货业品牌管理与企业经营发展互为影响、密不可分。一家品牌管理出色的百货企业,通过强大的自身企业品牌效应能吸引更多的名优商品品牌入驻,以达到“强强联手”的效果,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来店消费,并拉动企业销售收入的提升。对百货企业来说,企业品牌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企业销售收入有直接的关联,企业品牌本身就是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的隐性附加。对品牌的有效管理,也是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有效谋划。

百货企业品牌管理的审计思路

1、把百货企业品牌审计与企业发展规划审计相结合

百货企业品牌建设往往与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息息相关,简言之企业应将品牌建设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之中。在审计中,一是要关注规划是否明确品牌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是否在战略层面提出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策略;二是关注是否有相关的品牌声誉维护机制,在品牌认知度建设中是否有所开拓,是否为企业品牌及核心系列品牌设计相关的视觉识别标识和品牌导入及管理手册;三是关注是否有创建自有商品品牌的计划和举措,是否有企业品牌与商品自有品牌一体化运作的设想、时间进度及相关推进方法,以及品牌的持续研发能力等。

2、把百货企业品牌审计与企业营销状况审计相结合

百货企业品牌管理运作情况与企业营销状况直接相关。品牌资产就是企业竞争力,品牌管理水平趋好,竞争力水平就会有所提升,营销状况也将走强。在审计中,一是要关注百货企业品牌排名情况,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长情况,品牌投入与产出情况:二是关注企业商品品牌的拥有量情况,对名优品牌、“老字号”品牌的管理与使用情况,商品品牌与企业品牌的联合与市场开拓情况,是否有品牌联动策略的计划与执行;三是关注是否在企业营销中有考虑顾客需求的调研与改进,是否通过品牌管理加强顾客对百货企业的信任度,是否通过品牌管理使顾客感受到商品和服务所体现的附加值,将品牌认知、品牌品质、品牌忠诚度等与消费链条相关联。

3、把百货企业品牌审计与企业服务创新及自主创新审计相结合

百货企业一般不仅仅满足于“做房东、纳房客”的经营理念,除了广泛吸纳既有的商品品牌外,还会致力于开发自主品牌,这就是服务与商品流通的有机融合。在审计中,一是关注自主品牌的研发与生产,是否在成本控制与选取生产商方面有严格的把关和考核机制,是否能提供价廉物美、或质优价高且具市场竞争力的商品;二是关注是否根据顾客需求“倒逼”服务创新,是否发挥实体店在顾客体验方面的优势,是否创设卓有成效的服务品牌工作室等,让顾客有信任感、归属感:三是关注是否根据商户的需求促进服务创新,是否为商户促销、广告宣传等提供便利,是否合理根据商品品牌定位进行布局,并将百货业近距离服务的优势予以发挥。

百货企业品牌管理审计发现的相关问题

1、品牌规划性不强

纵观国外知名百货业品牌,都无一例外拥有悠久的品牌历史、丰富的品牌内涵和明晰的品牌定位。如美国巴尼斯精品百货店,创建于1 923年,是一家与时尚优雅的生活方式相吻合的个性化专业百货店。但在国内百货企业中,有的只是把品牌作为一个名称,没有和百货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愿景等相结合,不能深度挖掘品牌本身所蕴含的“故事”:有的对品牌发展缺乏细致的规划,对经销和代销的商品品牌“来者不拒”,不能根据商品档次结构做出合理区分,也不能对竞争市场做出适当划分;还有的不重视对传统品牌的使用和宣传,把传统品牌束之高阁,盲目舍弃“老字号”,热衷“翻牌”赶潮流,品牌规划性不强。

2、品牌抗击力不强

现代电商对传统百货业冲击巨大,不断蚕食百货业的市场份额。网络销售由于其不需要铺货、店租成本为零,在成本控制上具有一定优势。随着G2000、优衣库、TOMMY等一批知名品牌在实体店销售的同时纷纷转战电商阵营,使用功能强大的互联网来销售商品的越来越多。针对这一巨大挑战,有的百货企业通过大幅让利来扩大销售。但同时也消耗了自身的盈利能力;有的通过增加广告投入量来吸引“眼球”,但是收效甚微;有的将百货店重新装修和布局,通过焕然一新来提升品牌档次,但顾客未必买账。百货业在面对现代电商等新兴销售渠道时,其品牌竞争力不强,往往缺乏与之抗衡的能力与办法。

3、品牌创新力不强

百货企业品牌一旦设立,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和名称,还应在企业品牌维护和创新方面继续采取跟进措施。再肥沃的土壤不经耕种施肥也会荒芜,再好的品牌不经维护和创新,终将逐步淡出市场视野。有的企业重视百货企业品牌从创设到为大众所熟知的过程,通过市场营销的各种方式把品牌“竖”起来,但在形成一套标准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后,却固步自封、不思求变,没有随顾客消费需求、商品引入特点、品牌自身发展进程、市场环境变化等作出创新型转变,最终将被瞬息万变的市场所淘汰。有些缺乏创新精神的品牌,如沈阳伊势丹、西友百货、大荣百货等已逐步消失在中国消费者的视野里。

对百货企业品牌管理的几点建议

1、融入规划,彰显文化

建议百货企业将品牌建设融入到企业发展规划中去,与企业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速度与品牌成长周期、创新企业整体形象结合,让企业名称在顾客中的认知度不断扩大、企业标示内涵不断延展。加强对自有商品品牌的开发,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文化为先驱,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供个性化和增值服务的完整品牌体系。

2、明确制度,规范管理

建议百货企业将品牌管理作为一项制度予以规范,明确品牌创设、品牌定位、品牌保护、品牌营销、品牌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审批权限和管理职责,加强品牌工作信息沟通联系,形成推动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

3、创新服务,贴近顾客

建议百货企业合理运用实体店体验式服务和无障碍沟通的营销优势,及时提供顾客需要、市场细分、具有比较价格优势的商品。并做好顾客和生产商之间的沟通桥梁。积极引进世界著名商品品牌,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探索,达到优化商品结构、贴近顾客需求的目的。增强品牌的控制力及企业核心竞争力。

4、加强培训,提升实力

建议百货企业结合国内与国际经贸的实际,加强品牌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品牌的国际竞争和发展要求。同时,引进国际品牌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的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品牌市场。

百货工作计划篇2

截止到200*年1月28日止,____县营销部提前2个工作日圆满完成永州市局下达了元月份销售计划,顺利实现了200*年__营销部卷烟销售开门红。

200*年1月1日至200*年1月28日,__县营销部销售卷烟3082大箱,完成了本月销售计划3017大箱的102%,超过计划进度8个百分点,提前2天完成元月份销售计划;销售省外卷烟807大箱,完成本月省外烟销售计划694大箱的116%,超过计划进度22个百分点;销售14个重点牌号118大箱,完成本月14个重点牌号销售计划92大箱的128%,超过计划进度的34个百分点;销售均价10655元/大箱,比计划销售均价10749元/大箱少94元/大箱;省外烟销售比例为26%,超过计划比例23%三个百分点。

