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中表演法的探究

时间:2022-06-09 09:15:29

大学语文教学中表演法的探究

摘 要: 大学语文是面对大学阶段中文以外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语文课程的性质可以分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于已经具备读写的基本素养的大学生们,在大学语文课堂里,学习任务就是语文的人文性。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体会到乐,使之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窍门。文章作者阐述了自己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所使用的表演法。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学 人文性 表演法

大学语文是面对大学阶段中文以外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首先,语文课程的性质可以分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于工具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就已经完成了这一任务。已经具备读写的基本素养的大学生们,在大学语文课堂里,究竟要学习什么,我认为就是语文的人文性。

人文性的学习实践,容易给人一种很宽泛的概念。那么,如何收放自如地把握,就源于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文系以外的专业,在很多大学里,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语文课程常常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处境:尽管实质上很重要,但却被专业课这一砝码无情地压倒。很多学生开始对于学习存有着功利心,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放在那些可以获得证书,能够更清晰地证明自己的能力的,可以直接创造价值的课程上。在课堂上会出现背英语单词、看计算机考级书的现象。殊不知,在大学期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位置摆正了,朝向把握好了,才能更好地朝这个方向成长为苍天大树。

大学语文的学习具有间接性、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所谓的陶冶情操。在今天越来越快的时代步伐中,人们过于追求经济效益,那么,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成了大学语文教学中急不可待的任务。

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同师而超群者,必其乐之者也。”受学于同一个老师,最终能够出类拔萃的学生是那些以学为乐的人。正如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述:“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1]

在传统的大学教学中,单调的讲授法已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成为老师完成任务的配角。这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而且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无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和体验。叶澜教授针对严肃、沉闷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气氛压抑了学生天真活泼的天性的状况,提出了“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2]教育实践也证明: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体会到乐,使之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窍门。在此,我试探讨自己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所使用的表演法。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表演,是指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综合性运用口头、肢体、情感等表达方式,形象地表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使学生轻松而又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交流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讨论、辩论、演讲、朗诵、角色扮演等把语文教学活动表演法带入课堂。

一、让学生走进自主表演

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讲台是老师的专属,没有想过自己走上讲台做表演会是什么感受。那么,首先,要给学生灌输开放的教育观,积极地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展现自我。学生由起初的担心到上台的紧张,再到最后自如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过程,很多学生在最初得知自己要上台表演时,往往处于紧张的状态,而当他走下讲台,耳边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心中涌入的成就感和被认可感,不是坐在台下能够感受到的。当他得知自己说得有多么棒,当他感觉自己的事前准备有所收获时,就会自主地喜欢上这一教学方法,喜欢上这一门课程。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3]所以,即使教师的思路清晰,课堂表达清楚,也不能用教师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请学生上台演讲,主动参与这个课堂,当然,要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一周的时间就足够了。主题没有限制,只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均可。可以说文学作品,可以谈人物形象,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看法。看到学生从有些担心到天天期待着演讲的到来这一个过程,从起初站在讲台上微微颤抖到非常自如大方地展现自己的口才。看到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我心里非常欣慰。这既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实践了大学语文的实用性。

三、以主人公的姿态感受美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穿插诗歌配乐朗诵课堂。学生对于美的事物总是不会拒绝的。在进行诗歌教学中,单纯的讲解也许没办法把美感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不能保证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开展一次这样的表演,让学生不再是在电视上,从老师的口中,而是从课堂上,自己身边,最熟悉的同学演绎的配乐诗歌朗诵去感受诗歌的魅力。伴随着缓缓的轻音乐,同学激荡澎湃的朗诵荡漾在课堂之中,这时,给予他们的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了。我想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和自己的跃跃欲试,是一种积极地、主动地对诗歌的学习和感受。

四、鉴赏能力的提高

作品作为真、善、美的载体,需要我们广为传播,体会内蕴。这也是大学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那么如何使学生提高鉴别能力,这就是我们的教学任务。在戏剧或抒情性文学教学中,可以开展话剧表演。话剧与小品的区别之一,就是参加的人员较多,包括背景、道具、服饰等的准备。这样就特别适合由学生组织排演完成。当然首先对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先要了解关于话剧的基础知识,再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指导。例如在讲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这一散曲时,组织学生排演话剧。经过一周的准备,参加表演的学生多达二十人左右,约占全班的三分之二,最终展现在课堂上的又有很多版本的高祖还乡剧。例如:方言版的、现代版的、武侠版的、歌舞版的,形式之多,令人惊讶,学生竟然可以通过自己搜集材料、自己动手制作道具、改编剧本,呈现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恐怕是连老师也没法想到的。这样一场表演,无论是作为观众的同学还是作为演员的学生都是有所收获的,相信他们对于善恶是非、对于戏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有深刻的把握。

再如,在学习江淹的《别赋》一文时,讲述了人世间的八种不同的离别,展现出以悲为美的境界。就这一课的学习,我给学生布置了一场以离别为主题的话剧表演,让同学们分别以自己的想象和亲身的经历诠释离别这一主题。其中两名女生的情景剧表演格外独特。

五、加强交流与合作

在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自觉不自觉地便融合成了一个团体。在大学校园里由于课下时间较自由,这样的集体活动还是很少的。这些集体活动既有效地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又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了知识。

总之,采用表演法教学,既生动活泼,又直观形象,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学语文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当然,表演法的使用也要适量,过于频繁地使用效果就欠佳了。

参考文献:

[1]彭贤智.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31.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5.

安徽三联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大学语文教学中表演法的研究”

上一篇:校园广播自身特点与创新之路 下一篇:构建师生发展平台,促进学校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