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居住区人防规划

时间:2022-06-11 07:36:31

如何制定居住区人防规划

在城市发展日益完善的今天,人民防空作为一项巩固国防的重要战略手段在城市设计中日益彰显出其重要性,同时随着《人防法》的颁布,人民防空融入了城市整体设计部分,形成了一个条理化、制度化的体系。既能巩固北京的战略地位、保卫首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又能做到合理利用资源,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而作为建筑设计师能够做到就是合理的计算需要掩蔽的人防面积。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规定: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依据这一原则,我国需要建设大量人防建筑。对于一个居住区,首先就要制定一个人防建设规划,有相关部门核准人防使用功能以及相应防护级别,由建筑设计师根据建筑平面计算所需的人防面积,经相关人防单位核准进行深入设计施工。下面以北京市某居住区的实际案例进行人防面积的计算演示,(以北京市人防计算规则计算人防面积)。

该居住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规模为117万平方米,建筑为4到16层,分为景宜园,圣华园,雪芳园,福雅园,兆葵园和馥霞园五个居住小区。

第一步,计算小区应建人防面积。

具体计算方法:(1)十层以上(含十层)的建筑,应修建“满堂红”防空地下室,可按其第十层标准面积指标计算;(2)十层(不含十层)以下,基础埋深超过3米(含3米)的建筑,应按其面积(含地下)的3%修建;(3)十层(不含十层)以下,基础埋深不超过3米的建筑,应按其面积(含地下)的2%修建;(4)单建工程(地上建筑投影范围之外的地下建筑)应按其面积的30%修建。如一栋建筑既有高层又有多层,应按上述要求对建筑进行竖向分割后,分类计算应建设人防面积指标。另外,为小区配套建设的中小学、幼儿园、市政站点等可不结合修建防空地下室。如上述项目与其它建筑合并设置,应将其面积指标扣除。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建设人防的总量。经计算,此次规划,本小区应建人防面积99291平方米。

第二步,计算应建人员掩蔽面积。

首先,应计算住宅户数总和(如不好计算,可以用住宅总面积除以90~100平方米即为住宅总户数)。

然后,计算总人口数,即总人口数=住宅户数总和x2.8人/户。

最后,计算人员掩蔽面积,即人员掩蔽面积=总人口数x70%(留城指标)x2平方米/人。本人员掩蔽面积为人防建筑面积。

第三步,计算应建专业队掩蔽面积。

具体由人防部门确定,经验数值为每十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个专业队掩蔽部,面积为1000~1500平方米。

第四步,计算应建人防汽车库面积。

专业队掩蔽部附近宜设置人防汽车库以方便战时使用。

第五步,计算应建人防物资库面积。

即:应建人防物资库面积=小区应建人防面积-应建人员掩蔽面积-应建专业队掩蔽面积-应建人防汽车库面积。

第六步,规划总图。

在人防面积计算完成后就是人防总图的功能分区布置。在规划总图时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首先,住宅地下室最好规划成人员掩蔽和专业队掩蔽部,因为住宅多为小开间剪力墙结构,而剪力墙结构对于抵抗战时爆炸冲击波十分有利。其次,在专业队掩蔽部附近设置人防汽车库。因为专业队掩蔽部与人防汽车库之间应有密闭通道,以方便战时使用。最后,规划人防物资库。规划完以上内容后剩下的面积就是人防物资库面积。规划在地下车库内是最经济的。疏散始终是建筑设计的重点部位,所以关于人防口部的设计就尤其显得重要。

第七步,规划人防出口。

人员掩蔽部、专业队掩蔽部、物资库和人防汽车库的出口均可以共用,但每个出口只可以供两个防护单元共用。特别需要提示的是始终要参看人防部位上层平面图以及出地面平面的设计图,以防止与首层出现冲突,导致口部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出现。

人防汽车库的出口应设置防倒塌棚架。

第八步,制图。

人防规划总平面图中有部分图例以及标注还需特别注意,分为以下几点:

区位示意图:该人防工程在北京的大概位置。

图例:应分别标出人员掩蔽部、专业队掩蔽部、物资库、人防汽车库和人防主要出入口的位置示意。

四角坐标:在图中标注出附有人防建筑的四角坐标。

指标表:除地块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外,还应制作防空地下室明细表,并标注好每部分人防地下室的各项指标、以及使用功能、防护级别等。

图名:标准制式标注图名为xxx小区人防规划总平面图。

在人防送审期间,由于对规范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区域对于人防设置的不同要求,人防经常会出现修改调整,故此应及时与人防审核人员沟通探讨,

人防工程作为目前城市设计的重点规划项目,已经深入至很多领域包括住宅、公建等项目中。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做好北京市的人防工程,既是巩固北京战略地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节约土地、改善人居环境。

(作者单位:北京筑福建筑事务有限公司)

上一篇:陶瓷餐具设计中的色彩心理探析 下一篇:对新中式家具设计文化内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