及时部署定目标

200*年12月27日,全市200*年访销工作刚刚结束,__县营销部立即组织客户经理、送货员召开专题会议,认真总结分析了200*()年的卷烟销售工作,并按照2.5万大箱的总任务预分解了200*年的销售任务,并要求客户经理在200*年元旦节之前拿出本辖区的货源分配方案交客户分部审核,审核后随预约单告知每个零售户,提高货源分配的公开透明性,以达到一方面提高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激励卷烟零售户的目的。12月31日又召开了客户经理会议,传达了市局12月30日的全市营销座谈会议精神,修正了200*年的销售任务(由原来的2.5万大箱提升到2.55万大箱),并出台了《200*年__县营销部客户经理考核办法》,作为规范客户经理销售行为,激励客户经理完成任务的制度。

专销结合清市场

由于200*年11-12月份货源总体计划不足,各类卷烟缺货、断档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了一些不法烟贩大量购进假、私卷烟。针对这一现象,12月10日__县营销部马上召开了专销结合会议,分析了市场情况,并作出了大力开展清理市场专项行动的决策,从200*年12月10日至200*年1月20日专卖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城区、重点集镇的宾馆、酒楼、名烟名酒店、日杂批发店开展了4次专项行动,共查获假冒卷烟38件,散装手工烟7.6万支,乱渠道进货78条,走私卷烟46条,有效的净化了__县的卷烟市场,为销售部门完成卷烟销售任务奠定了基础。

加强考核促销量

该营销部根据市局分配计划,结合零售户历史销售依据,按年、月、日层层分解客户经理的销量任务及县区重点培育品牌销售任务。通过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督促考核客户经理的工作。其中定量考核占总分70%,主要考核客户经理的辖区销量、重点品牌销量、上柜率、省外烟销售比例;定性考核占30%,主要考核客户经理的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平台、学习培训、劳动纪律。

网建内管抓规范

百货工作计划篇3

位于工府井大街的北京百货大楼门前,至今矗立着一座张秉贵的巨大半身雕像,常常吸引来行人的驻足观看。年纪稍大的顾客对下这个全国劳动模范的名字都耳熟能详,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北京百货大楼门前,也总喜欢和这座雕像合影留念。

1955年11月,张秉贵36岁,尽管新建的北京市百货大楼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而被破格录取。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只在一所贫民学校上过半年学,11岁时便到纺织厂当了童工,17岁到北京德昌厚食品杂货店当学徒。

作为北京百货大楼的服务标杆,张秉贵的绝活“一抓准”和“一口清”也为人津津乐道。所谓“一抓准”,就是指张秉贵一把就能抓准份量。顾客要购买一两、二两或是一斤重的糖果,张秉贵一把抓下去,份量丝毫不差。“一口清”是指他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遇到顾客需要买几种甚至十几种不同重量的糖果,他也能一边称糖一边用心算计算,经常是顾客要买多少的话音刚落,他也同时报出了准确的商品价格。

也许年轻的消费者如今已经很难理解张秉贵如此做法的可贵之处,因为电子称或者计算器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柜台计量工具。但在那个物资匮乏且商店稀少的年代,排队购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北京市百货大楼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其客流量之大更是可想而知。

张秉贵的徒弟卢秀岩后来回忆说:“那个时候属于计划经济,糖果柜台很忙,我们商店一开门,柜台就围得水泄不通。不像现在,那时候计划经济,商场也少,商品供应也紧张,顾客来到柜台前就急着买糖果,把柜台都围起来了。我们那时候一上班就是个忙,从一上柜台就一直忙到下班。”

张秉贵练就的“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使得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他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

计划经济年代的服务标杆

在一些外国人眼中。在那个商品短缺的年代,中国商店的服务是可怕的,甚至有些女营业员也因此被他们称为“可怕的姑娘”。在商店里,如果年轻的服务员说一声“没有”,那就不能再去多问了,因为再问也是白搭。

而张秉贵则是计划经济年代具有高度职业精神的杰出代表,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在简单枯燥的售货操作中练就了“一抓准”、“一口清”的绝活,以“一团火的精神”服务顾客,温暖顾客,1979年被授予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商业服务业的简单操作,被张秉贵升华至艺术境界。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他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看张秉贵工作,也成了许多人的一种享受。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经常来欣赏他售货。这位老人说:“我是个病人,每天来看看您站柜台的精神劲儿,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劲儿,我的病也仿佛好了许多。”

写信是那个年代流行的对劳模表示敬意的方式,一位顾客在信上这样写道:

我是您的一名顾客。1972年当我第一次见到您时,您在柜台里面热情地接待着顾客。当时,我被您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娴熟的技巧惊呆了。大冬天的,您竟忙得脸上泛着红光,额头上渗着汗珠。我不忍心再给您添麻烦,就默默地站在柜台左侧看您工作,以致忘记了时间。那时,我在外地工作,每次来京,必到百货大楼看您售货。虽然没从您手中买过一块糖,但看您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堂为人民服务的教育课。

甚至连曾经看过张秉贵售货的一位外国朋友也感慨地说“这种场面,在国外只有名声好的政治家和红得发紫的影视明星才能遇到,而中国的一名普通售货员能享此殊荣,真了不起!”

新时期仍需“一团火”精神

在市场经济开放的今天,有人质疑说“一斤糖一抓准”的“一团火精神”虽然充满人性化,但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凭的是个人经验管理。而西方凭数据说话的先进管理经验才更值得借鉴。

对此,王府井百货董事长郑万河则指出,在新时期王府井仍需要大力提倡传承张秉贵精神。全国“双百”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王府井百货集团把“双百”评选活动作为开展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一团火”精神、提升优质服务的重要契机。传承“一团火”精神,创新王府井百货。

在郑万河看来,王府井的“一团火”精神不是张秉贵一个人的精神,而是以张秉贵为代表的王府井几代人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因为张秉贵同志最早提出这一条,但无论是‘一团火’精神还是现代商业的人性化服务,实际上仅是提法不同,切入点不同而已,两者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以人为本。这符合中央现在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精神。”郑万河说,王府井百货要在采购、管理、配货等各个岗位上培养起更多新时代的“张秉贵”。

如今的顾客或许对“一团火”精神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王府井全国所有门店都贴有两句话:一切从顾客出发,一切让顾客满意。这是“一团火”精神最通俗的提法。的确,即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张秉贵的服务精神也具有很强的超前性,抛开一些带有那个年代色彩的革命用词,其服务意识在现代商业社会依旧是主流。实际上西方的“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正确的”的提法和王府井的“一团火”精神,全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体现以人为本精神。

