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思考

时间:2022-06-09 03:44:09

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思考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财会专业的所有课程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对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设计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在未来的求职和工作生涯中,由于缺乏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使其丧失很多工作机会。本文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财务管理改革体系,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课程内容设计和设置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此外,国内对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策略的研究,很多是仅仅限于理论方面的研究,缺乏实践方面的研究,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财务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制约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它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是企业的核心管理体系。因此,财务管理课程是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审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等财经类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财务管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特点,是倾向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经课程。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对财务管理教学的流程、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要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因此,财务管理课程具有既重视理论教学,又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的特点。

二、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缺乏

由于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课程在设置方面应该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可是,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程、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指导。另外,即使是在实训课程上,课程的教学方法仍旧是按照教师设定的内容进行,从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再者,缺乏第二课堂的教学方法,财务管理课程只局限于教室课堂上,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及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多媒体教学模式,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活动脱节,掌握不到最新的财务管理的先进知识和技术等,导致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不知该如何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灵活地运用。

(二)教学内容不合理

由于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课,涉及的领域和知识面较广,因此该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和社会信息相对滞后,很多教师未能根据最新的财务管理的现状来做课件以及没有结合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战略的变化来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过多,缺乏案例教学的内容以及开展实训课程较少,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上的财务管理课程大多是以教师单面讲授为主,缺乏学生和教师的双方互动,从而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三)学生能力考核模式不合理

首先,传统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模式下对教学评价主要是按照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价。再者,在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时,往往是以任课老师对其进行评价,缺乏企业专家、校内实践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的评价,从而可能出现以偏概全的消极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财务管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时,由于缺乏多元化的评价途径和丰富的评价主体,从而使学生对财务管理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三、构建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体系

(一)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效仿MBA的实战型案例教学模式,以某知名企业或者以某一企业发生的财务管理事情为活案例,让学生参与到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案例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二是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可与ERP沙盘实训同步,将沙盘课程中涉及到的融资管理、投资决策管理和营运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课程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立即运用到ERP沙盘的操作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是加强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训教学,做到虚实并举,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加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深化财务管理等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岗位技能实训主导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即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主要是在“做中学、干中学”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综合能力。为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模式,在课内实训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以财务管理的理论内容为导向,通过增加一些综合案例和实验,将原本单一的理论改成案例分析、方案设计和沙盘模拟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等财经类专业学生能够脱离“纸上谈兵”,有机会动手,真刀真枪去实践;第二,教师应深入了解社会企业的真实需求,较快地获取到社会行业变化的前沿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参与到财务管理课程教材选取和编制的工作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设计不是静态的,而是根据法律、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而改变的,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财务管理课程备课时,要根据最新的前沿信息来不断调整课程的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或实训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对于“教”这一方面,应加强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以往的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教师一般是理论知识较高,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但是,由于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老师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要求较高。针对这一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要对教师的职业资格和工作经验进行考核,选拔实战经验较丰富和理论知识也较扎实的教师。再者,高职院校要为财务管理专业的老师定期进行培训,督促他们掌握最新的财务管理信息和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以此来编制和安排教学内容。另外,可安排教师挂职锻炼,安排其分批到实训点进行挂职锻炼,还可招聘一些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企业专业人员来学校进行授课,让学生有机会去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最后,由于财务管理中会涉及到很多数据处理,高职院校应该提高财务管理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包括SPSS、Excel、office和会计电算化等的技能的掌握。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合理,缺乏多元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可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实践教学考核模式。首先,在考核方式上可采用实践能力考核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即教师在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的时候,不能一味地以学生的理论成绩来作为考核的标准,而是应以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来作为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指标。再者,高职院校应设计多元化的能力考核方式,可以通过以学生的技能竞赛、获取从业或初级资格证、是否参加了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成果等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此外,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评价,丰富评价主体,比如说可以增加企业专家、校内实践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评价等等,从而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对“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策略进行研究可知,我国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缺乏、教学内容不合理和学生能力考核模式不合理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包括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等。总之,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融合起来,能够有效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首楠.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11(2)

作者:何俐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上一篇:农村公路养护财务管理思考 下一篇:央行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策略