“至于说张秉贵的‘一抓准’,虽然现在不需要这种手工式的劳动,但我认为它体现的仍然是一种精神,我们并不要求我们每一代售货员都要‘一抓准’。但直至现在我们还保留这种‘一抓准’,现在张秉贵的儿子,子承父志,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糖果专柜,也是劳动模范,这是作为一种传统的保留。”郑万河如是说。

百货工作计划篇4

一、沃尔玛的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计划

1962年美国沃尔玛公司创立于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1991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企业,2001年以后连续名列世界5∞强第一的位置,2002年销售额达到2465亿美元。沃尔玛公司有折扣商店、仓储商店、购物广场和邻里商店四种零售业态,店铺4694个,员工人数约100万人,分布在全球十余个国家。如此庞大的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地运行,与其实施的员工薪酬制度有着重要的关系。沃尔玛的薪酬制度是:固定工资+利润分享计划+员工购股计划+损耗奖励计划+其他福利。

沃尔玛公司不把员工视为雇员,而是合伙人(associate)。因此,公司的一切人力资源制度都体现这一理念,除了让员工参与决策之外,还推行一套独特的薪酬制度。

沃尔玛的固定工资基本上是行业较低的水平,但是其利润分享计划、员工购股计划、损耗奖励计划在整个报酬制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利润分享计划:凡是加人公司一年以上,每年工作时数不低于1(则小时的所有员工,都有权分享公司的一部分利润。公司根据利润情况按员工工薪的一定百分比提留,一般为6%.提留后用于购买公司股票,由于公司股票价值随着业绩的成长而提升,当员工离开公司或是退休时就可以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现金或是公司股票。一位1972年加人沃尔玛的货车司机,20年后的1992年离开时得到了70.7万元的利润分享金。

员工购股计划:本着自愿的原则,员工可以购买公司的股票,并享有比市价低15%的折扣,可以交现金,也可以用工资抵扣。目前,沃尔玛80%的员工都享有公司的股票,真正成为了公司的股东,其中有些成为百万和千万富翁。

损耗奖励计划:店铺因减少损耗而获得的盈利,公司与员工一同分享。

其他福利计划:建立员工疾病信托基金,设立员工子女奖学金。从1988年开始,每年资助100名沃尔

玛员工的孩子上大学,每人每年6000美元,连续资助4年。

沃尔玛通过利润分享计划和员工购股计划,建立员工和企业的合伙关系,使员工感到公司是自己的,收入多少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因此会关心企业的发展,加倍努力地工作。不过,这种薪酬制度也有局限性,对于那些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员工来讲,他们更关心眼前固定工资的多少,而非未来的收入;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来讲,利润增加和股票价值的升值主要不取决于员工的努力,股票升值的潜力很小,这样就会使利润分享计划和员工购股计划不会为员工带来多少利益。利润分享计划和员工购股计划最适合成长性、发展型零售企业采用。

二、诺德斯特龙的单一销售佣金制度

诺德斯特龙(nodstrom)是世界著名的百货商店,主要经营服装和鞋类商品。2002年,店铺数量达到175家,实现销售额近60亿美元,位列美国零售企业第37位,它以优质的服务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世界上服务最好的商店。是什么制度使员工向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呢?其核心就是销售额提成或是佣金制度。

诺德斯特龙的基本理念是:总裁为部门经理服务,部门经理为导购员服务,这样才能保证导购员为顾客服务。顾客被员工视为最尊贵的客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就是保证他们满意。

诺德斯特龙的薪酬制度是最为简单的,就是对全员实行销售额的比例提成制度,这是员工薪酬的全部,员工没有固定工资。员工不属于商品部,属于顾客,它可以引导顾客买鞋后去买服装,买服装后去买化妆品。对于不同商品,员工销售的提成比例不同,服装6.75%,男鞋825%,女鞋9-10%,童鞋13%.诺德斯特龙公司成功地运用了销售额提成制度,这在全球零售业当中是极为少见的。这使员工的经营业绩直接与自己的收益挂起钩来,他们每天根据自己的销售额就能知道自己当天的收入是多少,这比沃尔玛的利润分事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更现实、更公平,因此大大地调动了员工服务的积极性,在百货行业平均纯利率在4%左右时,诺德斯特龙曾经达到10%.尽管销售额提成制度在诺德斯特龙取得了成功,但它的局限性也是相当明显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能导致员工向顾客推销他们并不需要的产品,使顾客产生反感;二是使员工之间产生恶性竞争,互相拉抢生意,破坏公司形象;三是使高峰时间上班的临时兼职人员得到更多的销售额提成,挫伤固定员工的积极性。诺德斯特龙成功运用销售额提成制度,是因为它已经形成了顾客服务和员工激励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否则其劣势很难避免。

三、梅西百货的小时工资加销售佣金制度

梅西百货是美国的高档百货商店,主要经营服装、鞋帽和家庭装饰品,它同诺德斯特龙一样,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美誉。其公司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在美国和世界有很高的知名度。

梅西百货的基本理念是:顾客是企业的利润源泉,员工是打开这一源泉的钥匙。商品部门不同,要求的顾客服务不同,因此应该有不同的薪酬制度来启动员工这把钥匙。

梅西的薪酬制度可以归纳为:小时工资加销售额提成,但不是将两种制度用在同一位员工身上,而是用在不同的员工身上。家具、男士订做服装、鞋类一直实行销售额提成制度,因为这些商品的销售业绩与员工的努力关系极大。而对于其他商品则实行小时固定工资制,因为这些商品的销售业绩与员工的努力关系不大。

总之,零售企业成功的薪酬制度,是适合的薪酬制度。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商品部、不同的文化,要求有不同的薪酬制度与其相适应。盲目照搬、片面模仿,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固定工资、销售提成、奖金、福利及享受股票购买权等方面的合理组合。

零售企业利润的增加主要来源于销售额的增加和成本的减少,二者都与零售员工的积极性和成本息息相关,而员工的积极性和成本又与报酬制度紧密相连。因此,选择一种适合自己企业的薪酬制度至关重要。

完全的固定工资制度和完全的销售额提成制度都有明显的优点和缺点。固定工资制,员工收人不与销售额挂钩,优点是便于管理、支出透明、员工关系融洽,缺点是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干好干坏一个样。销售额提成制度,员工收入与销售额息息相关,其好处是不产生固定成本、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缺点是不利于管理、员工收入高低不均、成本不稳定。梅西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在于对不同商品部的员工实行不同的方法。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销售,由于销售的弹性不大,实行固定工资的制度,保证员工稳定的收益和稳定的服务;对于时尚用品,由于销售的弹性较大,实行销售额提成的制度,保证员工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公司实现最大销售额。

百货工作计划篇5

作为中国春天百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春天百货)的主席,陈启泰终于期盼到了春天百货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场挂牌这一天。挂牌上市当日收报2.55港元,较招股价格每股1.95港元上升0.6港元,涨幅30.77%,当天交易涉及金额为26.2亿港元。截至发稿日(2010年3月30日)股价仍维持在2.60港元。

这样的成绩对于被经济危机肆虐了近一年的中国百货业来说,实属不易,对于曾经多次上市未果的春天百货更是如此。春天百货几经坎坷的上市之路也可以说是百货业中众多企业的缩影,如今成功上市是否意味着中国百货行业IPO时代的来临?在经济不景气、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的大环境下,百货业的价值在何处?

挣扎

上市、融资、实现规模裂变,是许多企业最大的梦想。然而,每次在梦想即将成为现实的时候,却又幻化为泡影,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春天百货正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上市未果的痛苦挣扎。

成立于1999年的春天百货,其最初发起人包括法国巴黎春天百货以及宝姿时装母公司宝姿国际。春天百货最早一次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是在2005年的10月,当时正是春天百货进行重组的伊始,一直到2006年2月,春天百货在重组期间,欧洲最大私募股权基金之一的3i集团购入共计31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自此之后,风险投资机构频频以各种方式进入春天百货。根据春天百货的股东名单显示,3i集团持有将近10%的股权,而包括Portico Global Limited、瑞士信贷、摩根士丹利、韩国私募股权机构KTB,以及维众创投等机构也分别拥有0.56%-4.23%不等的股权。

2007年底,春天百货曾经计划冲刺上市,当时初步集资规模5亿美元,并获得了包括富力地产、中国食品,以及Lloyd George、Pictet、High-Bridge_一家基金公司共计约7500万美元的股份认购,保荐人为瑞信。已经递交了上市申请的巴黎春天似乎应该就此上市,3i集团北亚地区总监许晓峰也表示:“当时春天百货正在积极与香港各方沟通,争取在2007年底完成香港发行上市的工作。”然而由于市况突然逆转,春天百货上市的计划就此胎死腹中。

2008年春天百货上市计划重提,再次公开表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上市。然而由于市况持续无回暖迹象,香港股市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牵制下一路走低,不仅春天百货上市的计划再次成为泡影,同年11月还招致花旗集团旗下风险投资基金抛来的一纸诉讼,要求春天百货以3796.73万美元的价格回购花旗集团所持有的春天百货股份。

此次诉讼源自2006年花期基金前后两次认购春天百货发行的无抵押可转债,总计2000万美元。这两次认购的无抵押可转债的最终期限为2014年,然而双方在春天百货2007年8月的重组过程中,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协议中规定,若春天百货不能够在2008年9月30日前按照计划在香港上市,那么花旗基金将有权把所有的春天百货股份返还宝姿国际,并且以89%的溢价收回当时入股春天百货的资金。

然而春天百货2008年上市计划最终成为泡沫,而截至同年11月13日花旗基金也一直没有收到相应的款项。于是花旗基金一纸诉状将春天百货告至法庭。

市场变化的因素属于不确定的、不可控因素,不论是企业还是风险投资机构,都会受累于市场环境的恶劣,春天百货不仅因此迟迟无法上市,更是因此吃了官司。

春天百货与花旗基金的这桩公案直至2009年5月才得以了结,在双方签订的清偿协议中,花旗基金将所持有的春天百货6.15%股份悉数转让给Bluestone。Bluestone是2007年7月24日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成立的公司,是PIEL的全资控股子公司,而后者由陈汉杰、陈启泰兄弟各占一半股份,至此花旗基金所持有的春天百货的股份再次回到陈氏兄弟手中。

回暖

两次上市未果的春天百货与业内其他同行相比,已经落后一步了。早在春天百货上市之前,大商股份、百联股份、广百股份等先后上市,而与春天百货有着相差无几盈利水平的百盛集团早已在2005年登陆香港交易所。从并购案层出不穷的2007年就可以看出,当时内地百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然而,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将包括春天百货在内的百货业都带人了低谷。“金融危机对百货零售业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曾公开表示。

但“2009年9月以后,随着经济回暖,百货业的销售又呈现了积极向上的局面。”楚修齐表示。同时,一些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百货企业的发展势头也很出人意料,“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有的零售企业同比增长在30%以上。像河北省的沧州、唐山、迁安等地方百货企业,增长在30%-40%。”

春天百货终于搭上了这次百货业前进的列车,实现了上市之梦。

不过,春天百货这一次迟到的上市是否意味着百货业的新一轮发展时期再一次到来?国信证券商业贸易分析师吴美玉表示,消费复苏正当时。“我们将零售行业周期演进过程分解为两个方面,从长周期看,受益于消费的持续增长,中国零售业处于长周期上升通道;从中短周期看,受经济波动、价格等因素影响,中国零售业中短周期呈现周期波动的形态。”

本轮经济危机过后,中国经济平稳复苏,零售景气亦开始回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表示,200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5.5%,扣除物价因素的实际增长为16.9%,这也成为自1986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两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25052亿元,同比增长17.9%,比去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

数据可以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的消费量得到了保证,而居民对于物价水平的满意程度在提高,购买力在增强,这对于百货行业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在零售行业整体兴旺的形势下,东北证券分析师罗广怡认为百货行业将在先期受益。“一方面缘于百货公司主要销售服装、化妆品、金银珠宝等商品,需求弹性较大,在旺季作用下,业绩超预期增长值得期待;另一方面,百货行业的低基数效应还可以延续,从调查报告选取的可比百货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变化情况来看,二者均在2009年一季度达到低谷,增速分别只有4.67%和-7.1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行业业绩在2010年上半年仍能保持较大的增幅。”

随着百货行业的整体复苏,加之上市百货公司如新华百货、广州友

谊、广百股份频频发出开店公告,国内百货行业再一次出现复苏迹象,百货业公司的扩张和发展将快速行进,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资本的运作必将更加频繁,其中必将有一批符合标准的百货公司带动新一轮的上市热潮,或者依据发展战略在企业之间进行重组或并购。

资本

每一家优秀的百货公司背后必然有着风险投资的身影,弘毅投资、贝恩资本、TPG、凯雷集团、3i等知名风险投资机构都曾对百货公司进行过投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仍然以上市不久的春天百货为例,在2005年10月获得3i集团3100万美元注资之后,春天百货的增长令人瞩目,仅在两年内其收入和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就高达100%,而春天百货的各种店面数更是迅速增长。根据招股说明书,春天百货2006年至2008年的销售额分别是1.71亿元、5.01亿元以及7.18亿元;三年的利润分别是4610万元、1.36亿元以及1.74亿元人民币。对此,3i集团合伙人及联席中国主管张明明表示:“在过去四年里,春天百货可观的业务增长和创造的价值,有助于它们进一步巩固作为中国高档豪华商品百货集团的品牌。”

作为风险投资机构,仅仅为被投资的企业提供资金的支持是不够的,附加价值才是更为企业所看重的。3i集团作为有着数十年投资历史的私募基金,在欧洲、美国、印度等地投资过100多家消费品行业的企业,因此对于全球消费品领域都有着深刻的了解,能带给春天百货更多的经验与指导。

风险投资机构进入百货行业并最终推动百货公司成功上市,春天百货与3i集团的故事并不是第一个。早在2005年,华平投资就以9000万美元、每股作价1.48元获得了银泰百货35%的股份,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了银泰百货的发展目标。

资本的作用在华平投资银泰百货的投资线路中可见一斑。相比较于同样在香港上市的百盛集团和金鹰商贸,不论是门店数量还是经营范围,银泰百货都不及前两者。不仅如此,银泰百货还在香港股市低迷之际,将招股价从4-5.2元调高到4.36-5.39元,然而却依然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主要就是源于华平基金的鼎力相助。

而对于华平基金而言,注资银泰百货,即使不能够运作其顺利上市,依然能够将股份卖给寻找优质商圈开店的大型零售商进而顺利脱身。风险投资,永远是主导资本游戏的一方,也正因为如此,百货行业能够借力打力,更快的发展起来。

百货工作计划篇6

中购联的《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2012—2013》报告显示,2011年底,北京拥有245家购物中心,但有216家是2004年至2011年开业的,645%的增速居全国城市首位。从数据分布上看,天津和重庆这两个城市购物中心数量高于其他二三线城市,增速仅低于北京。

四川省商业地产联盟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已开工建设的商业综合体数量高达104个,未来5年还将入市1000万平方米左右。近几年来,以商业、办公为主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在全国发展迅速。数据显示,至2015年,20个重点城市新增入市体量将达到1.64亿平方米,而3至5年内城市综合体增量将以中西部城市为主。

其实不然,据笔者掌握的情况看,未来3至5年入市的综合体将达200个。当然,这是加上正在规划未开工的项目。仅以成都市“退二进三”战略为例,三环以内的专业市场系数外迁,西南食品城、家具厂、512建材市场、荷花池市场等等市场还未完全外搬,就市场上未来N个综合体的定位和初步规划早已出炉。而这些原址上的规划商业,多以综合体为主。

而综合体,必有集中商业,言集中商业,必言百货。即便无百货之名,也有其中规划的百货之实。

但如火如荼的商业地产泡沫横飞背景下,百货却已显颓势。

2012年6月,武汉中商百货转型,3月,上海第一百货淮海店停业,2011年年底北京太平洋百货撤店。

在成都,人民商场清江店宣布关门的同一天,地处同一商圈的成都摩尔百货羊西店也宣布停业。5月29日,在成都最繁华的春熙商圈,在仅仅开业半年之后,优客商城由于经营不善宣布“暂时歇业”。

2012年2月份,成都远东太平洋百货换帅、春熙路核心商圈的日资百货商场伊势丹在4月初进行了一场最大规模的人事调整。

据悉伊势丹最近两三年的销售一直处在下降通道:2009年伊势丹的营业额增长率为37%,2010年增长率降到22%,而2011年的增长率只有8%。同时,伊势丹早已规划的成都2号店也迟迟未有进展。

经济不景气、电商咄咄逼人、经营成本大幅上扬……等等不胜枚举的原因,但百货市场饱和,商业地产遍地开花,布点越来越密,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是最主要原因。

百货工作计划篇7

暑热减退的北京9月天气,在工地包围着的王府井大街,能让人透过秋的气息嗅出变化的味道。在长安街和王府井南叉的东北角,“北京饭店二期”建筑主体已基本完成,尽管面前立着高大的施工围栏,但是橘黄的鲜艳外立面已透露出了时尚的感觉,使人不免产生走进去的冲动。

60年,一条街引领一个时代

1950年6月,为迎接新中国第一个国庆日,“林荫大道”工程在北京城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此时,一幅关于“中国城市商业如何建设”的规划蓝图也慢慢展开。

北京市政府做了一次规划,原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光器翻开城建档案,指向1949年苏联专家设计的北京行政建筑设计图。其中,专家提出,利用王府井的特殊历史地位,将新中国的商业中心放在王府井。

王府井的蓝图就这样绘定。

就这样,围绕着“中国商业中心”的规划,1951年,百货大楼、新华书店、工艺品美术商店等等在专家提议的空地上一一开工。

1955年到城市规划委员会工作的赵知敬回忆,那时,新中国还没有自己的规划专业。于是决定邀请苏联专家来做详细规划。“我们当时就听苏联专家讲课,每天看苏联的教科书。”在“苏联专家结合娃娃兵”的模式下,完成了1958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随着国庆10周年,完成了王府井从规划草图走向现实的转变。一条以商业形象闻名世界的大街,从此诞生。

虽然只有10多米宽,两车交会时都要小心翼翼,但正是这条不起眼的路见证了中国商业的成长。

在这之后的岁月,作为中国商业主动脉,王府井是日进斗金的寸土寸金之地。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北京的商业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王府井的商业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旅游、购物都不再挤到拥挤的市中心去了,居住地附近的各种档次的商场商厦、超市,使人们享受到了物质丰富的商品经济社会的好处。

先发优势已不明显,单一业态的尴尬让王府井面临着严峻的升级、改造问题。

1999年9月,历经8年脱胎换骨的改造,王府井大街仿佛一只金凤凰在万盏明灯簇拥的火焰中重生了。

新的王府井大街路面被拓宽了两倍,变成了一条宽阔美丽的步行街。从南口北京饭店入街北行,只见牌匾高悬,店铺森然,人头攒动,如流水一般,从早到晚,每天进入这条街的中外顾客多达百万人次。从中低端的工美,到中高端的东方新天地、新东安市场、王府井百货、丹耀大厦,再到未来的北京饭店、王府井国际品牌中心等高端商业,可以说王府井的商业档次以及业态结构定位于全客层。如今,它与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结为友好姊妹街,国际地位更是日益提高。

60年,从“国营企业”到上市公司

王府井大街造就了新中国最初的“商帮”,他们经历的60年的风雨是中国商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个体到集群式的成长发展史。

“王府井百货大楼”可以说是王府井诸多商家兴衰荣枯的典型代表了,它的变迁折射出一个传统国有商业企业转型提升的裂变过程。

1955年9月25日,北京市百货大楼在王府井落成,成为饮誉海内外的著名商场。这座有“新中国第一店”之称的国营百货商店成了王府井大街的新景观。时代就这么被凝缩在建筑中,鲜明地凸显了出来。

在漫长的计划经济年代,百货大楼依靠在商业中的特殊历史地位,所经营的商品品种是最齐全的,成为了我国商业“窗口”的“窗口”。

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百货大楼商务部部长李奎旭,在百货大楼建立初期只是一名普通的售货员。如今,年过半百的李奎旭依稀记得百货大楼那曾经辉煌的岁月。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市就作出了规定,要对北京市的商业进行发展,这样就决定在这儿建立一个百货大楼。百货大楼因为是第一家国有大型的百货商场,所以百姓对它的期望值非常高。当时百姓到百货大楼已经成为了一道风景线。百货大楼开业之初由于天天这么人满为患,售货员到点根本没法下班,就是关不上门,后来把公休日全部取消了,而且又多次地增加售货员。刚开始开业的时候,它的商品达到了1万4千种,当时在我们国内也是很少有的。那个时候百货大楼在没开业之前,在筹货的过程当中,全国有一句话,有商品先给大楼,先支援大楼,因为大楼是首都开的第一家大型国有商店。到了第二年的时候,百货大楼的商品达到了2万多,从销售上来说,百货大楼的年销售达到了几千万元,到了1959年,也就是国庆10周年的时候,百货大楼的销售达到了9千万元,逼近亿元大关了,这在当时来说很了不得的一个成就。”

北京当时有四大百货公司,有批发权,所谓有批发权,就是其他的小的商店可能都是从这四大百货公司进货,当时王府井就占了两个,百货大楼和东安市场,外地的游客,外地的顾客到北京来,都要到王府井买东西。这在商品匮乏的年代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开放城市农副产品市场,允许城市郊区的社员进城出售自己的产品。此后,陆续恢复和发展了一批农贸市场、自由市场、日用工业品和小商品市场。

在这一时期,我国对原有的商业体制也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商品流动开始遵循自愿让渡原则和市场定价机制。商业零售行业由此进入了诸侯并起、群雄争天下的时代。人们的购物行为、购物需求、购物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新中国第一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这个昔日京城经济生活的据点,不得已进入了变革的倒计时阶段。

危机是变革最好的催化剂。激烈的竞争促使百货大楼开始实施“自救”的三步战略。第一步:转型上市。1994年转型为股份公司的百货大楼在上交所成功上市,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新的资本。第二步:连锁经营、加快扩张。1995年起,百货大楼在广州、武汉等全国重点城市又开设10多家分店,形成了覆盖华南、华北、华中、华西四大经济区域的零售连锁网络。至此,王府井百货大楼从一家单体百货零售商店,发展成具有多元连锁规模的大型综合上市公司。第三步:由传统走向现代。除了对购物环境进行升级改造,百货大楼还把重点经营范围由国内一线品牌扩展到国际一线品牌。

今天,如果不亲眼看到百货大楼的人头在攒动场景,很多人也许都难以理解一个飞速发展中的国家怎样和“神话”建立了联系。

60年,从限量抢购到刷卡生活

商业是一个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行业,王府井的变迁也带动、反映着人们生活的变迁。1991年,王府井年营业额19.25亿元,2006年,年营业额25亿元,2009年,王府井的商业销售目标额为100亿元……看看王府井飞增的销售数字,就知道中国人的商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1981中国经济年鉴》上曾公布中国在1949年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其中显示,1949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为140.5亿元。而去年,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已经达到108488亿元,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个反映消费市场发展平与过规模的统计数据,而其从140亿元到突破10万亿元大关,反映的则是我国商业市场供应量以及购买力的巨大变化。60年间,我国的商品市场已经从当初的“卖方”市场完全转向“买方”市场,商品短缺已经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共同记忆。

现如今,我们享受着现代透明的商业中心,有没有想过,在新中国成立之时的购物环境是怎么样的?

“60年的风云沧桑,也不是仅仅从这外观上窥见的。”这是一位顾客对它的经典评价。

1982年3月16日,JCB国际信用卡公司与中国银行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对面的中国银行举行了签约仪式,第一批可以使用刷卡购物的场所是位于天坛和王府井的7家主营工艺品的店铺。《中国日报》报道中这样写到:“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次可以使用信用卡来购物了。”1982,在此之前,虽然外国信用卡已可以在中国用于取现,但是还不能像如今这样在商店刷卡购物。

因为不用手持现金,这种支付方式在当时称作“直接购物”。随着商品市场的繁荣,中国的信用卡及借记卡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普及程度位居世界前列。如今我国已跨入“刷卡经济”时代。人们的支付方式越来越多倾向便捷的刷卡,各式各样的“卡”成为新的支付工具,”

更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上商务的发展完善,网上购物正在成为新人类的时尚。今年上半年,仅淘宝网一家就实现交易额809亿元,占到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显示出这种新型商业形式的强大生命力。

60年,老字号凭旧创新

王府井老字号的集体转型成为中国商业进程的又一个“标签”。

老字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粹。王府井是老字号最密集的一条街,不少老字号商店是从这里走向各地的。如今走在王府井大街上的每一个老店里,也足以让人们谛听到“老字号”故事。这里有内联升、盛锡福、步瀛斋、同升和、瑞蚨祥以及元长厚、同仁堂、天源酱园;也有稻香村、五芳斋、东来顺、全聚德、丰泽园、稻香春、大顺斋……

60年前,为了繁荣北京的商业,中央政府下大力气发展王府井商业,从外地迁进来一些服务业,一些著名的商业,像四联美发,中国照相等等,都是从上海或者天津迁过来的一些老字号。

当年老字号的“火”,关键在它的特色:每一家店铺都有自己的看家绝活儿,即“一招鲜,吃遍天”。然而,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前提下,薄技在身的老字号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不必讳言,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操作下,其中有一些老字号慢慢的走出了王府井。

2000伊始,老字号的生存和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时期。政府对老字号打开“一扇门”,重点为“特色”商业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并对王府井、前门、大栅栏等“老字号”商业街进行改造升级。如今,当英姿勃发的洋品牌在王府井纵横驰骋时,老字号凭着依然年轻的心,自信地“与狼共舞”。

2009年,6月12日,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王府井步行街拉开帷幕,北京市33家老字号企业演绎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此次展出的北京老字号企业用近千张图片资料,展现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工艺流程和文化内涵,主办单位精选了10余项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表演与观众见面,还展示了33家老字号企业的数百种运用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产生的特色精品。

不同形式的展示,体现了老字号与种不同的特色,包含了老字号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使消费者在欣赏老字号特色和文化魅力,接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浴火重生的老字号,融入了新的特色元素、商业理念、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以及细节方面的设计等等。

新开通的“北京老字号网店”实现了老字号特色商品的网上销售,目前网站日平均点击量达到50万次;“北京老字号主题信用卡”更是通过与招商银行合作,令百余家老字号店铺成为该卡特约商户,目前发行量已超过万张。

从今年开始,北京计划在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中建立5个“老字号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为传承人开展技艺传习、工艺研发、产品创新提供专门场所,开辟展示传统技艺、弘扬优秀文化的窗口。

经过了市场的洗礼、接受了新生环境的历练,发展到了今天21世纪。这些百年老店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见证了每一阶段的波涛汹涌,留下的是胜利与中国商业的人文气息。

60年,变身地产业翘楚

城市的变迁与发展,离不开消费的带动,而作为消费聚集地的商业地产,则在城市变迁与发展中,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今日,消费者置身于繁荣而熙攘的王府井街头,一定会被街道两侧林立的楼盘深深吸引。我们必须正视,王府井的建设与发达的地产业的支撑密不可分。

1985年,王府井规划随着改革开放后北京城的复苏被重新提上日程。

“85”方案中,王府井仍然是为了充分体现商业中心的地位而存在。而且要增加了一些符合现代的项目,强调要有大型的建筑。规划做好了,却没有钱。因此王府井建设的再次启动始于招商引资的大力推行。

“作为中国第一街的王府井,盖楼要经过资格审查。东方广场原来设计的楼高是80多米,比规定限高30米高出一倍多,而且是一整栋建筑,宽488米,像一个大屏风。”赵冬日、张开济等6位学者联名提出,东方广场大厦如果按照原方案实施,将改变旧城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在此前后,北京市召开了一个东方广场方案的展示会。

然而,规划界人士依然无法认同这个突破心理底线的规划。一位规划人士表示,把东方广场镶在王府井,其他建筑都成了“孙子辈”。

问题最终反映到中央,东方广场大厦在开工之后,被下令停工。重新论证后,一整栋建筑变成三组,高度分别定为50、60和70米。在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的推动下,东方广场作了再一次妥协,把高度降低为48米、58米、68米。其实,这样的高度,仍然突破了北京市的规划。

60载甲子一轮回,王府井商圈目前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商圈,区域内的租金水平也一直是北京市场租金之首,租金达到平均每月每平方米240美元,位列全世界最昂贵的商业街第19位。

本着“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的房地产金科玉律,近几年地产大颚齐聚布阵下,王府井成为京城核心区的商业地产开发热土。

事实上,作为北京市已建成的最大也是最高档的商业区,京城最先富裕起来的成功人士以及中央一些部委及其下属公司纷纷在王府井“抢购”房产。外资对王府井也可谓觊觎多时。据悉,包括凯雷、高盛及华平投资集团在内的海外机构早已开始了“没有硝烟的战争”。

分析人士指出,“王府井在中国的品牌优势是外资争先竞购其股权的重要原因,更为关键的是外资看重王府井蕴涵的巨大商业地产价值。”这可谓一语中的。

60年,绘就商业发展新格局

王府井落下的每一粒棋子,都在为中国建立强大的“商业王国”而战。眼下,在大片建筑工地包围中,这个经济生活的心脏,在一片喧闹中又在经历一场蝶变。

由北京市政府提出的王府井“第二商业集群”规划中,王府井的商业建筑面积将由原来的150万平方米扩大至236万平方米。新增包括王府井国际商城、王府井国际品牌中心、北京饭店二期等10余个大型商业项目,这些项目大多都以娱乐休闲为主题。

一位常年研究商业的专家表示,升级后,王府井将真正实现由商业街向区域商圈的转变,成为地面、地下与空中立体发展的商业中心区,它将以人文景观、商业景观与环境景观引领中国商业街发展的新潮流。

奥运一年后,北京已经云集了200多家跨国企业总部,16家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138个大使馆,成为中国“全球企业”个数、“全球人”长期居留人数和往返次数最高的城市。在北京打造“世界城市”“全球城市”的背景下,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北京迫切需要一个为“全球人”服务的商务区。

王府井就是北京首座“全球人”首选的国际商务区,集合了工作、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新国际商务区。在这里,肤色不重要,蓝眼睛不重要,国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全球精英。

一个新商圈的形成并非旦夕之功。这个庞大的升级计划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位商业专家分析认为,当前不景气的经济环境放缓了“第二商业集群”的发展脚步。目前只有乐天银泰百货正式开业,澳门中心的招商工作在缓慢进行中,王府井国际商城、北京饭店二期在建,其余的商业项目尚未现雏形。

享誉盛名的王府井能否再造商业传奇,或许市场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百货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贵州 基础设施 预测

一、贵州面临的形势与要求

国内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进行长期预测的学者很多,李善同等学者认为“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可望达到7.9%,接近8%左右,2016~2020年年均增长速度可望保持在7.0%左右,2030年前可望保持在6%左右的增长速度。按照2008年不变价格计算,2015年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到2020年人均GDP将超过7000美元,到2025年达到1万美元左右。2021-2050年,是我国继完成“三步走”战略部署前两个阶段发展目标之后向第三个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阔步前行的阶段,贵州的任务是: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在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全面追赶东部发达地区。为达到这一目标,要继续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提升发展的保障能力。作为社会“先行资本”,至少应在2040年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现代化。这为贵州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交通运输需求预测

1978-2010年贵州货运周转量增长11.72倍,年均8.27%;1999-2010年货运周转量增长1.74倍,年均增长9.58%;2005-2010年增长0.57倍,年均增长9.38%。货运周转量与国民经济总体情况直接相关,这是全国和各地的普遍规律;贵州的特殊之处在于:货运量中煤炭所占比重较高——1978年以来,货运量中通常有40%或者更高为原煤。

利用1978-2010年数据资料,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得到以下回归结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使货运周转量增长0.73个百分点;煤炭产量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使货运周转量增长0.14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贵州将确保GDP年均增长11.73%、力争16.83%,原煤产量力争从1.60亿吨增加到2.50亿吨,年均增长9.40%。带入以上回归结果可知,货运周转量年均约增长9.82%~13.52%。加之贵州未来时期将实施《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十大产业”中主要是重化工业,这些产业的中间投入比有上升趋势。所以,未来时期的货运需求将比以上预测结果还要大。综合考虑,为满足“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要求,在此期间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速度须按照11%~15%安排。为在2020年与全国一道建设全面小康社会,2011-2020年间全省GDP增速需要达到20%,考虑到重化工业发展需要,要求未来10年货运满足需求应按照15%以上的需求增速。2030年以前、甚至在2040年以前,仍是贵州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货运需求仍将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但增速可能会略有下降,此后则将相对稳定发展。

客运需求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1992年以来的统计数据表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约增长0.78个百分点,这一弹性略大于货运周转量的需求弹性(后者为0.73)但相差并不显著。

综合前文分析,贵州2050年前年货运周转量水平预测采用以下方法:2011-2020年按照15%年均增速,2020-2030年按照10%的年均增速,2030-2050年按照5%的年均增速。2020、2030和2050年各节点货运周转量水平将分别达到4000亿吨公里、10000亿吨公里和27500亿吨公里左右。

三、水利

贵州境内河流众多、降雨充沛,人均水资源量2800立方米。但是近年来却连续遭受旱灾和缺水的困扰,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工程性缺水。国内外对水资源的需求并没有一致的预测方法,但国际发展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发。2010年贵州人均GDP为13119元,按2010年底汇率折合1981美元。未来20年假定按照年均14%的增速则2020年可达到7344美元左右;2030年可达到27000美元左右。

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前,水利发展基本都是大规模建设时期,此后则逐步转向重视资源与环境管理阶段。从取水量水平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在1980年代左右达到最高水平:美国在1980年取水量占年径流的比重达到20.7%,其后趋于稳定并略有下降;法国在1980年代中期达到20%左右,此后则基本稳定;日本在1975年达到20.4%,此后也基本稳定。美国在1980年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左右,法国在1980年代中期也达到这一水平;日本在1975年人均GDP则不足5000美元。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美国水平的1/5多一些。所以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估计难以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贵州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700立方米,略高于全国2300立方米平均水平。所以按照国际水平估算20%的取水量仍然偏低。

贵州地表水资源量约1000亿立方米左右,2010年底用水量达到101.45亿立方米,取水量约为10%。全省2010年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总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09%和1.68%。考虑到贵州2010年常住人口占全国的2.53%,GDP占1.14%,工业以耗水量较高的电力(尤以火电为主)、煤炭、化工等为主,结合国内外发展经验,我们预测2020年全省需水量至少将达到200亿立方米左右。

2020年以后,在满足全省生产、生活用水之后,贵州水利工作将从以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开发为主转向以资源和环境建设为主。我们假定在2020年用水量达到200亿立方米的基础上,2021-2030年年均增长2%以维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需要,在此之后随着产业结构优化、用水效率提高,全省用水量基本不变。

四、能源需求

贵州所处的发展阶段较为初级,能源资源优势是贵州的比较优势,所以贵州的高载能产业的比重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上升,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程度后才能下降。

1978-2010年,贵州能源消费总量从674.5万吨标准煤增长到8175.4万吨,增长了11.12倍,年均增长8.11%;同期一次能源生产量从1204.5万吨增长到13100万吨,增长了9.88倍,年均增长7.74%。

总体上,贵州能源消费弹性存在逐步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近年来贵州各行业节能意识和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能源生产发展较快。

目前我们只能得到1990年以来的能源消费结构资料,从中可以发现:与全国的趋势一致,贵州工业能源消耗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重总体上存在上升趋势,20年间工业能耗在能源总消费中所占比重从55.47%上升到64.70%,工业消费和生活消费合计占总消费的76%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在能源消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贵州未来时期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加之《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十大产业”主要是重化工业,可以预期:未来时期工业能源消费比重将进一步上升。

能源消耗快速增长是工业化初期的必然趋势,发展高载能产业也符合贵州的比较优势。在新能源技术发展迅速的形势下,抓住机遇,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载能产业是贵州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利用1978-2010年数据资料,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得到以下结果: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全省能源消耗约增长0.56个百分点;其他条件不变,工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对能源的消费将增长约0.55个百分点。

按照未来时期贵州GDP年均增长15%估计,能源消费预计增长8.4%;按照工业增速达到20%,能源增速预计达到11%。综合判断,估计未来时期的能源消费增速在8%-11%之间。

在本地消费之外,贵州还是能源调出大省。近年来能源净调出量达到30%左右。

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能源外送迅速增加。截至2010年贵州能源调出量占一次能源产量的44.49%,净调出量占38.61%。预测能源需求还需要考虑调出需求,贵州能源外送主要送往广东,所以广东经济增长情况直接影响到对贵州的能源需求。

利用1990-2010年相关数据资料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拟合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广东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贵州的能源需求增长0.69个百分点。《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的GDP发展目标是年均8%。据此推算,贵州能源外送“十二五”期间将达到年均增长5.5%左右。根据黔电送粤有关计划,“十三五”及以后,贵州向广东送电的规模将基本稳定,增速趋于下降。

未来10年,按照本地消费占70%、外调占30%的结构,生产性能源供给增速需达到7%~9%之间。

根据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11-2015年贵州单位GDP能耗需下降15%(按2005年价格计算);贵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此期间全省GDP增长74%~118%(从2010年的4594亿元到2015年确保8000亿元、争取10000亿元,年均增长11.7%-16.8%)。依此计算,“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耗预计增长48%~85%,年均增长8.2%~13.1%。假定“十三五”期间单位能耗在2015年基础上进一步下降15%,假定GDP年均增速达到10%左右,则能源消费年均增速约为7%左右。可以预计,2011-2020年间全省生产性能源消费将增长108%-159%。预计能源外送在2015年后保持稳定,则全省能源供给增速需维持在7%~9%之间,与前文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工业能源消耗之外,其他领域的消耗和居民生活消费也是需要注意的领域。未来时期由于以下原因将导致能源消费显著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将带来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将对能源生产、供给提出更高要求。

为满足生产、生活、能源外送,2011—2020年间全省能源供给年均增速需达到8%~10%。

我们预计贵州的工业化进程至少需要20年较快推进,其中重化工业阶段至少需要持续10年。也就是说,2020年以后,随着贵州重化工业基础的逐步稳固和全球节能减排技术趋于成熟,产业升级、转型速度将逐步加快,单位GDP能耗将开始显著下降。2021—2050年间的能源消耗增速逐步趋缓,但绝对数仍将维持较高水平。

本文假定2011-2020年全省能源需求总量按年均8%的增速增长,2021-2030年按照5%的年均增速,2031-2050年按照2%的年均增速。各年份能源需求总量预测值如下:

表2 贵州能源需求量预测

(万吨标准煤)

五、城镇化和城市公用事业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资料,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49.68%。相关预测表明,我国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3%左右,2020年达到60%左右,2030年66%左右。普查资料显示,贵州2010年底城镇化率为33.8%,比全国总体水平低15.9个百分点,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确定的标准值60%尚差约26.2个百分点,任务十分艰巨。

目前贵州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约为83平方米/人。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定,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为90.1~105.0平方米/人。综合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和全省总体规划,人均用地2020年前采用 100平方米/人计算,至2020年全省建成区面积约为 2000平方公里;2030年假定城镇化率达到60%,人均105平方米,以2500万人计算,建成区面积将扩展至2625平方公里左右;到2050年左右,贵州将达到目前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以上。以届时3000万人生活在城镇、人均建成区面积110平方米测算,建成区面积将达到3300平方公里左右。

对比未来基础设施需求量和目前实际水平,贵州基础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浩等,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全省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0%,本文假定城镇人口达到2000万人。2010年底全省建成区面积972.99平方公里。

[3]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作出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作者简介:

上一篇:保卫部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第一季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